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277)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何荣桓吕笑梅王东车全通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质子电导率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质子
  • 1篇质子导体
  • 1篇质子交换
  • 1篇质子交换膜
  • 1篇咪唑
  • 1篇黏度
  • 1篇聚苯
  • 1篇聚苯并咪唑
  • 1篇活化能
  • 1篇非水
  • 1篇苯并咪唑
  • 1篇PBI

机构

  • 2篇东北大学

作者

  • 2篇何荣桓
  • 1篇车全通
  • 1篇王东
  • 1篇吕笑梅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磷酸掺杂的ab-PBI膜及其在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5年
以3,4-二氨基苯甲酸为单体合成了ab-聚苯并咪唑. 研究了磷酸掺杂的该质子交换膜在80~200 ℃, 不同湿度以及不同酸掺杂量下的质子电导率. 该质子交换膜可作为燃料电池的膜电解质, 在常压不增湿的条件下, 可使电池运行温度达到200 ℃.
何荣桓李庆峰Bjerrum Niels J.
关键词:聚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质子电导率
水与非水磷酸体系质子电导率被引量:2
2009年
以咪唑和吡啶与磷酸组成非水质子导体体系,研究了该体系的非水质子电导率及质子传递机理,以考察有机含氮杂环化合物为质子载体的非水质子传递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对于咪唑(吡啶)-磷酸非水体系,其质子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黏度;有机含氮杂环化合物不能像水分子一样起到降低磷酸黏度的作用,反而使其黏度增加.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表明,非水条件下磷酸的自解离传递质子的能力优于磷酸与有机含氮杂环化合物共同传递质子的能力.对于咪唑-磷酸水溶液,其电导率除了与体系的黏度有关外,还与离子迁移数及迁移速率等有关.
车全通王东吕笑梅何荣桓
关键词:质子导体电导率黏度活化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