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2007) 作品数:15 被引量:127 H指数:7 相关作者: 李用国 兰英华 张欣欣 陈姝 姜立胜 更多>> 相关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体内T_(FH)细胞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及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的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抗病毒治疗前后的CHB患者35例(干扰素治疗21例,替比夫定治疗14例),取其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CD4+CXCR5+TFH细胞及其胞内IL-21的表达水平。结果:外周血T淋巴细胞内IL-21主要来源于TFH细胞的表达,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24周对TFH细胞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TFH细胞及其胞内IL-21表达水平在48周病毒学应答(virological response,VR)组显著高于48周病毒学应答不佳(no virological response,NVR)组。NVR组抗病毒治疗后TFH细胞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使应答不佳患者外周血TFH细胞水平升高;治疗前TFH细胞及其胞内IL-21的高表达有助于预测CHB患者更早实现病毒学应答。 黄春燕 邓洪 朱建芸 陈禄彪 谢冬英 高志良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滤泡辅助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21 三种HCV R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的结果分析及应用比较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3种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采用国产 A 试剂(磁珠分离法)、国产 B 试剂(荧光探针法)和目前国际临床广泛应用的 C试剂(内标法)同时检测110例丙型肝炎患者临床血液样本及梯度稀释的强阳性标本,从试剂间的相关性、检测灵敏度、特异度等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 和 B、A 和 C、B 和 C 试剂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0.917、0.860(P 均<0.01)。在3种方法均有数值的58例标本中,3种试剂所检出的 HCV RN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低病毒载量(<103 IU /ml)组中,3种试剂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 试剂灵敏度最高,A 试剂次之,B 试剂最低。当病毒载量在2.00&#215;103~2.00&#215;106 IU /ml 时,3种试剂的定量结果与理论值均有很好的相关性与重复性,其检测浓度的平均值与理论浓度的双对数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3、0.9823、0.9999(P 均<0.01);当病毒载量为2.00&#215;102 IU /ml 时,C 试剂的检测结果最接近,A 试剂次之,B 试剂未能检出。结论C 试剂作为国际上广泛应用于临床 HCV RNA 定量检测的试剂,优势明显;国产 A 试剂总体性能优于 B 试剂,且费用较国外试剂低廉,性价比较高。 淦伟强 黄小慧 谭雷 严颖 林潮双关键词:丙型肝炎 病毒 核酸定量 试剂 乙型肝炎病毒特性与肝细胞肝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2年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因癌症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估计每年约新增50万~100万的HCC患者,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发展成HCC的高危因素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感染、 曾艺军 张欣欣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肝癌 突变 第三代测序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在病毒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16年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不断涌现,以Pacific Biosciences(PacBio)公司的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sequencing)为代表的第三代测序(third generation sequencing,TGS)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基因组研究,包括大型基因组拼装、基因结构变异和表观遗传研究等方面。本文主要对TGS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特别是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并与第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进行比较,为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选择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袁易 王铭杰 张欣欣关键词:病毒基因组 不良结局聚集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家系基本核心启动子/前C区热点突变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及前C(PreC)区突变在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家系中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分布特点。方法共纳入39个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家系,利用PCR及直接测序法对慢性HBV携带者53例,CHB患者56例,肝硬化患者43例和肝细胞癌(HCC)患者28例进行基因分型及BCP/PreC序列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在HCC患者中,A1762T/G1764A、C1766T、T1768A、A1846T、G1899A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4.29%、25.00%、25.00%、28.57%和17.86%,显著高于慢性HBV携带者的37.74%、1.89%、0、7.55%和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86、8.885、14.503、4.859、4.603,均P〈0.05);其中C1766T、T1768A突变在HCC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HB患者的8.93%和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38、6.868,均P〈0.05)。A1762T/G1764A在C基因型中的突变发生率(59.12%)显著高于B基因型(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8,P〈0.05);A1752V、C1799G突变发生率在B基因型分别为90.32%和96。77%,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4、38%和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值分别为110.409、142.825,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慢性HBV携带者比较,高龄、男性、ALT、AsT、HBVDNA〉1×10^4IU/mL、A1762T/G1764A、G1896A、C1766T、T1768A、G1899A、A1846T突变与HCC独立相关。与非HCC比较,高龄、男性、ALT、AST、G1896A、C1766T、T1768A、A1846T突变与HCC独立相关。结论A1762T/G1764A、C1766T、T1768A、A1846T、G1899A突变与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家系的疾病进展相关,主要与HCC进展相关;A1762T/G1764A、A1752V、C1799G突变在C基因到与B慕因型中存在苹异。 杨瑗 金李 杜丹 何英利 刘锦锋 王静 王科 马晓华 李倩 闫志 弋锐田 陈天艳 赵英仁关键词:家族聚集 病毒突变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18年 肝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是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功能衰竭的病死率高,其治疗仍是世界性难题.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仍是我国肝衰竭中最常见类型,其中仅单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性ACLF占肝衰竭总数的81.80%. 陈姝 兰英华 李用国 李树臣 赵宏伟 徐玉琴 金春英 周洪林 李国民 范荣山 王艳波 魏超 高华春 曾惜秋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肝衰竭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12年 肝衰竭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近年来,一系列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肝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本文简要讨论病毒变异、机体免疫和细胞凋亡在乙型肝炎相关的肝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陈智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急性 免疫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病理分化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性肝癌病理分化的影响及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BV相关性肝癌且行肝部分切除的患者127例。其中术前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16例,术前未抗病毒治疗111例,分析两组之间病理分化的差异。术后抗病毒及术后未抗病毒患者分别为29例和82例,随访并分析两组间术后生存及复发的情况,应用多因素分析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秩检验,生存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术前抗病毒治疗患者高、中、低分化肝细胞癌所占比例分别为18.75%、68.75%和12.50%,术前未抗病毒治疗患者分别为16.22%、66.67%和17.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4,P=0.885)。127例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7%、77.5%、59.3%。术后抗病毒治疗患者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6.3%、92.4%、78.5%,明显高于术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的85.9%、70.0%、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67,P=0.00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数目、门静脉转移、甲胎蛋白(AFP)水平、术后抗病毒治疗、病理分化、TNM分级、巴塞罗那临床分期(BCLC分期)、γ-GT、PTA是肝癌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FP水平(HR=1,95%CI:1.000441.002,P=0.004)、术后抗病毒治疗(HR=0.38,95%CI:0.38~0.15,P=0.04)和BCLC分期(C比A:HR=3.63,95%CI:1.31~10.09,P=0.04)是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性肝癌的病理分化无显著影响,而AFP水平、B 许明妍 宋术鹏 兰英华 黄艳欣 姜立胜 严勤 范荣山 李用国关键词:肝炎 乙型 抗病毒药 病理分化 预后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 被引量:22 2013年 乙型肝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全世界约有3.5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在我国1~59岁的一般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并发症可减少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的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本身并不直接损伤肝细胞,而是通过在被感染的肝细胞上表达病毒的抗原表位。 黄道 朱韧 张欣欣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肝炎 乙型 慢性 免疫发病机制 免疫治疗 α1-酸性糖蛋白糖链检测对慢乙肝相关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015年 为探讨α1-酸性糖蛋白(AGP)糖链改变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我们研究了239例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所有患者进行肝功能、血常规、B超、FibroScan等检查,同时测定血清α1-酸性糖蛋白(AGP)特定糖链改变指标LecT-Hepa,分析其对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LecT-Hepa与FibroScan值呈正相关(r=0.556,P<0.001)。AGP值随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纤维化的进展而升高,在ALT正常组和升高组中分布无明显差别(P=0.160),研究结果显示LecT-Hepa不受肝脏炎症程度的影响,是比较可靠的早期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无创性标志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东华 朱雪娟 邹霞 张延 张欣欣 于德敏关键词:Α1-酸性糖蛋白 肝硬化 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