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30-03-01)
-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振奇张尚锋张笑李华何幼斌更多>>
-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伪声波曲线构建方法在尼日尔三角洲地区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是地震储层预测,声波测井曲线又是地震储层预测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地区得不到较好的声波测井曲线,这就需要构建伪声波曲线。构建伪声波曲线是根据能够反映储层特征的非声波储层地球物理测井信息构建的具有声波量纲的新曲线。声波曲线在本质上是一条速度曲线,它包含两个分量:①高频分量,反映井旁不同岩层的层速度;②低频分量,反映地层速度随深度加深而增大。在构建伪声波曲线时,则选用与声波具有良好相关性的测井曲线拟合高频速度分量,利用VSP速度拟合低频速度分量,最后将二者有机结合,就可得到所需的伪声波曲线。
- 杨飞刘卓强潘喻斌雷海飞
- 关键词:地震储层预测尼日尔三角洲
- 深水高弯度水道—堤岸沉积体系形态及特征被引量:32
- 2011年
- 在海底扇研究及油气勘探中,不断发现一种形态类似曲流河的高弯度水道—堤岸沉积体系,其在形态及沉积特征方面与海底扇有较大差异。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重力流的实际研究工作,对该体系的沉积模式及沉积特征等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并从沉积环境、流体类型、形态等方面与曲流河进行比较。深水高弯度水道—堤岸沉积体系主要包括水道、废弃水道、堤岸、决口扇及朵叶5个部分。其中,水道分支少,弯度大,岩性主要为砂岩,局部见砾岩;堤岸多为细砂岩和粉砂岩;朵叶主要为砂泥互层;整个沉积体系外部形态为条带状。深水高弯度水道—堤岸沉积体系的发现及研究将丰富深水沉积研究内容,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新的思路。
- 李华何幼斌王振奇
- 关键词:重力流浊流
-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沉积的二元结构特征及层序划分被引量:15
- 2013年
- 本文根据测井曲线及地震相特征,建立了深水层序界面划分的5种判别标准,将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中中新统—上中新统地层划分了6个三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根据深水沉积自身沉积旋回所具有的二元结构特征及三角洲与陆架区相对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将经典的三分体系域划分为二分体系域:异地沉积体系域和原地沉积体系域。其中,异地沉积体系域从基准面下降开始—海侵早期,主要发育重力流沉积(块状搬运沉积、浊积扇);原地沉积体系域从海侵中、晚期—基准面上升最大位置结束,主要以原地沉降的泥质披覆沉积为主。本文分析了层序发育的影响因素,综合研究认为:气候条件、海平面变化、构造抬升、沉积物供给、大陆架宽窄等共同制约了研究区深水沉积层序的发育。
- 王振奇李士涛于水张尚锋
- 关键词:深水沉积层序地层
- 下刚果盆地深水沉积中新统层序划分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6
- 2011年
- 对于具有较宽陆架的下刚果盆地,当相对海平面下降时期,陆架区沉积中心向外陆架迁移,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其为深水区提供大量陆源碎屑物质,使低位体系域发育碎屑流沉积、浊流水道及前端扇体系;当相对海平面上升时期,沉积中心后退至内/中陆架,使深水区海侵+高位体系域以深海、半深海原地泥质沉积及泥质碎屑流沉积为主。深水层序以凝缩层段为界,层序界面之上为泥质碎屑流沉积,或者为浊流沉积;界面之下以深海、半深海原地沉降泥质沉积为主。测井曲线界面多为岩性突变面,GR曲线由"微齿状"转变为退积的"钟形"或加积的"箱形"。根据上述沉积旋回特征,将下刚果盆地中新统地层划分了7个三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海平面的周期性变化决定陆架区沉积中心的位置,从而决定了对深水区的沉积物供给,同时沉积物供给量主要受构造和气候的控制,潮湿的气候(冰室气候)及构造抬升有利于陆上沉积物的剥蚀,沉积物供给相对增加,从而决定了深水层序发育的类型和分布特征。
- 张笑王振奇李士涛刘启亮李健
- 关键词:深水沉积碎屑流浊积水道
- 尼日尔深水区海底扇水道地震形态与迁移历史被引量:4
- 2012年
- 尼日尔下陆坡深水区的水道发育具多期次特征,内部结构与外形复杂多变,其地理位置与沉积环境不利水道体系的研究.通过地层切片、RMS振幅属性等方法展示不同时间单元水道形态,分析水道体系的期次变换与内部结构的变形过程,探讨水道体系的迁移演化历史.结果表明:中新世中期多发育孤立水道,晚期二级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引发大规模浊积事件,促使大量加积式水道形成,在平直处以垂向加积为主,弯曲处呈现垂向加积同时伴随侧向迁移特征.水道演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初始侵蚀、切割与充填交替进行、废弃阶段,伴随3个阶段水道弯度发生由中到高再下降的变化.水道的交互式切割与充填基本贯穿第2阶段,切割与充填作为水道弯曲变形一对驱动力,使水道在平面上发生3种迁移方式:侧向摆动、下行迁移、侧向与下行混合迁移.
- 张国涛张尚锋李媛王振奇
- 关键词:水道迁移
- 非洲下刚果盆地多边形断层系统及其对油气的意义被引量:6
- 2011年
- 利用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在非洲下刚果盆地上新统—更新统识别出一种多边形断层系统。它们在地震剖面上为微小断距的张性断层,主要发育在深水、半深水环境中沉积的细粒泥质岩中。利用地震相干技术,显示其平面特征为多边形形状;断层无优势走向,属非构造成因;在一个断层层段内,具有上密下疏的特征。研究区多边形断层的形成模式是:顶部泥岩层细粒沉积物正常压实,形成致密层,阻止了下部泥岩层收缩流体的排泄,造成欠压实状态,逐渐形成多边形断层。随着地层的演化,还可以在已发育断层层位之下发育新一轮的多边形断层,同时引发上方原先的多边形断层再次活动。多边形断层的发育程度主要取决于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和矿物成分,随着颗粒的减小和蒙脱石含量的增加,多边形断层的发育程度会增强。多边形断层不仅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而且还可以使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后形成气水化合物,对后期的油气成藏产生封盖作用。
- 李士涛王振奇张笑李涛
- 关键词:断层特征油气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