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XM08C035)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刘淑华徐丽尹力扬王红兵董雪萍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产儿
  • 2篇血清
  • 2篇窒息
  • 1篇电解质紊乱
  • 1篇血清电解质
  • 1篇血脂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支持
  • 1篇营养状况
  • 1篇早产儿窒息
  • 1篇窒息早产儿
  • 1篇胎龄
  • 1篇器官
  • 1篇器官损伤
  • 1篇酶学
  • 1篇酶学检查
  • 1篇后血清
  • 1篇检测及其意义

机构

  • 3篇徐州市第一人...

作者

  • 3篇梁世磊
  • 3篇董雪萍
  • 3篇王红兵
  • 3篇尹力扬
  • 3篇徐丽
  • 3篇刘淑华
  • 1篇李文斌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窒息早产儿血清电解质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窒息后血清电解质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窒息早产儿30例(窒息组)入院后48 h内采集股静脉血,测定血清Na^+、K^+、Cl^-、Ca^2+,并与无窒息组早产儿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窒息组血清Na^+、Ca^2+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窒息组28-31周早产儿血清N^a+、Ca^2+低于32-36周早产儿,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结论:早产儿窒息可造成血电解质紊乱,胎龄较小的早产儿窒息后更易出现低Na+、低Ca2+血症;检测窒息早产儿血清电解质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电解质紊乱,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尹力扬王红兵徐丽刘淑华董雪萍梁世磊
关键词:早产儿窒息电解质紊乱
早产儿窒息后血清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窒息后血清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早产儿,其中有窒息者30例(观察组),无窒息者20例(对照组);均于出生48 h内检测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转肽酶(GG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ɑ-羟丁酸脱氢酶(ɑ-HBDH)活性。结果观察组血清AST、ALT、AKP、GGT、CK、CK-MB、LDH、ɑ-HBDH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28~31周早产儿血清AST、ALT、AKP、GGT、CK、CK-MB、LDH、ɑ-HBDH活性均高于32~36周早产儿(P均〈0.01)。结论早产儿窒息后血清酶活性升高可作为临床判断心肌、脑、肝脏等重要器官损伤的依据之一;不同胎龄窒息早产儿血清酶活性变化可作为临床评估脑损伤程度的指标。
尹力扬王红兵徐丽刘淑华董雪萍梁世磊
关键词:器官损伤
不同胎龄早产儿血脂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胎龄早产儿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作为评价早产儿成熟度、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早产儿组30例在入院后12 h内(出生后24 h)采集股静脉血2 ml,采血前2 h未喂养及输液。足月儿组30例在胎儿娩出、清理呼吸道后即刻采脐带血2 ml。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生化指标。结果早产儿组血清TC、TG、HDL-C、LDL-C、ApoA1、ApoB水平均低于足月儿组,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8~31周的早产儿组血清TC、TG、HDL-C、LDL-C、ApoA1、ApoB水平均低于32~36周的早产儿组,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脂生化指标可作为评价早产儿成熟度及营养状况的依据。检测血脂水平变化,对临床合理营养支持具有指导意义。
尹力扬王红兵徐丽刘淑华董雪萍梁世磊张大葵李文斌
关键词:早产儿血脂成熟度营养状况营养支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