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6018)

作品数:6 被引量:190H指数:5
相关作者:范代读李从先杨守业李保华赵娟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08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长江
  • 3篇长江三角
  • 3篇长江三角洲
  • 1篇地层
  • 1篇第四纪
  • 1篇第四系地层
  • 1篇独居石
  • 1篇新生代
  • 1篇新生代地层
  • 1篇中国人口
  • 1篇人口
  • 1篇三峡大坝
  • 1篇沙量
  • 1篇上新统
  • 1篇输沙
  • 1篇输沙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隆升
  • 1篇取土器
  • 1篇取心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作者

  • 4篇杨守业
  • 4篇李从先
  • 4篇范代读
  • 2篇李保华
  • 1篇蔡进功
  • 1篇方国庆
  • 1篇王强
  • 1篇吴国瑄
  • 1篇邓兵
  • 1篇赵娟
  • 1篇王中波

传媒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探矿工程(岩...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3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onazite age spectra in the Late Cenozoic strata of the Changjiang delta and its implication on the Changjiang run-through time被引量:15
2005年
The Late Cenozoic strata are 313 m thick, revealed by the drilling core PD-99 in the south Changjiang delta. Monazite chemical dating shows that 350-500-Ma monazites predominate in the Pliocene and 100-275-Ma monazites in the Quaternary, indicating a great change of their provenance. The first presence horizon of monazites younger than 25 Ma is just above the Matruyama/Gauss boundary (~2.58 Ma), whch is exactly when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egan to influence deposi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Variations in contents of monazites younger than 25 M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The Early-Middle Pleistocene with less <25 Ma monazites corresponds with rapid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Late Pleistocene with more <25 Ma monazites parallels the peak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chemical dating of monazites in the river-mouth strata is a useful method to explore changes of river drainage basins, and deconvolute multistage tectonic and magmatic activity histories in the provenance areas.
Yokoyama Kazumi
关键词:UPLIFT
第四系地层连续取心钻探技术被引量:1
2004年
在长江三角洲以及杭州湾地区第四系地层连续取心钻探工作中,通过选用大功率钻机以及活动头双套取土器,采用无泵干钻工艺,取心率达到90%以上,且岩心内部原生沉积层理清晰,扰动小。
方国庆李保华王中波杨守业
关键词:第四系地层连续取心
长江三角洲晚新生代地层独居石年龄谱与长江贯通时间研究被引量:43
2004年
PD-99孔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揭示的晚新生代地层厚313 m.独居石年龄谱表明,上新统以350-500 Ma的颗粒为主,第四系则以100-275 Ma的颗粒为主,反映二者母源区发生了变化.晚于25 Ma的独居石颗粒初现层位于高斯正极性带与松山负极性带界线之上(约在2.58 Ma),这是青藏高原隆升对东中国海沉积产生直接影响的开端.长江河口地层中晚于25 Ma独居石含量变化分为两大阶段,分别对应于早、中更新世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和晚更新世以来的最强烈隆升.
范代读李从先K.Yokoyama周保春李保华王强杨守业邓兵吴国瑄
关键词:晚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上新统长江三角洲
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输沙量的减少及其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被引量:66
2004年
三峡大坝建成之后 ,大量泥沙滞留于库区 ,出库泥沙量减少 ,坝下河床冲刷而提供相当数量的泥沙 ,支流湖泊供沙也发生变化 ,这将使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有所减少。三峡大坝以上长江干流和支流建设新的大坝 ,南水北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及减少水土流失都将进一步减少长江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由此估计 ,三峡大坝建成后的百年内长江输入河口地区的泥沙约为 2 .0× 10 8~ 2 .5× 10 8t/a;冰后期长江三角洲形成和发育期间的长江年均输沙量为 1.84× 10 8~ 2 .2 8× 10 8t。二者的数值相当接近 ,然而与近 5 0年的观测 (4.33× 10 8t/a)相差甚远 ,长江流域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文章着重说明中国和长江上游人口的增长、种植作物的改变可能是水土流失、长江泥沙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李从先杨守业范代读赵娟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三峡大坝输沙量中国人口
中国河口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下切河谷层序特征和形成被引量:44
2008年
应用800多口钻孔及文献资料,讨论了中国沿海滦河扇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及钱塘江河口湾4个地区的下切河谷体系,这些皆为丰沙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这些河口三角洲地区的下切河谷为长形或扇形,长数十至数百千米,宽数十千米,深40-90m。河口三角洲地区的下切河谷相序可分为4种类型,即FS-Ⅰ,FS-Ⅱ,FS-Ⅲ和FS-Ⅵ。可以将这4类相序自海向陆排成一个理想序列:FS-Ⅰ位于海岸线附近,FS-Ⅳ位于河口三角洲的顶部,显示海的影响逐渐减弱,陆相作用逐渐增强。下切河谷层序可分为海侵和海退序列。海侵序列的厚度占下切河谷层序的50%以上,体积占60%~70%。海侵序列是在海平面上升过程中,溯源堆积依次叠置而成的,其下部的河床相是在溯源堆积能到达、而涨潮流未能到达的下游河段产生的,往往不含海相微体化石和潮汐沉积构造。在海侵序列中未见区域上可对比的侵蚀面,表明冰后期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变化、甚至小幅下降也未留下统一的侵蚀记录。下切河谷中的海退序列由河口湾充填及三角洲进积而成,其进程是各不相同的:长江古河口湾先被强潮河口湾相、后由三角洲相所充填,河口湾也经历了由强潮型向中潮型的转变;滦河扇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其古河口湾则被河流相和三角洲相所充填;钱塘江河口湾正被强潮河口湾相所充填。
李从先范代读杨守业蔡进功
关键词:晚第四纪沉积层序
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及其对相邻海岸沉积体系的影响被引量:35
2009年
依据钻孔资料和已发表的文献,对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及其对相邻沉积体系的影响作了综合和概括。在末次冰期低海平面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分为下切河谷和两侧的河间地两个古地貌单元。冰后期海平面上升,下切河谷被淹,并转化为河口湾,海水随之扩展到两侧的古河间地。全新世最大海侵时形成以镇江—扬州为顶点的古河口湾。7000~7500年以来,当沉积速率超过海平面上升速度时,长江带来的物质大量沉积,河口湾被充填,并逐渐转变为潮汐平原和三角洲。河口湾被充填之后,长江带来的河流泥沙随之溢出河口湾,进入相邻的河口海岸地区,影响相邻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发育。长江泥沙向南进入钱塘江河口湾,在湾顶形成沙坎;向北输运,成为苏北南黄海潮成沙脊的重要物源,影响该潮成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舟山群岛海蚀平台上直接覆盖泥质沉积是以退积为主的河口湾向进积的三角洲环境转变的又一证据。长江输沙量在不断减少,而河口滩涂围垦力度在增加,这将导致相邻的河口海岸沉积体系增长速度减缓,出现侵蚀或侵蚀加剧。
李从先范代读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海岸沉积全新世海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