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12A212)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4H指数:5
- 相关作者:陈圣波崔腾飞刘建忠王景然孟治国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多角度高光谱CHRIS/Proba植被模式数据大气校正被引量:4
- 2011年
- 遥感数据大气校正是进行定量遥感的前提,大气校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定量分析、信息提取和遥感应用。选择长白山地区2008年8月30日的多角度高光谱CHRIS/Proba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多角度高光谱CHRIS数据植被模式的特点,利用滤波进行条带噪声去除;根据MODTRAN模型原理进行多角度高光谱CHRIS/Proba植被模式数据大气校正,并对校正结果与同时过境的MODIS数据大气校正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在相同波长范围内的最大反射率误差为0.001 6,为进一步定量反演植被参数、生物量等信息提供了重要依据。
- 王明常王亚楠陈圣波路鹏陶玉龙徐连举
- 关键词:遥感大气校正
- 基于“嫦娥”卫星三线阵CCD立体相机的月球表面三维建模被引量:8
- 2009年
- "嫦娥"卫星三线阵CCD立体相机是实现月表地形观测的重要荷载,其以前、正、后视3种视角对月表进行连续扫描,获得南、北纬70°范围内3种不同倾角的二维推扫影像。在无月面控制点、卫星位置和姿态数据的条件下,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理论提出一种建立月表三维模型的方法:通过影像匹配获得前、正、后视二维推扫影像中的立体像对的像点坐标,在此基础上结合用准控制点后方交会解得的嫦娥卫星的空间位置和姿态数据,通过前方交会的方法解算出像元对应月面点的月球表面数字高程模型(DEM)径向高度数据,进而得到月表高程拟合模型、等高线分布图等,实现月表三维模型的建立。
- 崔腾飞陈圣波王景然
- 关键词: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影像匹配DEM
- 月球的地体构造与起源模式被引量:5
- 2009年
- 按照月球表面物质成分分布的特点,月壳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化学地体:1)风暴洋克里普地体(PKT);2)斜长质高地地体(FHT);3)南极爱特肯地体(SPAT),综合对比天体化学和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前缘和热点,本文建立了月球地体构造及其起源的星子堆积模式,对月球化学分布的不均匀性的起因给出了较为简单和合理的解释。
- 刘建忠欧阳自远张福勤李春来邹永廖
- 关键词:月球表面地体构造MOON天体化学地球科学研究EXPLANATION
- 嫦娥一号图像数据处理与全月球影像制图被引量:48
- 2010年
-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是我国第一幅覆盖月球的遥感影像图,将成为嫦娥工程后期探测和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图件.详细介绍了嫦娥一号CCD图像数据的获取、数据特点和数据质量,描述了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流程,按制图规范对图像数据进行了镶嵌拼接和处理,制作了覆盖全月球的1:250万比例尺影像图,并进行了影像图的定位精度分析.数据处理和制图结果表明,嫦娥一号CCD数据及其定位精度能够满足1:250万比例尺的制图要求,制作的"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其相对定位精度优于240m,平面定位精度约为100m~1.5km,定位精度略好于2005联合控制网(ULCN2005)和克莱门汀基础地图(2.0版);对所有像元进行了逐一光度校正,大大改善了全球图像的一致性,是目前覆盖最全、图像质量最好、定位精度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
- 李春来刘建军任鑫牟伶俐邹永廖张洪波吕昌刘建忠左维苏彦温卫斌边伟赵葆常杨建峰邹小端汪敏许春孔德庆王晓倩王芳耿良张舟斌郑磊朱新颖李俊铎欧阳自远
- 关键词:嫦娥一号全月球影像图
- 应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月球撞击坑进行自动识别被引量:23
- 2008年
-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强大的分类方法,它首先将影像分割成许多对象,从而可以计算这些对象的许多特征值并实现对事物的识别.然而,这种方法目前还没有应用到月球科学研究中,在这篇文章中尝试性的应用这种方法对月球表面的撞击坑进行了自动识别,并得到了一些初步结果.撞击坑是月球表面最主要的特征,它对月球地质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在月球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应用撞击坑的分布密度估计月表地质年龄,因而对撞击坑进行正确的识别是必要的.然而对撞击坑进行手动识别是很低效的,这就促使寻找一种高效的自动识别方法.描述了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在月表反射率影像上对撞击坑进行自动识别.在这种方法中,根据大小、形状、色调以及各层权重首先把影像分割成许多对象,并用特征值"相邻对象的对比"从月球影像上鉴别撞击坑,然后把属于同一类的相邻对象进行合并;除了几个大型撞击坑外,每个撞击坑都已经成了独立的对象.为了剔除撞击坑类中的辐射线,特征值"长宽比"被进一步用来识别撞击坑.最终的结果输出到ArcGIS中对大型撞击坑进行了人工修正,并经统计得到了月表撞击坑的个数。
- 岳宗玉刘建忠吴淦国
- 关键词: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特征值CLEMENTINE
- “嫦娥一号”第一幅月面遥感影像撞击坑特征被引量:6
- 2009年
- 撞击坑是月表的主要地貌形态,按普通碗状型、中心隆起型、平底型及同心圆型4种类型描述“第一幅月面图像”上月表撞击坑的形态特征。应用遥感专业图像处理软件,结合白赛尔大地主题反算法,实现撞击坑分布及直径信息提取。研究发现,研究区域的撞击坑直径主要集中在300~700m。而且撞击坑空间分布不均匀,直径越小,分布越密集。
- 金丽华金晟业陈圣波崔腾飞
- 关键词:撞击坑影像特征信息提取
- 复杂山区遥感反射率图像模拟
- 图像模拟是航空航天遥感器指标论证与优化的重要环节,并为应用模型预先开发提供数据源支持。遥感器参数论证和应用模型研究迫切需要发展遥感图像模拟技术,地表图像模拟是遥感图像模拟的重要基础,地形起伏导致遥感器接受到的辐射信号发生...
- 张文娟张兵高连如刘瑶
- 关键词:图像模拟地形辐射校正遥感反射率
- 文献传递
- 利用嫦娥二号微波辐射计数据的全月亮温制图被引量:5
- 2015年
- 中国嫦娥绕月卫星在世界上首次搭载了微波辐射计,用于获取不同深度月壤的微波辐射亮温,而这正是月壤厚度研究和月壤表层参数信息反演的基础。基于嫦娥二号的微波辐射计2C级数据,建立4个频率通道(3.0、7.8、19.35、37.0GHz)在不同纬度下的亮温日变化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亮温数据进行时角校正,得到了正午时刻的全月微波亮温图。结合CCD影像和DEM数据比较的结果表明,处理后的亮温数据很好地反映了月球的地形特征及月表的反射率信息。基于高频的亮温数据对月球亮温异常区域进行了分析,发现其都是哥白尼纪的新鲜撞击坑。
- 连懿陈圣波孟治国张莹
- 关键词:嫦娥二号卫星微波辐射计亮温
- 基于嫦娥一号卫星微波辐射计数据的月球Cabeus撞击坑水冰含量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月球极地水冰存在与否、存在形式和存在数量等科学问题,是当前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2009年10月9日,美国半人马座火箭和卫星相继撞击月球南极Cabeus撞击坑,证实了月球极地水冰的存在,但对其含量、分布范围等的研究还有争议.极地水冰的存在会改变极地月壤的介电常数,而微波辐射计是获取介质介电常数的最有效的工具.因此,根据37GHz频率条件下的月壤被动微波辐射传输数值模拟结果,改进月壤辐射传输模型.对比分析了Odelevsky模型、Wagner和Landau-Lifshitz模型、Clausius模型等8个常用的混合介电常数计算模型,表明Lichtenecker模型与改进的Dobson模型得到的介电常数值相差最大,折射模型得到的结果偏大,Odelevsky模型、强起伏定理与Wagner和Landau-Lifshitz模型、Clausius模型、Bruggeman-Hanai模型得到的结果非常接近.基于Odelevsky模型和改进的月壤辐射传输模拟,建立了月壤体积含冰量与微波辐射亮温的关系.并根据嫦娥一号卫星获取的相应的微波辐射计数据,进行了Cabeus撞击坑水冰含量反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辐射传输模型适用于高频条件下的一层月壤辐射传输模拟;月球南极Cabeus撞击坑地区月壤微波辐射亮温为69.93K(37GHz),相应的体积含冰量约为2.8%.
- 孟治国陈圣波Edward Matthew Osei Jnr汪自军崔腾飞
- 虹湾地区月球卫星遥感地质解析制图被引量:17
- 2010年
- 月球卫星遥感的目标就是利用地质概念研究月球表面特性、深部结构和演化历史.以月球正面雨海虹湾地区为例,利用Clementine UV/VIS数据提取TiO2和FeO的含量图.基于SELENE TC图像,完成虹湾地区撞击坑和地层单元的解译,并由此利用撞击坑直径-频率统计方法获取虹湾地区不同地层单元的形成年龄.SELENE的重力场模型(SGM90d)揭示虹湾与雨海的重力特征差异,表现为独立的地质单元.嫦娥一号微波辐射计数据反演的月壤厚度与SELENE的数字地形模型在空间分布上有对应关系.综合这些多源遥感信息,表明虹湾与雨海无论深部结构还是表面沉积作用都表现为独立地质单元;虹湾形成后,经历了多期次沉降活动、沉积作用和撞击作用,表现为目前探测的状态.虹湾地区遥感地质解析结果将为未来潜在登月点选择或采样等提供科学依据.
- 陈圣波孟治国崔腾飞连懿王景然张旭晴
- 关键词:遥感地质制图CLEMENTINESELENE嫦娥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