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30038) 作品数:52 被引量:359 H指数:10 相关作者: 付丽 刘芳芳 范宇 李帅 郎荣刚 更多>> 相关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华中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癌相关肌纤维母细胞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2年 乳腺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不仅取决于肿瘤细胞本身的性质,肿瘤间质即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癌相关肌纤维母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是乳腺癌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CAF对乳腺癌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崖青 李帅 刘芳芳 付丽关键词:肌纤维母细胞 乳腺癌 生物学行为 肿瘤微环境 肿瘤细胞 肿瘤间质 淋巴结转移率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2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也是目前治疗效果最好的癌症之一。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positive lymph node,PLN)、激素受体状态等是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常用指标,其中以PLN最为重要。 杨翠翠 刘芳芳 李帅 付丽关键词:淋巴结转移率 乳腺癌预后 组织学分级 乳腺癌患者 肿瘤大小 受体状态 Accessory Breast Cancer Occurring Concurrently with Bilateral Primary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s:A Report of Two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8 2012年 The development of accessory breast tissue,which is found anywhere along the milk line,is attributed to the failure of milk line remnants to regress during embryogenesis.Primary tumors may arise from any ectopic breast tissue.Accessory breast cancer occurring concurrently with primary invasive breast cancer is extremely rare.Two such cases were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One was a 43-year-old Chinese female who exhibited bilateral breast cancer(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 and an accessory breast carcinoma(IDC-NOS) incidentally identified in her left axilla.The ectopic breast tissue in her right axilla presented with adenosis.The patient was surgically treated,followed by postoperative docetaxel epirubicin(TE) chemotherapy.The second case was a 53-year-old Chinese female with bilateral breast cancer(apocrine carcinoma) accompanied by an accessory breast carcinoma(IDC-NOS) in her right axilla that was also incidentally identified.The patient was surgically treated after three doses of cyclophosphamide epirubicin docetaxel(CET)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followed by 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the same regimen. Jin-yan Hao Cui-cui Yang Fang-fang Liu Yi-ling Yang Shuai Li Wei-dong Li Ya-qing Li Rong-gang Lang Yu Fan Estifanos Paulos Xin-min Zhang Li Fu关键词:BILATERAL PRIMARY 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在乳腺癌中的意义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17 2016年 乳腺癌是导致全球妇女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每年世界范围内罹患乳腺癌的女性人数高达130多万,乳腺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张丽 刘芳芳 付丽关键词:乳腺癌 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间质 癌发病率 身心健康 妇女 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对国内外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ARP1抑制剂、三阴性乳腺癌"等为关键词,检索2009-01-2014-02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322条,中文文献201条。纳入标准:1)PARP1分子的生物学功能;2)PARP1抑制剂在BRCA突变相关乳腺癌以及三阴性乳腺癌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剔除标准:1)PARP1抑制剂的药理学特性;2)PARP1与乳腺癌发生相关性研究。最后纳入分析33篇文献。结果 "合成致死"原理是PARP1抑制剂在BRCA突变相关乳腺癌中发挥抗肿瘤活性的理论基础,PARP1抑制剂治疗BRCA突变相关的乳腺癌的Ⅰ、Ⅱ临床试验取得良好的成果,但是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面,Ⅲ期临床试验并未得到预期的试验结果,在应用PARP1抑制剂之前重组修复通路的功能状态以及PARP1的活性应该得到合理评估。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与BRCA突变相关乳腺癌存在表型的相似性,但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是否可以受益于PARP1抑制剂的治疗,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寻找可靠生物标记分子预测PARP1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是目前PARP1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所面临的挑战。 李慧兰 李帅 付丽关键词:BRCA 三阴性乳腺癌 乳腺癌HER-2检测的概况与进展 被引量:15 2014年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和HER-2靶向药物治疗的预测指标,准确检测乳腺癌患者的HER-2状态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美国病理医师学会(CAP)推荐免疫组织化学(IHC)、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亮视野原位杂交(BISH)3种HER-2检测方法。虽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但在少数情况下仍无法检测部分患者HER-2的状态。银增强原位杂交(SISH)、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RNA原位杂交(RNA-ISH)等新的检测方法也不断应用到HER-2检测中,因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满足了部分患者的HER-2检测需求,因而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将对这些技术的特点及其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进行综述。 耿强 钱晓龙 付丽关键词: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腺癌 原发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 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Ann Arbor临床分期标准及Wiseman和Liao的诊断标准对40例PBL患者进行分期,按照WHO(2008年)造血和淋巴瘤系统肿瘤分类分型,并进行了随访.采用SP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40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7岁,右侧20例,左侧16例,双侧4例.临床症状大部分表现为逐渐增大的乳腺无痛性包块,肿块数量<3个31例 (77.5%,31/40),≥3个9例(22.5%,9/40);Ann Arbor分期:33例(82.5%)为Ⅰ~Ⅱ期,7例(17.5%)为Ⅲ~Ⅳ期.9例(24.3%,9/37)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体力状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34例(85.0%),2分以上6例(15.0%);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9例0~1分(7 8.4%,29/37),2例2分(5.4%,2/37),3例3分(8.1%,3/37),3例4分(8.1%,3/37).21例(53.8%,21 /39)累及腋窝淋巴结.(2)40例中27例(67.5%)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8例(20.0%)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 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例伴大细胞转化),2例为滤泡性淋巴瘤(FL,Ⅰ级),1例为淋巴性浆细胞淋巴瘤,1例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为外周 T细胞淋巴瘤.40例细胞角蛋白均呈阴性,95.0%(38/40)的肿瘤细胞表达CD20和(或)CD79a;MUM1(57.6%,19/33)、 bcl-6(30.3%,10/33)、bcl-2(72.7%,24/33)呈阳性表达.3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亚型,21例为非GCB亚型. (3)37例(92.5%,37/40)获得随访资料,其中23例(62.2%,23/37)存活,14例(37.8%,14/37)死亡.27例 DLBCL的5年总生存率为48.0%,5年无病生存率为36.0%.结论 PBL少见,大多为DLBCL,其中又以非GCB亚型为主.LDH水平、肿块数目、IPI指数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杨华 郎荣刚 刘芳芳 王秀凤 靳紫剑 吕阿娟 王颖 傅西林 付丽关键词:乳腺肿瘤 淋巴瘤 预后 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近年来食管鳞癌的预后虽然有所改善,但其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手术根治切除的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探讨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2009-01-01-2013-12-31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2 558例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术后总的1、3和5年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累积生存率,并绘出生存曲线,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总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63%和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16.28,P<0.05)、肿瘤部位(χ2=7.02,P<0.05)、肿瘤长度(χ2=56.24,P<0.001)、病理形态(χ2=27.62,P<0.001)、分化程度(χ2=8.88,P<0.05)、浸润程度(χ2=104.03,P<0.001)、切缘肿瘤细胞残留(χ2=6.45,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χ2=102.57,P<0.001)和TNM分期(χ2=170.84,P<0.001)为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χ2=7.62,P<0.05)、TNM分期(χ2=4.93,P<0.05)、浸润程度(χ2=6.33,P<0.05)、年龄(χ2=9.89,P<0.05)和分化程度(χ2=4.38,P<0.05)为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有多种,因此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措施和方案,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刘阳 赵妍 袁翎 王宇明 陆维权关键词:食管鳞癌 外科手术 预后因素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10年 郎荣刚 范宇 付丽关键词: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Twist表达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组织中Twist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2008-01-01-2009-12-31收检的术前未经放化疗的103例IMPC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并以同期108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石蜡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IMPC组织Twist阳性表达率为56.3%(58/103),明显高于IDCNOS组织的41.7%(45/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P=0.033。Twist的核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ndoplasmic reticulum,ER)(r=-0.301,P=0.002)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r=0.324,P=0.001)和软组织侵犯(r=0.428,P<0.001)及淋巴管癌栓(r=0.507,P<0.001)呈正相关;T胞质表达仅与ER(r=-0.262,P=0.007)呈负相关;而胞核或胞质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分期、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HER-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wist阳性表达的IMPC患者无病生存(DFS)低于Twist阴性表达患者,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Twist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是IMPC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子,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771、2.202,P值分别为0.046,0.014。结论:Twist在乳腺IMPC组织中过表达,提示其可能在IMPC高侵袭、高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靶向治疗研究的新靶点。 赵阳 李伟东 付丽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