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222)

作品数:7 被引量:116H指数:5
相关作者:王长虹王峥涛马鸿雁张勉高江国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学成
  • 3篇生物碱
  • 3篇吡咯里西啶生...
  • 3篇化学成分
  • 2篇毒性
  • 2篇英文
  • 2篇千里光
  • 1篇代谢动力学
  • 1篇对羟基苯乙酸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乙醇
  • 1篇乙醇提取
  • 1篇乙醇提取物
  • 1篇乙酸
  • 1篇异丙酚
  • 1篇有机酸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致毒

机构

  • 7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作者

  • 7篇王峥涛
  • 7篇王长虹
  • 3篇张勉
  • 3篇马鸿雁
  • 2篇李岩
  • 2篇王军
  • 2篇高江国
  • 2篇何芋岐
  • 2篇杨莉
  • 1篇苏娟
  • 1篇张芳
  • 1篇侴桂新
  • 1篇史辑
  • 1篇张朝凤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Chines...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千里光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史辑张芳马鸿雁王长虹侴桂新张勉张朝凤王峥涛
关键词:化学成分SENECIO乙醇提取物对羟基苯乙酸抗菌消炎
千里光总生物碱的富集工艺及Adonifoline的分离纯化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优化千里光总生物碱的富集纯化工艺,并分离制备单体生物碱Adonifoline。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千里光总生物碱的富集工艺,采用色谱法分离制备Adonifoline。结果影响千里光总生物碱富集的因素为酸水用量、碱化pH值和氯仿萃取次数。结论优化工艺适合千里光总生物碱的富集,富集后的总生物碱含量与粗提物相比,提高了417倍。色谱法分离制备得到的Adonifoline纯度达到98%以上。
高江国李岩王军何芋岐王长虹王峥涛
关键词:千里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正交设计
单麻叶千里光中的一个新化学成分(英文)被引量:31
2008年
研究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单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 var integrilifolius(Koidz.)Kitam.的化学成分。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反相C18等柱色谱方法从其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senecine(1),对羟基苯乙酸(2),原儿茶酸(3),2,5-二羟基苯乙酸(4),3,4-二羟基苯乙酸(5),香草酸(6),咖啡酸(7),丁二酸(8),2-糠酸(9),1,2,4,5-四氢-jacaranone(10),4-(吡咯烷-2-酮基)-苯基乙酸(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马鸿雁杨莉张勉王长虹王峥涛
关键词:化学成分有机酸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药理作用、毒性及药(毒)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0
2009年
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植物在传统医药中有广泛使用,其肝毒性引起广泛关注。作者综述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药理作用、毒性和药(毒)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为后期研究提供基础。
高江国王长虹李岩王峥涛
关键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药理作用毒性
单麻叶千里光的化学成分(英文)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研究单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 var.integrilifolius(Koidz.)Kita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ilicagel、SephadexLH-20及RP18等柱层析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柳杉酚(1)、浙贝素(2)、消旋丁香脂素(3)、齐墩果烷(4)、1,4-苯二酚(5)、2,5-二羟基苯乙酸乙酯(6)、对羟基苯乙酰胺(7)、槲皮素(8)及金丝桃苷(9)。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马鸿雁王长虹杨莉张勉王峥涛
关键词:化学成分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活性种间差异的超高压液相-质谱法测定(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和选择性的测定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9活性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UPLC-ESI-MS)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种属UGT1A9活性差异。方法:选用Acquity UPLC BEH C18柱(50mm×2.1mm,1.7μm),以乙腈(B)-0.5%醋酸(A)系统为流动相,流速0.3mL-min-1梯度洗脱,采用UPLC-MS-ESI选择离子监测法测定人及动物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UGT1A9探针底物异丙酚及其Ⅱ相代谢产物异丙酚葡萄糖醛酸苷(propofol glucuronide,PG)和内标(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测定UGT1A9的活性。内标,异丙酚及PG的选择离子分别是:m/z152.2,[M+H]+、m/z177.3和m/z377.3,[M+Na]+。结果: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PG浓度在0.2-12.8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小于3%,准确度(RME)在-3.46%-3.03%之间,回收率为96.5%-98.6%。UGT1A9活性的种属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异丙酚在人、小鼠、家兔和羊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葡萄苷酸化反应动力学表现为底物抑制方程,而在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酶催化动力学符合米曼氏动力学方程。异丙酚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O-葡萄苷酸化的内在清除率(CLint)大小为小鼠>大鼠(CLint1+CLint2)>羊>家兔>人>大鼠。结论:UPLC-MS-ESI法快速、灵敏、选择性好,UGT1A9活性和种属差异研究表明,大鼠肝微粒体中异丙酚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式与人不同,而小鼠、兔、羊肝微粒体中异丙酚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内在清除率均远高于人。
苏娟何芋岐王长虹王峥涛
关键词:异丙酚种属差异人肝微粒体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细胞毒性及致毒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07年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广泛分布于6000多种高等植物中,是一类肝毒性很强的天然产物。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在肝脏代谢成活性代谢物吡咯后产生肝毒性。利用体外细胞毒性研究方法评价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毒性,对于阐明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致毒机制,研究开发拮抗其毒性的药物及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细胞毒性及致毒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军王长虹王峥涛
关键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细胞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