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240)

作品数:18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何静王夏阳鲁君乐王涛王小能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韶关冶炼厂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冶金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4篇浸出
  • 3篇电流
  • 3篇动力学
  • 3篇萃取
  • 3篇微电流
  • 3篇锌板
  • 3篇
  • 2篇电解
  • 2篇甲基
  • 2篇甲基磺酸
  • 2篇P204
  • 2篇
  • 2篇
  • 2篇
  • 1篇电化学
  • 1篇电积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烟化
  • 1篇盐溶液
  • 1篇阳极泥

机构

  • 17篇中南大学
  • 1篇广州有色金属...
  • 1篇韶关冶炼厂

作者

  • 13篇何静
  • 5篇鲁君乐
  • 5篇罗超
  • 5篇王夏阳
  • 5篇王小能
  • 5篇蓝明艳
  • 5篇王涛
  • 4篇张家玮
  • 4篇郭瑞
  • 3篇唐谟堂
  • 2篇叶龙刚
  • 2篇杨声海
  • 2篇杨建广
  • 2篇王灿
  • 1篇唐朝波
  • 1篇楚广
  • 1篇王继民
  • 1篇杨天足
  • 1篇陈永明
  • 1篇杨建平

传媒

  • 3篇有色金属(冶...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有色金属科学...
  • 2篇矿冶工程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稀有金属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铅电解废液除锌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硫酸沉铅—中和—P204萃取提锌—硫酸反萃"工艺净化处理铅电解废液,重点考察P204煤油体系萃取提锌、硫酸反萃及萃取反萃循环过程。结果表明,按照相比1∶1.5单级萃取的萃取率可达99%左右,3mol/L硫酸单级反萃锌反萃率基本可达100%。9次萃取反萃循环试验后,锌富集浓度可达33g/L,负载有机相锌反萃率达到99.49%,锌直收率可达88.24%。
何静王涛黄玲罗超王小能
关键词:铅电解液反萃
铁矾渣热酸分解及硫脲提银被引量:8
2017年
进行铁矾渣热硫酸分解和分解渣硫脲法提银的试验研究,考察硫酸用量、分解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对铁矾渣中Fe、Zn、Ag浸出率的影响,以及硫脲法提银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在硫酸用量为其理论值的1.5倍、分解温度95℃、时间2.5 h、液固比2.5:1的最佳条件下,铁矾渣中Fe和Zn浸出率分别为93.85%和92.25%,而Ag的浸出率仅为1.99%。分解液净化后可用中温水热法制备铁红,分解渣中Ag富集到1060 g/t。在液固比10:1、硫脲浓度15 g/L、浸出温度90℃、反应时间2.5 h的最优条件下,Ag的平均浸出率在93%以上,同时,渣中Pb的品位由1.7%提高到7.5%。
何静杨建平杨声海陈永明王夏阳
关键词:湿法炼锌AG硫脲
铜电解脱铜后液除Ni并制取粗硫酸镍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解决铜电解液中杂质元素镍的积累问题,采用蒸发结晶工艺除镍并制取粗硫酸镍。考察了蒸发速率、保温时间、冷却温度、冷却速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反应釜真空度和蒸汽压力对蒸发速率的影响,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釜真空度70~82k Pa,蒸汽压力0.26~0.34 MPa,脱铜终液蒸发速率275~325 L/h;保温时间10 h;冷却温度35℃,冷却速率40℃/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粗硫酸镍产品Ni含量为20%,镍直收率90%,脱铜后液中镍含量降低了34.81%。
潘霞何静王夏阳冯芝勇
关键词:铜电解液成核
微电流作用下铁片置换海绵铋粉
2013年
针对铁粉置换沉积海绵铋所得铋粉品位较低的缺点,本工艺采用铁片置换海绵铋,铁片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直流微电流作用,电流密度5×10-3A/cm2,温度40℃,所得海绵状铋粉品位在90%以上。通过置换过程的宏观动力学研究表明,其置换过程符合一级反应速率规律,活化能E a=13.72 kJ/mol,反应速率方程为v=3.2470×c(Bi3+)exp(-13720/RT),置换过程的控制步骤为扩散控制。电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微电流作用很好的促进了置换过程,且置换海绵状铋粉品位高,杂质少,尤其铅含量明显降低。
何静郭瑞蓝明艳王灿唐谟堂杨建广杨声海唐朝波鲁君乐
关键词:微电流铁片动力学
使用P204从甲基磺酸溶液中萃取铟的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以粗铅电解后液的甲基磺酸溶液为原料,使用萃取剂P204从甲基磺酸溶液中萃取铟。考察萃取剂体积分数、水相组成、搅拌时间、温度、相比等因素对铟萃取率的影响,模拟理论级数的逆流萃取。研究结果表明:在萃取剂体积分数为55%,甲基磺酸浓度为0.52~1.04mol/L,水相pH为0.5~2.0,搅拌时间为1.5min,温度为20~30℃,水相和有机相体积比为4:1的最优条件下,铟的平均萃取率达到98%以上;经过2级逆流萃取,铟萃取率达到99%;通过斜率法和红外光谱技术得到萃合物的分子式及萃取反应式,证实P204中的羟基OH参加成键,并与游离的铟离子发生取代反应。
何静李杨刚柳涛廖方文陈永明杨声海
关键词:甲基磺酸萃取
微电流作用下锌板电置换提镉新工艺被引量:2
2016年
为解决传统锌粉置换提镉流程复杂、锌粉消耗大和镉绵纯度低的难题,提出以锌板作阳极,钛网为阴极,在微电流作用下置换海绵镉的工艺,考察电流密度、温度、p H及极距等因素对电置换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5 m A/cm2,极距为3 cm,p H为1.0和温度为40℃的条件下,提镉率可达96%以上,镉绵纯度达97%以上,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海绵镉为六方晶系,是层片状正六方形的树枝状晶体。随着电流密度增大、温度升高以及p H降低,提镉率都有不同程度地增大,而极距对提镉率的影响不明显。
何静王夏阳叶龙刚张家玮杨建广戚春萍
关键词:微电流锌板电积
高纯硫酸盐溶液微量硅脱除工艺研究
2012年
采用氢氧化铁吸附脱除硫酸盐溶液中的微量硅。结果表明,在下述优化条件下:反应温度60℃,终点pH=5.5,氧化剂双氧水用量2mL,反应时间60min,絮凝剂用量0.1g/L,溶液中锌、铁含量稳定,硅含量由10×10-6降至1×10-6左右。
何静王涛罗超王小能郭瑞蓝明艳
关键词:氢氧化铁
含锗物料的氧化浸出及除砷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实验所用原料为含锗的锌冶炼真空炉渣,该物料主要含有锌和铅,此外还含有砷、锗、铟、银等元素,主要以金属或金属间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采用氧化浸出工艺浸出物料中的有价元素,回收有价元素后的废液通过化学沉淀法进行除砷,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实验结果表明,氧化浸出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游离酸浓度5 mol·L-1;双氧水过剩系数αH2O2=1.5;浸出时间1 h;液固比5∶1。在此条件下,Ge和As的平均浸出率分别为99.64%和99.43%。含砷废液除砷未达标严禁排放,以石灰为沉淀剂,废液经过化学沉淀法除砷处理,得到的砷酸钙废渣用水泥固化技术进行稳定化处理,避免造成二次砷污染;除砷后的废液运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残留的砷含量,检测得到溶液中的砷含量(0.008 mol·L-1)低于饮用水排放标准(0.01 mol·L-1),并进一步用石灰中和使废液pH达到9左右,达到排放标准。
何静蓝明艳张家玮
关键词:氧化浸出化学沉淀法
高银铋阳极泥浸出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某厂高银铋阳极泥产粗铋及综合回收有价金属,工艺采用两段浸出法处理此阳极泥,第1段硫酸浸出铜,第2段盐酸浸出铋.分别考察了浸出温度、时间、液固比(质量比)、酸量及氧化剂用量对浸出率的影响.铜的浸出率(液计)96%以上,铋、锑的浸出率(渣计)均在99%以上,铅、银富集于第2段浸出渣中,铅、银渣含Pb 26.63%左右,含Ag 36.77%左右,铅和银的直收率高,分别为97.82%及98.93%.浸出过程为串级联动循环浸出,洗酸洗水均返回下一次浸出,大大地减少了废水量,环境友好.
何静郭瑞蓝明艳王灿鲁君乐
关键词:阳极泥浸出环境友好
甲基磺酸溶液萃取提铟过程中消除第三相及破乳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以P204为萃取剂对含铟甲基磺酸溶液进行萃取提铟,考察了铅离子浓度、骨胶及木质磺酸钠添加量、温度、水相pH值等因素对萃取提铟过程中产生第三相和乳化现象的影响,观察了第三相和乳状液内的微观形态,研究了超声波对第三相和乳状液的干扰效果。结果表明,在铅离子浓度小于0.45 g/L、骨胶浓度和木质磺酸钠添加量分别小于0.103 g/L和0.0532 g/L、温度10~50℃、水相pH值小于2的条件下,铟的萃取过程中没有产生第三相和发生乳化现象。铅离子浓度引起的第三相由无规则密集白色絮状物组成,无法通过超声波干扰消除;添加剂浓度、温度和水相pH值等参数控制不当会引起O/W型的乳化现象(不同粒径的水珠分布在有机相中),该乳状液可以采用超声波干扰破乳。
李杨刚何静廖方文柳涛代杰陈永明杨声海
关键词:甲基磺酸P204铅离子乳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