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SH029)

作品数:13 被引量:208H指数:8
相关作者:徐安琪刘汶蓉张亮薛亚利吴家麟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家庭
  • 3篇青年
  • 3篇家庭价值
  • 3篇价值观
  • 2篇性态度
  • 2篇性行为
  • 2篇同居
  • 2篇家庭价值观
  • 2篇价值观变迁
  • 2篇核心价值观
  • 1篇当代青年
  • 1篇性观念
  • 1篇性开放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国家庭
  • 1篇年龄
  • 1篇年龄组
  • 1篇普世性
  • 1篇青年人
  • 1篇主义

机构

  • 11篇上海社会科学...
  • 3篇上海大学

作者

  • 5篇刘汶蓉
  • 5篇徐安琪
  • 1篇张亮
  • 1篇薛亚利

传媒

  • 3篇当代青年研究
  • 2篇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济因素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初探被引量:22
2012年
鉴于以往对个体幸福感的微观研究大多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变量,甚至只是以双变量分析得出经济收入对幸福感影响的结论,本研究依据多元理论视角,通过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解释模型,探讨经济因素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经济收入并非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精神/感情生活满意度、积极乐观的心态、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和人际协调对提升幸福感更具积极意义。从经济因素制约机制看,绝对收入决定论、相对经济地位认同的作用不大,而欲望理论和家庭压力论对家庭幸福感的负面效应却更大些。
徐安琪
关键词:非经济因素
结婚还是不结婚?——青年人对不婚的态度及代际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对2200个样本的概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待婚姻的基本态度上,结婚依然是年轻人的主导态度,他们依然认可结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如:结婚依然是年轻人的首要选择;在青年人眼里,同居比婚姻缺乏安全感从而难以被接受;年轻人更少认同为多挣钱而夫妻分居;国际比较发现,中国的年轻人较少接受多元化的婚姻模式。不过,即使年轻人在当下还未能接受多元化的婚姻模式,但相比较而言,其婚恋观念者不断趋于开明。
薛亚利
关键词:同居未婚
浪漫爱的追求:渐行渐远?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对上海、兰州城乡2200个样本的概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分化加剧、各种风险加大的今天,大多数人对婚姻的基本要求仍以稳定、长久为主导,多数人并不信奉"爱情至上",但也并非崇尚"物质至上";传统的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的婚配模式已显著松动,年龄、婚史、收入等"现实条件"在择偶双方情投意合时也更少地成为阻碍力。"浪漫爱渐行渐远"的判断未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分析结果表明,生存环境越接近现代化、教育程度较高者以及女性更少认同"找对象时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其他条件都可以不考虑",但这未必表明他们对浪漫爱的追求更少,而只是说明他们在择偶时更慎重、理性。
徐安琪
关键词:浪漫爱爱情至上理性化
家庭幸福:金钱愈加重要了吗——一项关于家庭幸福观的经验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本研究以开放性问题让被访自由回答,并通过对文字资料的编码和内容分析,采用质化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寻普通人真实的家庭幸福观。经编码处理的家庭幸福观归为16个类别,其中强调和谐团结的为最多,健康平安和收入无忧分列第二和第三,只有3%的被访将金钱视作幸福的唯一要素。聚类分析结果将家庭幸福观的表述组合归为"感觉良好型"(感受取向)、"和谐相处型"(关系取向)和"经济安全型"(条件取向)三类,其中认同关系取向的最多,将经济条件视作家庭幸福要素的约1/3,快乐主义幸福观在现实世界中不占主流。质化和量化资料均未支持普通人的家庭幸福观为物欲主义、经济利益所主宰,但家庭的经济背景较差者更多地认同幸福的经济安全要素,家庭生活也更少幸福感。
徐安琪
关键词:经济要素快乐主义
性开放:当代青年的真实态度——对一项最新调查的比较分析与解读被引量:9
2009年
本文采用2007年底至2008年初在上海和兰州两地搜集的调查数据(N=2200),通过将35岁及以下青年人(N=594)与样本总体作比较,并辅以性别比较、城乡比较和地区比较,较全面地考察了当代青年人对婚前性行为、同居、婚外性行为、青少年性行为、多性伴侣行为、同性恋等热点问题的评价和态度。研究发现,虽然青年人的性态度与中老年人相比呈现出较大的开放和多元的趋势,但并未突破社会的道德底线。与同期的西方国家相比,仍处于相对保守和谨慎的层次。
刘汶蓉
关键词:青年性态度性行为
城市居民的二胎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2
2011年
利用2007~2008年在上海和兰州两地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抽样调查所获得的1347个城市被访样本资料,考察城市居民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实行了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对人们的二胎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明显,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后步入婚育的城市居民更多认为一个孩子就很好;现代化观念对二胎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强调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者更少赞同生育二胎。同时,城市居民二胎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上海,家庭收入水平较高者更希望生育两个孩子,而在兰州,有男孩偏好者更多认为两个孩子更理想。
张亮
关键词:理想子女数
婚前性行为和同居观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现代性解释框架的验证
性态度的日趋开放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主义价值观驱动的结果。本研究力图以实证调查数据的分析,揭示国人对婚前性和同居观念的真实状况,探讨当前热议的性革命和性开放程度究竟处于何种位置。同时,本文致力于在现代性的逻辑框架下探究目...
刘汶蓉
文献传递
中国家庭价值观的变迁与趋势——以80后年龄组为参照的经验研究
本文以上海和兰州两地的抽样调查数据(N=2228)为分析对象,用其他年龄组出生的人与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作比较的方法来探索当前家庭价值观的变迁和发展趋势。通过均值比较和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当前"夫妻忠诚和性排他"、"...
刘汶蓉
文献传递
家庭价值观变迁:去传统化?去集体主义化?被引量:3
2012年
以往文献在对家庭价值观现状和变迁特征做判断时,通常以传统或现代、正确或错误的简单二分法做区分,由此出现褒传统贬现代的消极评估以及只关注家庭价值观的"变"而忽略"不变"的偏颇。本研究将家庭价值观区分为核心价值观和一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家庭价值观体系中最基础、最本质,具有主导作用和普世意义,是文明社会不同历史、文化阶段的基本准则。本文根据经验资料和地域比较分析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和谐团结是家庭幸福的首要因素,敬老爱幼、相互扶助以及终身婚姻观仍为大多数人所普遍认同,传统家庭价值全面衰落的揣测未得到支持;而一些在传统社会备受推崇并被定型化的一般价值观,大多随年代的变迁发生分化并趋向多元化,其中的糟粕则日渐被抛弃。
徐安琪
关键词:家庭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普世性
家庭价值的变迁和延续——来自四个维度的经验证据被引量:37
2011年
利用2006年的全国调查数据(N=3015)和2008年的上海与兰州的调查数据(N=2200),对家庭整体利益观、为家人承担责任的观念、家庭中利他主义观和家庭工作价值比较四个维度进行城乡、年龄和教育群体差异的双变量和多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整体利益观、为家人承担责任的观念未受现代化冲击,但代际间和合共生、互为一体的利他主义观念显示出与年龄和教育的负相关关系。与工作价值相比,家庭价值下降的假设没有得到支持。在经历了集体化时代之后的当代中国人的观念中,家庭并不是与个体主义价值相矛盾的领域,而在一定意义上是个体追求私人生活、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
刘汶蓉
关键词:家庭价值家庭观念个体主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