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H31B02)
- 作品数:8 被引量:128H指数:6
- 相关作者:邵芸王力孟鹏胡勇巩彩兰更多>>
- 相关机构: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环境一号C卫星SAR图像典型环境遥感应用初探被引量:6
- 2014年
- "环境一号"C卫星(HJ-1C)于2012年11月19日成功发射,并与2008年9月6日"一箭双星"发射的"环境一号"A星,B星(HJ-1A/1B)组成"2+1"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该文以2012年12月~2013年1月期间获取的9景HJ-1C卫星数据2级产品(S波段,VV极化,Strip模式,5 m分辨率)为实验数据,以北京市和福建省近海海域为研究实验区,以HJ-1C卫星SAR图像土地利用类型人工解译与制图、地表覆盖自动分类、近海海洋溢油污染识别、海浪特征参数反演、海水养殖区特征提取等近海海洋环境监测等为例,开展了HJ-1C卫星SAR图像环境遥感应用能力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HJ-1C卫星SAR图像可用于耕地、林地、公路用地、河流水面、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工解译和制图,地类图斑面积勾绘误差小于5%;(2)HJ-1C卫星SAR与HJ-1B CCD图像融合可有效提高地表覆盖自动分类精度;(3)HJ-1C卫星SAR图像可用于海洋溢油污染识别、海浪特征参数反演及近海养殖区信息提取等近海海洋环境遥感监测。
- 田维徐旭卞小林柴勋王世昂宫华泽熊文成邵芸
- 关键词:地表覆盖海洋溢油海浪
- 用劈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的通道问题讨论被引量:7
- 2012年
- 劈窗算法是基于热红外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中应用较为广泛、且简单有效的算法之一,所使用的热红外通道主要位于10~13.3μm(1 000~750 cm-1)波长区间内,很少考虑8~9.09μm(1 250~1 100 cm-1)区间内的通道数据。为了探讨更多的适合于反演地表温度的通道数据,结合劈窗算法基本公式的推导过程,归纳出了与通道设置相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在10~13.3μm(1 000~750 cm-1)和8~9.09μm(1 250~1 100 cm-1)区间内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用基于此推导劈窗算法,通过迭代求解,利用8~9.09μm(1 250~1 100 cm-1)和10~13.3μm(1 000~750 cm-1)波长区间内数据进行温度反演的结果非常接近,因此认为,将8~9.09μm(1 250~1 100 cm-1)波长区间内的数据用于劈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孟鹏胡勇巩彩兰栗琳
- 关键词:劈窗算法地表温度热红外通道MODTRAN
- 热红外遥感地表温度反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36
- 2012年
- 从Planck函数和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出发,概述了热红外遥感反演地表温度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当前反演地表温度常用到的热红外遥感器及相应波段。将热红外遥感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分为单通道、劈窗和多通道3大类,分析了每一类中较具代表性算法的原理、适用条件及精确度。从热红外遥感机理、发射率、环境辐射、混合像元、大气影响等方面概述了热红外遥感反演地表温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热红外遥感地表温度反演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孟鹏胡勇巩彩兰李志乾栗琳周颖
- 关键词:地表温度反演发射率热红外遥感热红外波段
- 基于Radarsat-2全极化数据的高原牧草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反演被引量:11
- 2016年
- 大面积土壤水分反演对于青海湖流域草场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C波段全极化的Radarsat-2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数据,开展了青海湖流域刚察县附近草场的土壤水分反演研究,在"水—云"模型和Chen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土壤水分反演算法。该算法消除了植被覆盖以及地表粗糙度对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测结果能够与实测数据很好地吻合,R2、RMSE和RPD分别达到0.71、3.77%和1.64,反演精度较高,能够满足研究区土壤水分的反演精度要求。如果能够更细致地刻画植被层以及地表粗糙度对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土壤水分反演精度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 谢凯鑫张婷婷邵芸柴勋
- 关键词:土壤水分SARNDWI
- 近20年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化草原植物物候变化特征被引量:28
- 2018年
- 利用1997-2016年青藏高原东北部中国气象局海北牧业气象观测站典型高寒草甸化草原9种优势植物的物候资料对物候期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物候变化特征分析了青藏高原物候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果表明:(1) 9种优势植物中大部分植物的物候变化:在第100~115天之间返青,在第265~285天之间黄枯,开花期出现的时间差异较大,从第120天到第230天不等;(2) 9种优势植物的返青、黄枯和开花等物候期都没有呈现一致的规律性变化,表明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3)种间差异将改变群落结构,群落结构的改变又会重塑该生境的种间关系,长期过程中植物和气候变化之间交互影响,动态调整着基本稳定的耦合关系。而大量基于遥感数据的物候研究弱化了对物候变化种间差异的揭示。
- 王力王力
- 关键词:青藏高原物候
- 近53年青海省气候变化与粮食产量及气候生产潜力特征被引量:23
- 2015年
- 利用青海省1961-2013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青海省气候变化的特征,应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青海省气候生产潜力,探讨了气候生产潜力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3年青海省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年平均气温升温率达0.40℃·10a^-1;降水量也呈现增加趋势,增幅为6.0mm·10a^-1;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呈现减少趋势。自2002年以来的近10年期间,粮食总产量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有一定相关性且气候生产潜力从2002年开始有突变(r=0.29,P〈0.05)。近53年青海省气候生产潜力在323.39-478.48g·m^-2·a^-1之间,年际间变化波动较大,呈现较弱的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914g·m^-2·a^-1。
- 李晓东胡爱军祁栋林李凤霞王力刘吉宏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生产潜力
- 近50 a来青海干旱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被引量:14
- 2015年
- 选取青海高原有连续观测资料的27个站月降水量,利用SPI干旱指数方法计算1961—2010年每月的干旱指数。得到发生干旱的年代及各年代的站数,对其空间分布、基本气候特征及干旱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各地都有干旱发生,3—5月干旱多发地分布在东—南部,向西北部减少;6—8月在东部的局部地区及玉树东部地区;9—11月在东部和南部地区。近50 a来,干旱范围和干旱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两者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春季下降较为明显。青海一般发生的大旱年主要是春旱及春夏连旱。大范围的干旱大多发生在夏季;在没有发生干旱的年份,局地旱情不可避免;气候变暖对青海干旱影响不突出,而降水的增多是青海干旱减少、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
- 汪青春李凤霞刘宝康胡玲
- 关键词:干旱指数气候变暖
- 典型地物微波特性知识库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3
- 2015年
- 针对雷达遥感图像解译困难、应用门槛高,严重制约微波遥感应用的深度与广度这一困境,提出构建典型地物微波特性知识库,对微波遥感模型、基础测量数据、雷达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先验知识与应用示范等进行科学组织和集成,并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实现数据共享与信息表达。研究表明,知识库的构建能为微波遥感理论基础与应用研究提供模型、数据与专家知识等一体化支持。
- 卞小林邵芸张风丽符喜优
- 关键词:微波特性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库解译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