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911084)

作品数:31 被引量:181H指数:9
相关作者:马驰姜琦刚邢宇杨佳佳崔瀚文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白城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9篇遥感
  • 12篇反演
  • 11篇土壤
  • 5篇有机质
  • 5篇土壤有机
  • 5篇土壤有机质
  • 5篇荒漠化
  • 4篇动态度
  • 4篇盐量
  • 4篇有机质含量
  • 4篇植被
  • 4篇湿地
  • 4篇土壤含盐量
  • 4篇转移矩阵
  • 4篇含盐
  • 4篇含盐量
  • 4篇反演研究
  • 4篇F-1
  • 4篇TIN
  • 3篇东北三省

机构

  • 15篇辽宁省交通高...
  • 15篇吉林大学
  • 3篇白城师范学院
  • 3篇吉林省地质调...
  • 2篇中国国土资源...
  • 2篇吉林建筑工程...
  • 2篇沈阳地球物理...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吉林交通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河北省地质矿...
  • 1篇吉林建筑大学

作者

  • 15篇马驰
  • 14篇姜琦刚
  • 5篇邢宇
  • 4篇林楠
  • 4篇崔瀚文
  • 4篇杨佳佳
  • 3篇吴阳春
  • 3篇李晓东
  • 3篇孟翔冲
  • 3篇张红红
  • 3篇李根军
  • 3篇王斌
  • 2篇齐霞
  • 2篇徐驰
  • 2篇贾大成
  • 2篇姜涛
  • 2篇高文
  • 2篇张潇
  • 1篇李桐林
  • 1篇安志宏

传媒

  • 3篇世界地质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湿地科学
  • 2篇Agricu...
  • 1篇科技通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无线电工程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辽平原土地盐碱化动态监测与遥感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以1975年MSS遥感影像、1990年TM遥感影像、2012年CBERS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建立科学的遥感解译标志与盐碱化分类体系,结合GIS的分析方法,对松辽平原38年间土地盐碱化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辽平原盐碱化土地的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土地轻度盐碱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中度盐碱化、重度盐碱化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重度盐碱化增加的速度较快。1975—1990年期间,松辽平原土地盐碱化在面积和程度上呈扩大和加重的趋势,恶化面积远大于逆转面积,生态环境趋于恶化;1990—2012年间,研究区内盐碱化逆转势力较强,逆转的土地面积已经接近于恶化的面积,说明整个区域盐碱化的状况有所改善。盐碱土地重心分析结果表明,松辽平原盐碱化土地的重心在38年内有向东、向北偏移的趋势。
马驰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盐碱化松辽平原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资源调查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6年
为推进3S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方向的应用研究,本文以吉林西部为研究区,设计了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农业生态资源调查方案,利用本方案完成了4种农业生态资源类型的自动化提取,并对主要提取结果(农田)按7种采样间距(60、90、120、240、270、300和360m)进行了样点提取,分析了地表主要农业生态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分类方案在研究区共提取了4种一级地类,总体分类精度为88.93%,Kappa系数为0.881.农耕旱地总面积为23100km2,是本研究区内最大的农业生态资源类型之一.水田的面积为3089km2,是本区域内主要的湿地类型;(2)研究区北部,农田的斑块空间分异的变程为480m;研究区南部,旱田的斑块空间格局在660m左右变化;(3)研究区北部的地表农作物表现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南部的地物空间分布大致表现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4)与北部相比,研究区南部地表植被的空间自相关性在60~120m的距离空间采样上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之,旱田分布相对分散,水田分布较集中.该文的遥感分类调查精度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分类结果.
李晓东姜琦刚
关键词:农业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植被覆盖变化分析及其预测方法研究——以吉林东部为例(英文)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其预测方法。[方法]在GIS平台的支持下,以NDVI为主要数据源,对研究区不同年度植被覆盖情况进行空间叠置分析,揭示吉林东部近10年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和灰色系统G(1,1)模型预测吉林东部植被覆盖的年度变化趋势。[结果]吉林东部植被覆盖有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变化不大,植被覆盖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湖泊和河流周围。马尔柯夫和灰色系统G(1,1)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吻合。[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有效地保护山区林地的植被覆盖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对于制定吉林省及全国的林地建设规划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林楠姜琦刚张红红崔瀚文
关键词:植被覆盖动态度转移矩阵
东北三省城市扩展及植被覆盖状况被引量:9
2012年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数据(MSS、ETM、CBERS)对城市建成区的面积进行了调查,研究30多年来东北三省城市的扩展情况,并且结合NDVI数据,对研究区范围内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6—2000年、2000—2007年两个阶段,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持续增加,年均扩展率由5.10%增加至6.32%,扩展强度比较显著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哈大交通经济带上;研究区范围内东部的植被覆盖情况明显好于西部,NDVI均值随与城市距离的增加而提高。
王斌姜琦刚孟翔冲吴阳春杨佳佳李根军
关键词:遥感NDVI东北三省
HJ-1A HSI与Sentinel-2A遥感数据土壤全氮含量反演精度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HJ-1A高光谱影像具有较多的光谱波段和较高的光谱分辨率,在土壤成分探测方面潜力巨大。然而,由于高光谱影像各波段间的信息冗余度高,使得对HJ-1A高光谱影像进行数据处理难度较大。为了探究Sentinel-2A遥感数据在土壤全氮含量方面的反演能力,以HJ-1A HSI和Sentinel-2A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吉林省农安县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土壤采样的实验室全氮含量化验值,分析两种遥感影像各波段反射率及其数学变换与研究区土壤全氮含量的相关性,提取土壤全氮含量的敏感波段并建立全氮含量的反演模型。通过比较两种遥感影像在土壤全氮含量方面的反演能力与反演精度,探究Sentinel-2A多光谱遥感影像反演土壤全氮含量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HJ-1A HSI影像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与农安县土壤全氮含量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并在第28波段达到峰值;将遥感影像反射率进行适当的数学变换及一阶微分变换后可以有效提升与土壤全氮含量的相关性;利用Sentinel-2A遥感影像建立的研究区土壤全氮含量最优反演模型的模型精度与HJ-1A HSI影像的最优反演模型的模型精度相近,表明利用多光谱遥感影像Sentinel-2A反演土壤全氮含量的方法可行。
马驰
关键词:全氮含量
基于Sentinel-2A遥感影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反演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Sentinel-2A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德惠市、农安县土壤实地采样的有机质含量实验室化验值,反演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首先,选取10个分辨率为10 m(20 m)的Sentinel-2A可见光、近红外及短波红外波段,并将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与大气校正,消除大气对传感器成像的影响;然后,将各波段反射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有机质敏感波段;最后,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反演模型,反演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Sentinel-2A遥感影像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在第6波段达到峰值,为r=-0.817;将反射率进行适当的数学变换后可以有效改善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其中,指数变换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r=-0.867;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模型SOM=26.31/R2-117.56eR4-9.74R8-1.48+145.89具有较高的模型精度与较好的模型稳定性,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R2=0.917,均方根误差为5.86 g·kg-1。
马驰
关键词:遥感有机质反演
呼伦贝尔地区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被引量:14
2010年
呼伦贝尔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天然草原和畜牧基地,随着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地荒漠化现象加重。笔者应用RS和GIS技术,以1970年MSS、2000年ETM和2007年CBERS数据为数据源,主要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并辅助野外调查验证,获得三期解译数据,并利用空间分析、网格剖分方法,对呼伦贝尔地区荒漠化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来,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总面积不断增加,1970年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为7 408.76 km2,2000年为7 539.52 km2,2007年增加到7 852.12 km2,共增加面积443.36 km2。1970—2000年间,沙漠化减轻、盐碱化加重的面积为134.09 km2,沙漠化加重、盐碱化减轻的面积为53.35 km2;2000—2007年间,沙漠化减轻、盐碱化加重的面积为41.71 km2,沙漠化加重、盐碱化减轻的面积为172.8km2。
徐驰姜琦刚李远华邢宇
关键词:荒漠化遥感GIS
32a来气候扰动下中国沙质荒漠化动态变化被引量:12
2013年
借助遥感、GIS技术,利用1975年MSS、2000年ETM和2007年CBERS数据、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基于像元的灰色关联度方法,研究1975—2007年气候因素扰动下中国沙质荒漠化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质荒漠化虽然在2000—2007年面积减少、程度减轻,但在1975—2007年面积依然呈小幅增加趋势(增加面积为6 179.8km2,其中重度沙质荒漠化增加面积最大),程度加重。通过对内蒙古、新疆2个典型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而研究全国范围可知,气温对沙质荒漠化变化的作用(沙质荒漠化减轻/加重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0.976)大于降水(沙质荒漠化减轻/加重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0.882)。气候因素扰动下,沙质荒漠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沙质荒漠化与气温变化呈正比,与降水呈反比。该趋势以甘肃、陕西为界,界线以西较为明显,而最显著区集中在新疆北部、东部,西藏北部。
崔瀚文姜琦刚邢宇徐驰林楠
关键词:沙质荒漠化气候变化遥感GIS
东北地区湿地遥感监测与景观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分析东北地区湿地的时空变迁特点,可为东北地区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分配湿地资源、制定东北地区湿地保护和利用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1975年MSS遥感图像、2013年CBERS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并根据所建立的遥感解译标志,在遥感图像中解译出东北地区湿地信息;引入马尔科夫转移矩阵、重心迁移、景观格局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东北地区湿地时空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近40年来东北地区湿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沼泽湿地面积减少24 769.9 km^2、河流湿地面积减少6 753 km^2、人工湿地面积增加22 017.4 km^2;非湿地与湿地各类型间转化明显,其中,沼泽湿地向非湿地、人工湿地转化显著,非湿地向沼泽湿地、人工湿地转化显著;湿地重心总体向南偏西方向迁移36.5 km,其中,人工湿地重心向北偏东方向迁移354.7 km、沼泽湿地重心向南偏西方向迁移261.4 km。景观格局分析显示,东北地区湿地总体向破碎化、多样化与不规则化发展。
马驰
关键词:湿地遥感监测转移矩阵
基于数量化理论Ⅰ的吉林东部植被覆盖驱动力被引量:1
2014年
植被覆盖与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存在着复杂的响应关系,建立这种复杂关系的多元统计模型并找出影响植被覆盖的主要驱动力,对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RS和GIS平台支持下,把数量化理论Ⅰ模型用于吉林东部植被覆盖驱动力研究,分别选取自然因素数据(高程、坡度、坡向、温度、降水量和河湖分布数据)和人为因素数据(人口密度和城镇变化强度)共8个因子,建立植被覆盖与各驱动因子相关关系的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分别从全区和流域划分的角度分析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全区和各流域建模精度均较高,而且各流域分析和全区分析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在研究区内地形因子中的高程和坡度对植被覆盖的影响较大,是影响植被覆盖的主要驱动力.
林楠姜琦刚陈永良崔瀚文
关键词:植被覆盖NDVI驱动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