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40027)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何亮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 汉语人体/物体部位词语的空-时语义演变被引量:3
- 2016年
- 汉语史和汉语方言中一些表示人体/物体部位的词语,往往还有表达空间方位和时间的用法。它们遵循着"人体/物体部位>方位概念>时间概念"这一共同的语义演变路径。语义演变的机制是转喻和隐喻,跨域映射先在概念层产生。人体/物体部位名词>空间方所词是许多语言共有的现象,汉语拥有更多的部位名词>空间方所词>时间概念词连续演变的具体表现。
- 何亮
- 关键词:语义演变
- 汉语方言[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表达系统及其来源被引量:12
- 2017年
- 汉语方言[昨天][今天][明天]分布最广的几种表达类型分别是:"昨+词缀""昨+DAY义成分""夜晚义成分""昨+夜晚义成分";"今+词缀""今+DAY义成分";"明+词缀""明+DAY义成分""早晨义成分""明+早晨义成分"。它们分别源于古代三个表达系统:1)"昨日、今日、明日"系统;2)"夜晚义成分+日、今日、早晨义+日"系统;3)"昨朝、今朝、明朝"系统。"昨+夜晚义成分""明+早晨义成分"则是不同表达系统融合的结果。
- 何亮
- 关键词:昨天历史来源
- 汉语方言“X来”类时间词探析
- 2012年
- 方言"X来"类时间词主要有附加式、偏正式(状中)、主谓式、缩略式四种类型。这四类时间词来源各不相同:附加式由具有显性时间义的成分加后缀"来"形成,偏正式、主谓式由同形短语词汇化而来,缩略式源于方向型时间方位结构。偏正式、主谓式"X来"时间词都采用"时间在动"隐喻模式。这些时间词词汇化程度不同,主谓式"X来"时间词语的词汇化程度最低。
- 何亮
- 关键词:方言时间词隐喻模式词汇化
- 汉语时空隐喻的意象图式表征系统及其表达体系被引量:2
- 2015年
- 空间域的三个子系统映射到时间域,汉语时空隐喻系统存在"时间是空间存在""时间是空间移动""时间是位移事件"等三个概念隐喻。这三个概念隐喻都蕴含于"时间是空间"这一最上层的隐喻之中。汉语时空隐喻系统由十一种意象图式表征,其中,"路径图式"包含四种变体。汉语时空隐喻的意象图式表征系统构成相对稳定的语义框架,从而形成一个稳定但不断发展演化的表达体系。
- 何亮
- 关键词:时空隐喻意象图式
- 从方言看汉语“来去”式时间语词的隐喻认知问题
- 2013年
- 考察表明:(1)方言中"来/去(往)"构成的时间语词采用"时间移动"和"观察者移动"两种隐喻认知方式,而以"时间移动"方式为主。(2)"来去"类时间语词采用何种隐喻认知方式,与该表达式的句法语义结构密切相关。(3)"自今以来"采用"观察者移动"认知方式,这一表达式因类推而出现,因与人们的认知经验相矛盾而消亡。(4)古今"来去"式时间认知方式并无不同。
- 何亮
- 关键词:汉语方言
- 汉语方言主观时量时间词的共时分布与历时考察
- 2016年
- 汉语方言表一会儿及一段时间义的主观时量词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它们主要有四个来源:(1)由偏正式动词短语发展演变而来;(2)由原指延续一段时间的动作转指而来;(3)从客观时量词引申为主观时量词;(4)由空间距离隐喻为主观时量词。系统中的一些成员经历了消长,有的一开始就带有地域性。方言主观时量表达系统在宋元时期大体已经定型。
- 何亮
- 关键词:一会儿
- 方言季节类时间词语的共时分布与历时考察被引量:3
- 2015年
- "春、秋、夏、热、冬、腊"分布最为广泛,是汉语古老而基本的时位语素。北京-冀鲁-兰银官话、中原-西南-江淮官话表示四季的语素各自相同,这与它们的形成历史、移民状况密切相关。"暑、寒、冷、凊"可能是古代南方汉语的区域性时位语素。在今方言格局形成之前,季节类词语中"天"对"日"的替换已经完成。今方言中"时位语素+方所成分"一类词语肇始于六朝,随着方所成分不断发展而丰富。
- 何亮
- 关键词: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