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3108)

作品数:33 被引量:237H指数:9
相关作者:郑刘根程桦姜春露杨叶王宁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矿业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污染
  • 8篇采煤
  • 8篇采煤沉陷
  • 8篇沉陷
  • 7篇重金
  • 7篇重金属
  • 5篇蚀变
  • 5篇土壤
  • 5篇卧龙湖煤矿
  • 5篇污染特征
  • 5篇煤矿
  • 5篇赋存
  • 5篇
  • 4篇岩浆
  • 4篇蚀变带
  • 4篇水体
  • 4篇采煤沉陷区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岩浆侵入

机构

  • 32篇安徽大学
  • 13篇煤矿生态环境...
  • 3篇淮北矿业(集...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中煤新集能源...

作者

  • 31篇郑刘根
  • 15篇程桦
  • 9篇姜春露
  • 4篇安燕飞
  • 3篇李玉成
  • 3篇王宁
  • 3篇王蓉蓉
  • 3篇牛坤
  • 3篇杨叶
  • 3篇孙倩文
  • 3篇姜亚琳
  • 2篇李阳
  • 2篇魏祥平
  • 2篇黄晓雨
  • 2篇李超
  • 1篇李杨
  • 1篇龚莹
  • 1篇黄家政
  • 1篇喻怀君
  • 1篇董祥林

传媒

  • 4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环境监测管理...
  • 2篇环境化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Intern...
  • 1篇煤炭技术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岩矿测试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煤沉陷复垦区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0
2014年
以淮南新庄孜矿煤矸石充填复垦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室内测试分析等手段,对煤矸石充填复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充填深度土壤中Cd、Cr、Cu、Zn、Pb、Mn和Hg 7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Cu、Zn、Cd、Mn和Hg 5种重金属平均值均超过当地的土壤背景值,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且Cd污染最严重。从垂直方向来看,除Hg外土壤重金属无明显分布规律,Hg的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复垦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危害严重,不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不同,Cd和Hg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最大。
郑刘根李超程桦姜春露陈永春谢豪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高潜水位生态风险评价
淮南矿区道路环境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8
2020年
为了解煤矿开采区道路环境中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12月(采暖期)和2017年5月(非采暖期)分别采集了淮南潘集矿区交通主干线周围大气颗粒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As、Cd、Hg、Mn、Pb、Cu、Zn、Ni、V等9种重金属元素以及参比元素Al的含量,并利用富集因子法和因子分析法解析了其来源。结果表明:(1)Zn、Mn、Pb含量较高,占所测重金属元素的82%(质量分数)以上;采暖期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和PM2.5中重金属含量总体上均高于非采暖期。(2)富集程度较高的元素有Pb、Cd、Hg,随着颗粒物粒径减小,各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因子呈现增大趋势。(3)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潘集矿区道路环境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为交通排放、煤炭燃烧和扬尘等。
张松郑刘根陈永春李翠程桦
关键词:交通环境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源解析
Transformation of minerals at the boundary of magma-coal contact zone:case study from Wolonghu Coal Mine, Huaibei Coalfield, China被引量:2
2021年
Mesozoic and Cenozoic magma activity in the Wolong Lake mining area of Huaibei is frequent,and the degree of magma intrusion into coal seams remarkable.On the one hand,magma intrusion affects the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s;on the other hand,the macro and trace elements in coal are redistributed to form new mineral types.This study uses the Wolong Lake magma intrusion coal seam as a research object.The mineral paragenesis for igneous rock,coke,and thermally-altered coal in an igneous intrusion zone is studied using SEM,XRD,and Raman spectroscopy.During igneous intrusion,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igneous rock metamorphose ambient low-rank coal to high-rank coal and coke.The response mechanism of minerals and trace elements to magmatic intrusion is discussed.The results are:①SEM analysis shows that ankerite and pyrite are formed from magma intrusion.Both minerals are strongly developed in the magma-coal contact zone,and less well developed in thermally-altered coal.②XRD analysis shows that igneous intrusion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types and content of minerals in coke and thermally-altered coal.In addition to the increase amounts of ankerite and pyrite,chlorite,serpentine,and muscovite,and other secondary minerals,are generated following igneous intrusion.③Raman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rmally-altered coal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pyrite and coke.Coke from the magma-coal boundary zone possesse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yrite.Igneous rock contains a mineral similar to pyrite,confirmed by both having similar Raman peaks.The scattering intensity of Ag indicates that the formation pressure of pyrite increases from thermally-altered coal via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coke zone and the igneous rock.
Xing ChenLiugen ZhengYalin JiangChunlu Jiang
淮北卧龙湖煤矿岩-煤蚀变带矿物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为探讨岩-煤蚀变过程中矿物变化特征,通过工业分析、LTA-XRD等技术手段测试了淮北卧龙湖煤矿8煤层岩浆侵入体、岩-煤蚀变带及蚀变煤中灰分、挥发分、水分、各形态硫及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岩浆侵入导致煤中灰分升高,黄铁矿硫增加,有机硫减少;研究区煤中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8.3%)、黄铁矿(0.1%)、伊利石(60.9%)、高岭石(20.2%)、方解石(3.6%)、菱铁矿(0.2%)和铁白云石(6.9%);石英、铁白云石及黄铁矿含量由侵入体→蚀变煤→未蚀变煤逐渐降低;蚀变煤中黄铁矿、石英及碳酸盐矿物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岩浆热液对煤层的蚀变,导致煤质及煤中矿物种类、含量及赋存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部分矿物在热液作用下蚀变形成新矿物。
姜亚琳郑刘根程桦安燕飞孙若愚
关键词: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矿物
巢湖水体-沉积物磷形态与有效性被引量:12
2015年
为探讨巢湖磷形态内源污染特征及生物有效性,采用传统化学方法和梯度扩散膜技术(DGT),分析了巢湖水体和沉积物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不同区域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西部湖区水体中总磷(TP)和可溶性无机磷(DIP)浓度高于中、东部湖区,处于富营养化水平。不同湖区沉积物中TP、铁/铝结合态磷(Fe/AlP)和藻类可利用磷(AAP)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东部和中部,钙结合态磷(Ca-P)分布没有明显差异,有机磷(OP)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东部、西部和中部湖区;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性磷(DGT-P)含量全湖分布差异较小,河口处波动较大,说明河口受河流携带污染物影响较大;沉积物中DGT-P含量与高活性AAP、Fe/Al-P、OP和DIP含量相关系数R分别为0.541、0.547、0.731(P<0.01)和0.438(P<0.05),因此可考虑将DGT作为生物有效性磷监测手段。等温吸附实验表明东、西部湖区沉积物对磷酸盐具有较高吸附潜能,中部湖区较低;然而平衡溶液中DGT-P却存在较大差异,西部湖区9号样点最大平衡浓度(0.62 mg·L-1)约为东部湖区3号样点(0.07 mg·L-1)的9倍,说明沉积物对上覆水磷的生物有效性存在较大影响。
龚莹王宁李玉成宗宁罗军谢毫
关键词:磷形态分布巢湖
淮南矿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预测被引量:9
2014年
文章借助淮南矿区1985、1995、2000、2005、2010年共5期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在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辅助之下,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基础数据,由此计算各年份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矿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结构和变化情况,并利用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矿区未来20a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耕地是矿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并逐年减少,城镇用地、塌陷区增长最为明显,水域、工矿用地表现为增长的趋势;1985—2010年间,塌陷区的动态度为11.07,变化速度最快,其次为城镇用地,在各个分时段内,塌陷区的动态度相对都比较高,而2005—2010时段内,城镇用地的动态度达到了9.12;城镇用地、塌陷区、水域、工矿用地和园林地的增加主要依靠耕地的转化;到2030年时,耕地减少到3 012.47km2,城镇用地、塌陷区、园林地和工矿用地依然增长,水域相对减少。
黄家政赵萍郑刘根周淑媛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淮南矿区土地利用
顾桥采煤沉陷积水区重金属分布与迁移特征被引量:8
2018年
为了探讨上覆水-间隙水-沉积物层面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与潜在迁移趋势,系统采集淮南矿区顾桥采煤沉陷积水区上覆水和沉积物样品各10个,通过高速离心获得相应间隙水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及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试分析了各样品中As、Cd、Cr、Cu、Mn、Ni、Sb、Zn含量,并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上覆水体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顾桥采煤沉陷积水区上覆水水质较好,符合鱼类养殖的水质标准;间隙水中Cr、Cd和Zn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93.11、2.14和176.18μg·L^(-1)。水质基准法生物毒性评价结果显示,间隙水中Cr、Cd和Zn对水生生物具有潜在生物毒性;沉积物中As、Cd、Cu、Cr、Ni的含量均值超过淮南土壤背景值和中国沉积物综合平均值,其中Cd平均质量分数高达1.114mg·kg^(-1),明显富集。(2)从垂直分布来看,水体中重金属的分布趋势表现为: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3)分配系数结果表明,Cd、Zn、Sb易从沉积物中迁移进入上覆水中,具有较高的潜在环境危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上覆水体中As与Mn、Cu与Cd具有相同污染源;间隙水中多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较好,部分重金属具有同源性,沉积物中Ni与Zn、Mn的来源相似。(4)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d为偏重度污染,Cr为轻度污染,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为:Cd>Cr>Sb>Cu>As>Ni=Mn>Zn,顾桥采煤沉陷积水区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Cd、Cr具有潜在生态危害,应引起管理者重视。
欧金萍郑刘根陈永春谢欣湉朱文远陈业禹
关键词:上覆水间隙水沉积物重金属
不同类型煤矸石中环境敏感性微量元素淋滤特性被引量:15
2016年
以淮南新庄孜煤矿新鲜矸石、风化矸石、沉陷复垦区充填矸石和煤泥样品为研究对象,对样品进行分批浸出实验。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Cd,Cr,Pb和Mn 4种环境敏感性微量元素在3种p H的浸泡介质、3种粒径和6个时间段的浸出浓度,对比分析其阶段浸出率、总浸出率和最大浸泡析出量,探讨各元素的淋滤析出特征,参考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不同元素环境效应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微量元素的浸出效果随着粒径、p H降低呈增强趋势,元素的浸出总量随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煤泥中各微量元素的总浸出率高于其他类型样品;在样品类型、粒径及浸泡介质等条件一定时,4种元素的浸出效果及对环境的危害性由大到小顺序为:Cd,Pb,Cr,Mn。
郑刘根丁帅帅刘丛丛姜春露陈永春
关键词:煤矸石浸泡环境效应
淮南市PM_(2.5)中PAHs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通过采集淮南市6个功能区四季的PM_(2.5)样品,运用GC-MS仪测定样品中PAHs含量并分析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该市PM_(2.5)中PAHs质量浓度年均值为31.06 ng/m^3,呈现冬季污染程度最重,夏季最轻,采矿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居民区>对照区的特征;夏季PAHs以3环和4环为主,春、秋、冬季以4环、5环和6环为主;6个功能区均以4环PAHs为主;PAHs主要来源为煤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生物质燃烧及焦炉挥发,其中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污染贡献最大。
胡煜郑刘根程桦陈永春杨叶葛业君孔令健
关键词:多环芳烃污染特征PM2.5
卧龙湖煤矿岩-煤蚀变带铁白云石形貌标型特征
<正>我国煤层的岩浆蚀变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岩浆与煤层的蚀变带特殊的环境效益和生态危害,近年来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Fang etal.,2014;安燕飞等,2015)。研究表明,侵入体、蚀变煤层以及煤岩过渡带含有大量的...
姜亚琳王蓉蓉安燕飞郑刘根汪成结牛坤孙倩文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