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7JJD810161)

作品数:15 被引量:323H指数:9
相关作者:李挚萍柯坚赵正华宋连斌翁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武汉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环境基本法
  • 8篇基本法
  • 4篇法律
  • 3篇体系结构
  • 2篇涉外
  • 2篇诉讼
  • 2篇环境法
  • 2篇环境公益
  • 2篇环境公益诉讼
  • 2篇环境立法
  • 2篇公益诉讼
  • 1篇原告
  • 1篇政府
  • 1篇中国环境
  • 1篇中华人民
  • 1篇涉外民商事
  • 1篇涉外民商事案...
  • 1篇涉外民事
  • 1篇涉外民事关系
  • 1篇涉外民事关系...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作者

  • 9篇李挚萍
  • 3篇柯坚
  • 1篇宋连斌
  • 1篇赵正华
  • 1篇矫波
  • 1篇魏旭
  • 1篇翁杰

传媒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法学评论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河北法学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法学家
  • 1篇清华法治论衡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法原则之思考——比较法视角下的共通性、差异性及其规范性建构被引量:17
2011年
环境法原则的产生与发展是伴随着国家、地区环境法和国际环境法的演进而出现的一个重要法律现象。在不同法律传统和文化背景下,环境法原则在世界范围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并成为许多国家、地区环境法和国际环境法所认同的一个共同法律话语。人类环境问题的时代性及其共性特征决定了环境法原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国际环境法之间的共通性。环境法原则的共通性反映了国际社会、国家和地区环境法观念和环境法律秩序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趋同化发展。同时,由于环境法原则是在国内法、国际法的不同法律背景,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法律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使其在产生和发展的法治背景、创立方式、法律规范功能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环境法原则的规范性建构,有助于发挥环境法原则在我国环境法治中的规范功能,以指导环境立法,并实现其引导环境司法解释、弥补环境法律规则不足的司法实践功能。
柯坚
关键词:比较法
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优劣分析和顺序选择被引量:90
2010年
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是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环境利益鲜明的公共性、社会性,使公共机构成为原告主体之一是必然选择,而环境利益的多主体交叉性和环境利益与其他利益的冲突性,使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代表环境公共利益也是必要的。分析各类潜在的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优势和不足,认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应该多元化,法律应设立相应的程序,让最合适的主体有机会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从而使环境公益诉讼有效发挥其功能。
李挚萍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原告
论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嬗变被引量:55
2010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早提出污染者负担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避免因国家承担污染预防和控制费用而导致国际贸易的不正当竞争,确保共同市场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伴随着污染者负担原则的政策与法律实践在各国国内法律和政策领域的展开,污染者负担原则由国际贸易中的一项经济原则,逐步发展和演变为一项具有政策倡导性的环境原则,其目的在于通过明确污染者对于污染预防、控制和治理等方面的责任,促进环境问题的公平解决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公平实现。同时,随着国内、国际环境法对污染者负担原则的认可和采纳,污染者负担原则逐步由政策性的环境原则,发展和演化成为一项国内、国际环境法所共同接受的环境法原则,并具有规范和引导环境立法、弥补法律漏洞、帮助法律解释和解决国际贸易和环境争端等方面的法律实践意义。随着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实践发展,其主体和责任范围不断扩大。通过环境责任主体归属的确定和责任范围的划定,污染者负担原则已成为当代社会环境法律和政策实践的重要法理基础。
柯坚
关键词:污染者负担原则环境法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实施效果与历史局限性被引量:9
2009年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制定于20世纪60年代,作为国际上最早出现的环境基本法,它在环境保护理念、制度和程序构建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规定,至今仍能体现立法者的前瞻性。该法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实施历程,在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政府综合决策等方面,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为后人研究环境基本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活标本。
李挚萍
关键词:环境基本法
我国涉外民商事裁判文书现存问题探讨被引量:16
2011年
我国涉外民商事裁判文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均存在许多不足,格式不统一、语言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文书内容的写作上,裁判方法的运用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先决问题、对法律关系的识别、选法理由等涉外民商事案件需重点说明的问题往往在文书中缺失。造成此种问题的根源可从客观的制度因素和主观的人为因素等层面去考察。明确赋予法官释法的权力、提升法官的国际私法素养、基层法院指定专门的法官审理涉外案件可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参考。
宋连斌赵正华
关键词:裁判文书裁判方法涉外民商事案件
环境基本法体系结构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一、环境基本法的界定基本法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和解释。根据法律辞典上的定义,有的认为基本法是指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于1949年制定的宪法;①有的认为基本法包括:①有些国家对宪法的别称,如1949年颁布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②有些国家对普通法律的别称,如中国在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②我国在名称中出现基本法一词的只有两部法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李挚萍
关键词:环境基本法法律辞典体系结构环境权利环境立法环境违法行为
论涉外民事法律适用中的定性——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8条 被引量:8
2012年
定性是国际私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虽然对定性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由于各国学者对于定性的对象、范围以及定性冲突有着不同的认识,实践中很容易造成法官在涉外民事法律适用认识上的困难。从法学方法论意义讲,涉外民事裁判中定性的本质在于将案件事实与不同国家实体法进行比对的过程,其间贯穿着冲突规范连结点的解释以及相关国家法律对同一事实评价的利益衡量。就我国立法中有关定性问题的解释而言,法院地法应在国际私法语境下作广义理解。
翁杰
关键词:国际私法
论政府环境法律责任——以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为基点被引量:30
2008年
政府是环境保护的主导力量,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也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源,完善政府的环境法律责任是中国环境立法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为基点去探究政府环境法律责任的设计和配置,认为这一规定是环境立法中确立新的行政理念的基础,也是完善政府环境法律职责和法律责任的依据。
李挚萍
关键词:环境质量
环境基本法的发展脉络——从“人类环境会议”到“环境与发展会议”被引量:13
201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启动了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新纪元,其重要影响之一是推动了世界各国环境基本法的产生和发展。回顾历史,各国环境基本法的发展出现了两次高峰期,一次在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之后,一次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这两次会议之所以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是因为它们汇集了人类对于环境保护思想的大智慧,提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环境保护新思想和新策略。历史进程表明环境基本法的产生和发展需要重大理论支撑,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公共性,要求使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国际环境法对国内环境法具有深刻的影响,尽管中国环境基本法落后于世界,但是从环境基本法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国环境基本法实现飞跃的时机还在,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把握好机会。
李挚萍
关键词:环境基本法
环境基本法体系结构的比较分析
法律体系是法律的生命和价值的表现形式。环境基本法是环境法律体系中的龙头立法,近二十年来发展迅速,内容体系日益庞大。由于各国政治体制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各国环境基本法的体系结构异彩纷呈,但是环境保护的共通性也使得环境...
李挚萍
关键词:环境基本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