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2BM010)

作品数:4 被引量:61H指数:3
相关作者:吴刚胡松青郝宁眉孙磉礅余吉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缓蚀
  • 4篇缓蚀剂
  • 3篇分子
  • 2篇动力学
  • 2篇动力学模拟
  • 2篇量子化学
  • 2篇分子动力学
  • 2篇分子动力学模...
  • 1篇异恶唑
  • 1篇失重法
  • 1篇吡啶
  • 1篇吡啶类
  • 1篇吡啶类化合物
  • 1篇咪唑
  • 1篇咪唑啉
  • 1篇量子化学计算
  • 1篇密度泛函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类化合物
  • 1篇化合物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华北油田

作者

  • 3篇吴刚
  • 1篇游靖
  • 1篇胡松青
  • 1篇刘新泳
  • 1篇余吉良
  • 1篇孙磉礅
  • 1篇郝宁眉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中国腐蚀与防...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吡啶类缓蚀剂及其在Al(111)表面吸附行为的密度泛函理论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3种吡啶类缓蚀剂分子(吡啶、3-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的反应活性及溶剂条件下在Al(111)表面的吸附行为。分子反应活性的量化计算结果表明,3种缓蚀剂分子的前线轨道均分布在吡啶环上,亲核和亲电活性中心均位于吡啶环的N原子上。分子与Al表面吸附的量化计算结果表明,3种分子均能与Al(111)面发生化学吸附,吸附强度顺序与实验测得的缓蚀效率顺序相一致,且缓蚀剂分子与Al(111)面的相互作用是由成键原子的轨道杂化所致。此外,3-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两个分子还能平行于Al(111)面发生物理吸附。
吴刚郝宁眉廉兵杰陈生辉孙霜青胡松青
关键词:缓蚀剂密度泛函理论吡啶类化合物反应活性
新型油酸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被引量:41
2013年
采用溶剂法合成了两种新型咪唑啉缓蚀剂1-(2-氨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A)和1-(2-氨基-硫脲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B),通过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对其缓蚀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通过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缓蚀剂均具有较好的抗盐酸腐蚀性能,能同时抑制Q235钢的阴、阳极反应过程。在0~250mg.L-1浓度范围内,B的缓蚀性能优于A,且二者的最佳实验浓度均为150mg.L-1。此外,A、B的活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咪唑环和亲水支链上,其分子头基能够有效驱替H2O分子从而使缓蚀剂起到缓蚀作用,缓蚀性能的理论评价结果与实验规律相一致。
吴刚郝宁眉陈银娟米思奇贾晓林胡松青
关键词:缓蚀剂咪唑啉失重法极化曲线分子动力学模拟量子化学
苯并咪唑类缓蚀剂的HQSAR研究及分子设计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分子全息定量构效关系(HQSAR)方法,构建苯并咪唑衍生物在酸性环境中的缓蚀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研究不同碎片区分参数及碎片大小对模型质量的影响,寻找最优HQSAR模型,并对其稳定性及预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选取碎片区分参数为原子类型(A)、化学键类型(B)、连接性(C)、氢原子(H)、手性(Ch)、氢键给体和受体(D&A),碎片大小为1-3建模时,得到的HQSAR模型(r2(非交叉验证系数)=0.996,q2(交叉验证系数)=0.960,SEcv(交叉验证标准误差)=3.709)具有良好的统计学稳定性及预测能力.根据最优HQSAR模型图设计出的38种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理论上均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本研究为油气田新型高效缓蚀剂研发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孙磉礅米思奇游靖余吉良胡松青刘新泳
关键词:苯并咪唑缓蚀剂分子设计
异恶唑衍生物缓蚀剂缓蚀性能的理论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盐酸溶液中2-甲基-5-己基异恶唑、2-甲基-5-十二烷基异恶唑、2-异丙基-5-十二烷基异恶唑和2-叔丁基-5-十二烷基异恶唑4种异恶唑衍生物缓蚀剂抑制低碳钢腐蚀的缓蚀性能进行理论评价,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分析。量子化学计算表明,4种缓蚀剂分子的前线轨道主要离域在分子头部的异恶唑环和侧链上,亲电反应活性中心为分子中的N、O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液相条件下,异恶唑衍生物缓蚀剂的极性头部优先吸附于金属表面,而烷基长链在溶剂水的作用下背离金属表面,分子在表面的吸附强度随着头基侧链中甲基个数的增加而增强。理论评价结论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
吴刚耿玉凤贾晓林孙霜青胡松青
关键词:异恶唑缓蚀剂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