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494)

作品数:13 被引量:671H指数:12
相关作者:冯淑怡曲福田卢娜石晓平梁流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农户
  • 3篇太湖
  • 3篇太湖流域
  • 3篇碳排放
  • 3篇农业
  • 3篇流域
  • 3篇湖流
  • 2篇施肥
  • 2篇施肥技术
  • 2篇土地利用
  • 2篇污染
  • 2篇面源
  • 2篇面源污染
  • 2篇经济发展
  • 2篇技术效率
  • 2篇交易
  • 2篇交易费
  • 2篇交易费用
  • 1篇以太
  • 1篇有机肥

机构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江苏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瓦赫宁根大学

作者

  • 12篇冯淑怡
  • 10篇曲福田
  • 3篇卢娜
  • 3篇石晓平
  • 2篇吕沛璐
  • 2篇梁流涛
  • 2篇夏莲
  • 1篇郑华伟
  • 1篇上官彩霞
  • 1篇刘子铭
  • 1篇刘友兆
  • 1篇褚彩虹
  • 1篇张蔚文
  • 1篇罗小娟
  • 1篇郭晓丽
  • 1篇姜海
  • 1篇张兰
  • 1篇杨杉杉

传媒

  • 3篇中国人口·资...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资源科学
  • 2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的实证分析——以有机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被引量:261
2012年
本文在太湖流域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联立双变量Pr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农户施用有机肥和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施用商品有机肥与施用农家肥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与信息可得性相关的因素,例如是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农业技术培训经历、农业信息渠道、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知晓度、是否收到过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卡等,是影响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重要因素。
褚彩虹冯淑怡张蔚文
关键词: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农户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上游地区不同施肥技术下水稻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被引量:12
2012年
本文以太湖流域上游地区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比分析了生产1t水稻采用传统施肥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技术相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降低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从0.116减少到0.083;环境影响指数削减率由大到小依次是环境酸化、富营养化、温室效应及能源消耗。受一些因素影响,虽然减小幅度不大,但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因此大力推广这一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新技术是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可选择路径之一。
卢娜曲福田冯淑怡
关键词:施肥技术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61
2011年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仅次于化石能源燃烧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在界定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作用机制及内涵的基础上,从农用地向非农用地转换、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以及非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三个方面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农用地向非农用地的转换会增加碳排放量。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农田转换为森林或草地能够使土壤和植被碳储量增加,但是土壤碳汇集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农田、森林和草地管理措施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但基本观点是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减少碳排放量。非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从能源消耗角度考虑,二产用地向三产用地转换会减少碳排放量。因此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对帮助我国实现碳减排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有重要意义。
曲福田卢娜冯淑怡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土壤碳储量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创新和理论解释——以广东省佛山市“三旧”改造为例被引量:23
2014年
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广东省佛山市联滘地区的具体案例,从外部环境变化和集体行动两方面揭示"三旧"改造制度创新的激发和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要素相对价格、产权结构、政策法律限制和集体信念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原有制度安排变得不相适应,诱使相关行为主体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对制度安排进行修正,由此产生了低效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的制度创新需求;同时,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村民)三大行为主体通过集体行动进行利益调整和再分配,最终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制度变迁成本,有效推动了"三旧"改造的实现。
郭晓丽冯淑怡吕沛璐刘子铭
关键词: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外部环境集体行动
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农户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甘肃省民乐县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8
2013年
以甘肃省民乐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为例,利用2007及2009两年农户调研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函数模型(SFA),测算该区域农户马铃薯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户马铃薯生产过程中两年平均技术效率为66.8%,存在显著的效率损失:其水资源利用效率也仅为29.5%,十分低下。研究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发现涉农企业介入带来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并没有改善农户技术效率,却显著负向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这与当地政府为推广规模化马铃薯种植实施的优先配水政策高度相关:由于在引入初期新品种的生产技术并没有很好的扩散,农户对新品种的种植技术掌握不够完全,也导致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降低;而马铃薯商品率的提高以及涉农企业与农户之间稳定的收购关系显著改善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夏莲石晓平冯淑怡曲福田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水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发展对我国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为深入了解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发展低碳经济,论文采用对数均值指数分解法(LMDI)分析了2002—2008年间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贡献。结果表明:(1)规模效应中的土地产出效应是土地利用碳排放增加的首要贡献因素(165.15%);(2)结构效应中的产业结构效应对抑制碳排放增加贡献了5.45%;(3)代表技术效应的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碳排放增加的主要贡献因素,贡献率达到-61.52%。研究结论认为合理组织建设用地的产业布局成为减缓碳排放的可行手段,并在土地管理过程中,通过引入"低碳化"土地利用理念,巩固并加强有成效的节能减排措施。
卢娜冯淑怡曲福田
关键词: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碳排放
涉农企业介入对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影响分析——以甘肃省民乐县研究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通过甘肃省民乐县马铃薯加工企业介入为例,分析了涉农企业介入如何激励地方政府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公共投资,并在其带动下激励农户的私人投资,进而带来对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增加。通过建立Multinomial Logit模型实证验证涉农企业介入对农户新建渠系、维修或改进渠系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区域处于涉农企业介入初期,农户马铃薯种植尚未规模化,对农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大西洋新品种的种植显著影响了农户新建渠系;马铃薯收入高的农户更加倾向维修或改进渠系;有连片种植的大西洋马铃薯的村庄,其水利设施已经较为完善,农户对渠系投资会减少;而政府公共投资显著带动了农户的私人投资。
夏莲石晓平冯淑怡曲福田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农户投资公共投资
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及其脱钩效应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江苏省面对外部减排压力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为此,本文分析了2002年-2008年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的变化情况,采用LMDI分解法探讨了土地承载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因素分解结果建立"脱钩"努力指标来考察政府减排努力取得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效果。研究发现,2002年-2008年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总体持续增加,只有能源强度因素对土地承载碳排放表现为负效应,其他几种正效应因素对碳排放增加的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地产出>产业结构>能源碳排放强度>土地规模>能源结构,且能源强度效应抑制碳排放的作用有限,江苏省实现碳减排任重道远;2002年-2008年年间政府的减排努力达到的"脱钩"效果不理想,但有效缩小了碳排放增加快于经济增长的差距,使得年度上脱钩程度有所改善。
张兰刘友兆郑华伟
关键词:经济增长碳排放
交易费用视角下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被引量:50
2014年
基于江苏省宿迁市A镇、南通市B镇、昆山市C镇的实地调研,采用案例比较法和交易费用法,分析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中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区域差异性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宅基地置换主要采用了置换宅基地、置换小产权房、置换商品房三种模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区域土地稀缺程度、非农就业机会大小、农地流转稳定程度和农村社会保障稳定程度是导致宅基地置换模式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昆山市C镇因土地稀缺程度较大、非农就业机会较大、农地流转稳定程度和农村社会保障稳定程度较高,宅基地置换交易费用较小,采用类似市场制的置换商品房模式;相反,宿迁市A镇因土地稀缺程度较小、非农就业机会较小、农地流转稳定程度和农村社会保障稳定程度较低,宅基地置换交易费用较大,采用类似层级制的置换宅基地模式;南通市B镇因各项指标处于中等水平,宅基地置换的交易费用中等,采用类似中间混合制的置换小产权房模式。鉴于此,在推行宅基地置换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农民对农村生活生产环境的依赖程度、农地流转稳定程度和农村社会保障稳定程度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宅基地置换模式,避免发生"一刀切"等将农民转移到城镇的强制行为。此外,需要不断完善农地流转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改革,替代农地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保障农民能够获得稳定持续的经济收益,从而促进农民不断向城市转移。
上官彩霞冯淑怡吕沛璐曲福田
关键词:交易费用
基于农户生物一经济模型的农业与环境政策响应模拟——以太湖流域为例被引量:17
2013年
本文基于太湖流域上游地区26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根据农地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程度将农户分成4种类型,通过构建农户生物一经济模型,模拟了教育与培训、税收、补贴等5种农业与环境政策对不同类型农户作物种植行为和环境友好型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模拟结果显示,在保持现有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基线情景),环境效应将整体改善,但是,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将总体变差。农业与环境政策可以通过改变种植结构和提高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应的改善。教育与培训政策能够有效引导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但是适当组合其他经济激励政策的引导效果会更好。不同类型农户对政策的敏感度存在差异,兼业化程度低的农户对政策的敏感度较高。此外,相比于其他三类小农户,种植大户的经济效益最高。因此,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以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罗小娟冯淑怡Reidsma Pytrik石晓平曲福田
关键词:太湖流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