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作品数:1,527 被引量:14,959H指数:46
相关作者:李志良谢显中廖晓峰府伟灵王国胤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21篇期刊文章
  • 56篇会议论文
  • 20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2篇医药卫生
  • 28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09篇电子电信
  • 160篇农业科学
  • 154篇理学
  • 110篇生物学
  • 78篇机械工程
  • 76篇金属学及工艺
  • 64篇环境科学与工...
  • 51篇一般工业技术
  • 34篇电气工程
  • 31篇化学工程
  • 31篇轻工技术与工...
  • 30篇建筑科学
  • 28篇交通运输工程
  • 26篇经济管理
  • 17篇动力工程及工...
  • 12篇天文地球
  • 10篇文化科学
  • 7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31篇细胞
  • 80篇基因
  • 75篇网络
  • 46篇合金
  • 45篇蛋白
  • 39篇通信
  • 36篇分子
  • 32篇神经网
  • 32篇神经网络
  • 30篇无线
  • 30篇感器
  • 30篇传感
  • 30篇传感器
  • 29篇图像
  • 29篇肿瘤
  • 27篇仿真
  • 21篇动力学
  • 20篇凋亡
  • 19篇降解
  • 18篇小波

机构

  • 512篇重庆大学
  • 129篇重庆工学院
  • 126篇西南农业大学
  • 107篇西南师范大学
  • 102篇重庆邮电学院
  • 92篇第三军医大学...
  • 74篇西南大学
  • 71篇第三军医大学...
  • 66篇重庆邮电大学
  • 57篇第三军医大学
  • 48篇重庆医科大学...
  • 39篇重庆工商大学
  • 38篇中国人民解放...
  • 36篇重庆师范大学
  • 3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1篇重庆通信学院
  • 31篇重庆医科大学...
  • 26篇第三军医大学...
  • 22篇四川大学
  • 19篇重庆市畜牧科...

作者

  • 58篇李志良
  • 54篇谢显中
  • 24篇廖晓峰
  • 23篇府伟灵
  • 22篇隆克平
  • 22篇周鹏
  • 22篇王国胤
  • 21篇刘海峰
  • 20篇杨明波
  • 19篇吴正茂
  • 18篇周向东
  • 18篇郑怀礼
  • 18篇廖强
  • 18篇杨凯
  • 17篇黄伟九
  • 17篇房殿春
  • 17篇梅虎
  • 16篇周原
  • 14篇刘为纹
  • 12篇赵明富

传媒

  • 144篇重庆大学学报...
  • 67篇第三军医大学...
  • 52篇西南农业大学...
  • 49篇西南师范大学...
  • 39篇计算机科学
  • 26篇重庆医学
  • 23篇计算机工程与...
  • 22篇重庆邮电学院...
  • 17篇计算机工程
  • 13篇重庆师范学院...
  • 13篇通信技术
  • 13篇重庆师范大学...
  • 12篇分析化学
  • 1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2篇微计算机信息
  • 1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0篇激光杂志
  • 9篇润滑与密封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5篇2012
  • 18篇2011
  • 36篇2010
  • 26篇2009
  • 40篇2008
  • 97篇2007
  • 175篇2006
  • 255篇2005
  • 329篇2004
  • 251篇2003
  • 152篇2002
1,5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处理工艺绿色性评价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被引量:2
2004年
说明实现绿色热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建立热处理工艺绿色性评价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进行其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利用计算机设计软件以实现对所求评价的智能化。
廖兰陈菓
关键词:绿色度
肌肉疲劳过程中电诱发表面肌电信号的小波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分析由电刺激腓肠肌得到的表面肌电信号 (Surfaceelectromyography, SEMG),研究肌肉疲劳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选择与M-波形状相似的小波函数,对其两个半波进行小波变换,分别分析两个半波在时域波形的拉伸程度,确定以小波变换尺度为主要依据的肌肉疲劳指数,实现疲劳状态的定量描述。该方法克服了傅里叶变换在时域中没有分辨率,信号在某一时刻变化将影响整个频谱特性的缺点,确定了特异性和可靠性良好的表征肌肉疲劳的SEMG指标,为进一步应用这些指标评价肌肉功能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颜芳曾孝平何庆华宋焱翼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小波变换
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重调度算法被引量:8
2006年
介绍了光突发交换(OBS)网络,在现有算法LAUC_VF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重调度算法,即LAUC_VF_RESCHEDULE算法,它的主要思想是:对新到达的突发运用LAUC_VF算法调度不成功时,将已经调度成功的突发从原有信道I重新调度到另一数据信道J上,并保持该突发的到达时刻和结束时刻不变,从而将新到达的突发调度到数据信道I上。仿真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该重调度算法相对于LAUC_VF算法对网络性能的改善是比较大的。
陆惠云黄胜徐昌彪隆克平李秉智
关键词:光突发交换
杀青对绿茶色泽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03年
对杀青工艺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 ,从叶绿素含量及比值结合其在制品和成品茶的感观审评等方面出发 ,分析了杀青工艺对绿茶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 :蒸汽杀青是提高绿茶色泽的理想方式 ,将鲜叶进行适当摊放 ,可改善绿茶色泽 。
钟映富姚勇芳李中林周正科袁林颖胡翔高飞虎
关键词:杀青绿茶色泽
决策表核属性的计算方法被引量:288
2003年
针对决策表核属性的计算问题 ,对前人的一些理论观点进行讨论 ,在认识这些理论观点缺陷的基础上 ,探讨Rough集理论代数观和信息观这两种形式的关系 ,发现它们在核属性和约简上的差异 ,提出决策表核属性的计算方法 .
王国胤
关键词:决策表核属性计算方法ROUGH集理论
“抓取测试盒”对局灶脑缺血大鼠前肢功能的评价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抓取测试盒"评价局灶脑缺血大鼠受累前肢精细运动功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实验筛选"左利手"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胞二磷胆碱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仅开颅暴露大脑中动脉(MCAO),模型组用电凝法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用压克力板材料做成抽屉式的"抓取测试盒",比较各组大鼠在所选5个时间点的前肢抓取能力。结果各组大鼠在造模前"抓取成功率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分别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组间比较,抓取成功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胞二磷胆碱组与模型组比较,4d、7d、15d、21d抓取成功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抓取测试盒"能客观测试和反映大鼠前肢抓取能力,反映大鼠前肢抓取功能恢复程度。
周佳丽祝慧凤万东徐晓玉陈怡陈红
关键词:前肢局灶性脑缺血
[HgX_2]_n纳米微粒的吸收光谱、Rayleigh散射和共振Rayleigh散射光谱被引量:58
2002年
研究了Hg2+与CI-,Br-和I-在不同条件下反应产物的组成和存在型体以及它们的吸收光谱、Rayleigh散射和共振Rayleigh散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反应产物将以聚集体[HgX2]n的纳米微粒存在,其平均粒径随X-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大.[HgCl2]n粒径小于4 nm,[HgBr2]n和[HgI2]N分别等于9和70 nm.它们的吸收光谱也随X-离子半径的增大而逐渐红移.前两者的吸收带位于紫外区,而[HgI2]n在可见区有明显的吸收.三者中只有[HgI2]n能产生强烈的共振Rayleigh散射(其特征散射峰为580nm).因此,较大的粒径、界面的形成以及散射位于吸收带中是导致共振散射增强的根本原因.而[HgI2]n纳米微粒的量子呈色效应和分子吸收光谱以及仪器因素(主要是光源的发射光谱特征和检测器的信号响应曲线),是影响其共振散射光谱特征的重要因素.
刘绍璞蒋治良孔玲刘芹
关键词:吸收光谱纳米材料
碾压堆石体成拱机理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碾压堆石体作为一种重要筑坝材料 ,其成拱效应始终是碾压堆石坝安全问题的焦点之一。碾压堆石体随堆积形式和施工工艺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工程特性 ,其破坏服从Coulomb -Mohr破坏准则。针对碾压堆石体的特殊施工工艺对涪陵城区移民迁建防护工程的碾压堆石体成拱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 ,并用FLAC有限差分程序对成拱机理进行了数值分析 ,结果表明碾压堆石体在一段时间的沉降之后的确可形成压力拱 ,压力拱正上方的土压力值小于两侧土压力 。
阎宗岭邱贤德余永强
关键词:碾压堆石体排洪渠堆石坝
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3年
徐海伟吴旋黎海蒂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神经细胞分化
基于TS模型的时滞模糊混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研究了基于TS模型的时滞模糊混沌控制系统的指数稳定性问题。对一大类时滞混沌系统的受控系统,采用并行分散补偿技术,设计了线性反馈模糊控制器。然后,利用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方法,结合线性矩阵不等式和微分不等式技术,对常量时滞和变量时滞的模糊混沌控制系统,提出了控制器的指数稳定性条件,并给出了相应的控制律。由于所有结果都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形式给出,因此,稳定性条件和控制律易于数值计算。
李传东廖晓峰邓绍江
关键词:混沌模糊控制线性矩阵不等式
共16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