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191)

作品数:8 被引量:72H指数:5
相关作者:卞正富刘振国雷少刚余勇余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矿业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DINSAR
  • 3篇TERRAS...
  • 2篇重复采动
  • 2篇复采
  • 2篇采动
  • 1篇地表形变
  • 1篇地理编码
  • 1篇形变
  • 1篇永久散射体
  • 1篇起动
  • 1篇线性系
  • 1篇滤波
  • 1篇卡尔曼
  • 1篇卡尔曼滤波
  • 1篇孔径雷达
  • 1篇雷达
  • 1篇雷达差分干涉...
  • 1篇基线
  • 1篇角反射器
  • 1篇合成孔径

机构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江苏省资源环...

作者

  • 5篇刘振国
  • 4篇卞正富
  • 2篇雷少刚
  • 2篇余勇
  • 1篇张秋昭
  • 1篇刘万利
  • 1篇刘万利
  • 1篇丁亚杰

传媒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煤矿安全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采矿与安全工...
  • 1篇Transa...
  • 1篇Intern...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onitoring on subsidence due to repeated excavation with DInSAR technology被引量:7
2013年
DInSAR technology was used to monitor subsidence caused by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activities in mountainous area, with multi source SAR data, including 8 EnviSAT C-band and 4 ALOS L-band, and 4 programmed TerraSAR-X dataset.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2-pass DInSAR technique sometimes failed to retrieve the mining-caused subsidence due to spatial and/or temporal de-correlation. We also noticed that there existed residual topographic phase after the compensation with SRTM DEM, which could almost overwhelm the subsidence information when the perpendicular baseline was relatively large. Based on the mining materials,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shape of subsidence area. For the well geocoded results from TerraSAR-X, confirmed by GPS surveying results of corner reflectors, we tried to extract the advance distance of influence besides the subsidence area. Due to the big deformation gradient over stopingfaces, the X-band SAR data could not capture the maximum value subsidence revealed by GPS survey in our preliminary results, the same as C-band EnviSAT data. This will turn to be our research subject in the next few months.
Liu ZhenguoBian ZhengfuLü FuxiangDong Baoquan
PS-DInSAR技术在山区重复采动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高分辨率TerraS AR-X数据,利用DInS AR和PSI技术监测山区重复采动引起的地表沉陷。在DInS AR数据处理过程中,分别利用SRTM、基于矿区大比例尺航测地形图生成的relief-DEM对外部DEM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由于研究区的地形复杂,SRTM无法充分补偿地形相位。随后,利用在矿区范围内布设的角反射器对基于不同外部DEM的地理编码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基于relief-DEM的地理编码精度明显较优,其在X、Y方向的地理编码中误差分别为6.35 m和11.65 m。对于PSI技术,为了降低形变梯度过大对相位解缠的影响,基于时序DInS AR的处理结果,对识别出来的PS点进行掩模,使得只有位于沉陷边缘和稳定区域的PS点用于PSI分析处理。结果表明,PSI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时序DIn SAR获取的地表形变边界信息。
刘振国卞正富雷少刚刘东烈Andrew SOWTER
关键词:DINSAR地理编码PSI重复采动角反射器
利用TerraSAR-X影像监测矿区沉降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阐述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原理和方法,采用二轨法获取西山矿区地表形变信息。通过ARCGIS软件显示形变图,并提取角反射器处形变值,与GPS实测结果一致。验证了高分辨率TerraSAR-X影像监测矿区地表沉降的可行性。
余勇刘振国
关键词:高分辨率TERRASAR-XARCGIS
SBAS方法监测城市地表形变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常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因受时间和空间失相干的影响,限制了其运用。永久散射体(PS)方法虽然可有效解决失相干和大气延迟等问题,但其要求SAR影像数目较多。而小基线集(SBAS)方法对SAR影像数目不敏感,因此,以太原地区为研究区,收集了2008年1月—2010年8月期间的8幅ENVISAT卫星的SAR数据,采用SBAS方法获取太原地区的地表形变场。发现万柏林、吴家堡和小店的最大形变速率分别为-27.11、-55.92和-67.61 mm/a,所得的形变速率图和形变序列图与前人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SBAS方法监测城市地表形变的可行性。
余勇卞正富刘振国雷少刚
关键词:雷达差分干涉测量ENVISAT地表形变
时序DInSAR在重复采动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3年
基于TerraSAR-X高分辨率SAR数据,利用时序DInSAR技术监测矿区开采沉陷,探讨其在开采沉陷监测中的定量化应用。结合矿区工作面回采进度资料,对时序DInSAR结果进行分析,提取不同开采阶段的超前影响角、边界角、起动距等参数,以认识和描述上覆岩层存在重复采动时的地表沉陷规律。利用在工作面上方角反射器位置上同步获取的GPS观测结果对DInSA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X波段SAR数据可以准确监测微小形变,从而保证了开采沉陷影响范围监测及角量参数提取的可靠性。
刘振国卞正富吕福祥董保权
关键词:重复采动边界角TERRASAR-X
基于不同外部DEM的D-InSAR矿区沉陷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探究D-InSAR技术监测矿区沉陷能力,在SRTM DEM外还用到ASTER GDEM作为外部DEM进行二轨法差分。基于6景TerraSAR-X数据的干涉实验结果表明,长基线像对失相干严重,选取像对进行沉陷监测还需特别考虑时间基线和空间基线的影响;利用短基线像对基于GDEM、SRTM的二轨法差分结果表明,两种DEM均能够很好地监测到矿区发生沉降位置,随着开采情况的进展,两者监测得到的干涉条纹在边缘、细节及所能监测到的最大沉降量等方面有所差别。
丁亚杰卞正富刘万利刘振国
关键词:D-INSARSRTMGPS
基于Cubature卡尔曼滤波的强跟踪滤波算法被引量:11
2014年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Cubature卡尔曼滤波的强跟踪滤波算法(CKF-STF)。该算法基于强跟踪滤波的理论框架,采用三阶Cubature采样积分代替传统强跟踪滤波中的雅可比矩阵求解,并给出了适用于一般非线性系统的强跟踪滤波算法的线性等价描述。新算法不仅具有强跟踪滤波鲁棒性强的优点,而且继承了CKF算法处理非线性系统的能力。采用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目标纯方位跟踪仿真实例验证CKF-STF算法,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精度高,而且实现简单。
刘万利张秋昭
关键词:UNSCENTED卡尔曼滤波非线性系统纯方位跟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