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6021)

作品数:20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林梁坤峰高春艳崔晓龙谈莹莹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化学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制冷
  • 4篇射流
  • 3篇液-液循环流...
  • 3篇液滴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流体
  • 3篇传热
  • 3篇值模拟
  • 2篇性能系数
  • 2篇液-液
  • 2篇制冷温度
  • 2篇制冷循环
  • 2篇制取
  • 2篇喷射器
  • 2篇自复叠制冷
  • 2篇自复叠制冷循...
  • 2篇粒径
  • 2篇粒径分布
  • 2篇复叠
  • 2篇复叠制冷

机构

  • 19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洛阳隆华传热...

作者

  • 14篇王林
  • 13篇梁坤峰
  • 8篇高春艳
  • 5篇谈莹莹
  • 5篇崔晓龙
  • 3篇马爱华
  • 2篇阮春蕾
  • 2篇陈光明
  • 2篇杜军恒
  • 1篇王全海
  • 1篇李心平
  • 1篇徐斌
  • 1篇敬成君
  • 1篇段双平
  • 1篇周铭丽
  • 1篇王志远
  • 1篇王程远
  • 1篇田艳丽
  • 1篇闫飞
  • 1篇胡会涛

传媒

  • 7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低温与超导
  • 1篇暖通空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电气应用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制取流体冰的液-液雾化液滴粒径分布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实验工况下雾化液滴的粒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在不同实验工况下,雾化液滴的粒径大小均呈现一定的分布形式,且随喷射流量的增大,粒径分布的中位径总体变化呈减小趋势;通过Pearson χ2拟合优度检验,液滴粒径分布假设为Rosin-Rammler分布函数时,其显著性水平在所有实验工况内均达到0.01;基于Rosin-Rammler分布密度函数计算出不同实验工况下4种粒径的质量分数,喷射流量为50 mL/min时液滴粒径集中在0.7~1.0 mm之间。
梁坤峰高春艳王林
关键词:粒径分布分布函数
冻结与非冻结环境对液-液雾化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水在低温冻结环境液体中雾化是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技术的关键环节。今对常温非冻结环境或低温冻结环境中液-液雾化过程的射流与液滴形成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形成液滴的四种射流破碎方式,考察了冻结与非冻结环境中,滴流雾化向射流雾化转变的射流雷诺数,获得了射流雾化发生时随射流雷诺数的变化,射流破碎方式的转变规律、射流长度及其波动幅度与液滴平均粒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射流液体在冻结或非冻结环境下雾化形成液滴的区域特性不一致,尤其是滴流雾化向射流雾化转变之后;射流液体在冻结环境中雾化只能形成单个液滴,其最小粒径的液滴形成在滴流向射流转变过程中,但是射流液体在非冻结环境下雾化可同时形成多个液滴,且形成液滴的粒径随射流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
梁坤峰高春艳王林
关键词:液-液循环流化床
液-液循环流化床液滴形成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基于图像采集与处理方法对液-液循环流化床液滴形成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形成液滴的3种液-液雾化方式,考察了液-液雾化方式与射流长度脉动、液滴粒径分布的相关性,获得了液-液雾化方式的转变规律以及雾化强度、射流长度脉动和液滴粒径分布基于相对雷诺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雾化过程与相对雷诺数密切相关,随着相对雷诺数的增加,雾化强度持续增强,液-液雾化方式由滴流型向层流射流型转变,最后发展为湍流射流型;在整个相对雷诺数实验范围内,射流长度的脉动表现出随机和非周期的特点,其标准方差与平均值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相对雷诺数为1.3×104时达到最大值;液滴的粒径分布参数一直增大到湍流射流型雾化阶段,在相对雷诺数为2.5×104时,液滴的粒径均匀性最好,而液滴平均粒径总体上随相对雷诺数的增大不断减小,形成液滴的最小平均粒径发生在湍流射流型雾化阶段。
梁坤峰高春艳王林
关键词:液-液循环流化床射流
一种新型双温热源喷射制冷系统被引量:4
2012年
提出一种新型双温热源喷射式制冷系统,该系统由第1喷射器和第2喷射器共同驱动,有效利用第2喷射器的增压作用提高第1喷射器引射蒸汽的压力,提高了系统总压比。与传统单喷射制冷系统相比,该系统在相同的冷凝温度下,蒸发器中能获得更低的制冷温度。建立了组成系统部件热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中间压力、压比分配率、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和发生温度对该系统工作特性影响。研究表明:相同工况下,新系统的制冷温度比传统单喷射系统制冷温度可降低10~15℃。
王林谈莹莹崔晓龙
关键词:喷射器制冷温度性能系数
混合工质充注量/配比对自复叠制冷循环特性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混合工质充注量、混合工质配比以及外界环境温度是自复叠制冷循环工作特性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提出新的定密度法研究变工况下自复叠制冷循环的工作特性。建立了组成系统部件热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混合工质充注量、混合工质配比以及外界环境温度等参数对自行复叠制冷循环的工作特性影响,并得出有指导意义结论。
王林崔晓龙谈莹莹汪庆军
关键词:制冷混合工质制冷系数
一种利用地下水预处理新风的复合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被引量:2
2011年
提出一种新型的可直接利用地热能预处理新风的地下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分析该新系统工作原理及新回风空气处理方法,建立热力学数学模型,对新型复合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与传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循环特性与能耗进行计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式地下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节能效果显著高于传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王林马爱华谈莹莹崔晓龙段楠楠
关键词:热泵空调换热器地下水新风比
建筑内自然对流对射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当射流出口速度较小或室内自然对流强度较大时,室内自然对流对射流特性产生重要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建筑内左右壁面为定壁温边界条件下的自然对流与射流共存时的速度场和温度场。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自然对流对射流特性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这为工程设计中预测自然对流对室内气流射流的作用及合理设计室内气流组织提供了依据。
段双平敬成君
关键词:自然对流射流速度场温度场数值模拟
一种用于大功率整流装置散热的平板式径向热管设计分析
2012年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大功率整流装置散热的新型平板式径向热管,建立了传热模型,探讨了热管传热极限设计时的首要考虑因素,研究了充液率、管径和管排组合对热管极限功率与均温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四种不同管排组合时新型热管与常规径向热管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毛细极限是热管设计时首要考虑的传热极限,在最佳充液率范围和最优管排组合时,新型热管的极限传热功率及均温性得到提高和改善。充液率范围在125%-175%,管排组合为4根管径8.7mm的新型热管,在热负荷为630W时。两端的温度差被控制在25℃以下,满足大功率整流装置的散热要求。
高春艳胡会涛梁坤峰杜军恒闫飞
关键词:热管整流装置传热模型极限功率
液-液循环流化制冰床流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图像采集与处理方法实验研究了液-液循环流化制冰床的流化特性,发现颗粒的聚团、分散、粘连和聚并4个典型流化特征,获得了颗粒的沿程粒径分布,基于弗劳德准则数Fr揭示了颗粒流化特征与液-液循环流化床流化状态的相关性,讨论了流化床散式流化状态的参数区域。结果表明,颗粒的流化特征和沿程粒径分布随液-液循环流化床高度、运行参数及参数组合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距液-液循环流化床底部0.50 m高度内首先发生颗粒的聚团流化,受颗粒相变程度影响,进而在流化床0.50 m高度以上形成颗粒的聚并、粘连和分散流化,但颗粒聚并形成更大颗粒的现象不可避免;液-液循环流化床的流化状态由弗劳德准则数判别,并与颗粒的流化特征相对应,其理想的流化状态——散式流化主要发生在分散液体流量较小、循环液体流速和温度较低的区域。
梁坤峰高春艳王林
关键词:液-液循环流化床流化特性
变压器室3种通风散热方案模拟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建立了变压器室通风散热系统模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室内变压器的通风散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室内气流组织的流场、温度场和空气龄的分布规律。探讨了不同的送风方式、风机的使用对室内变压器散热的影响,用空气龄指标对变压器室的通风散热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散热器底部使用风机不仅提高了室内的换热效率,改善了室内的散热特性,而且降低了进风口位置设置的要求,提高了进风口布置的灵活性;空气龄与空气的流动和扩散有关,综合反映了房间的通风换气效果,可作为反映室内温度场、速度场分布情况的一个综合评定指标。
高春艳梁坤峰李军号李心平周铭丽
关键词:变压器通风散热计算流体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