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1CB108902)

作品数:4 被引量:106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健王忆平田哲贤邹华松俞冠翘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根瘤
  • 3篇根瘤菌
  • 2篇苜蓿
  • 2篇苜蓿根
  • 2篇苜蓿根瘤菌
  • 2篇NIFA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电泳
  • 1篇异源
  • 1篇植物
  • 1篇植物蛋白质组...
  • 1篇质谱
  • 1篇中华根瘤菌
  • 1篇上调
  • 1篇双向电泳
  • 1篇突变
  • 1篇转录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3篇田哲贤
  • 3篇王忆平
  • 3篇李健
  • 2篇朱家璧
  • 2篇俞冠翘
  • 2篇邹华松
  • 1篇戴小密
  • 1篇苏玮
  • 1篇姚振华
  • 1篇肖琰
  • 1篇沈世华
  • 1篇严海芹
  • 1篇荆玉祥
  • 1篇刘影
  • 1篇张远涛
  • 1篇梁宇
  • 1篇毛贤军

传媒

  • 3篇科学通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06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异源nifA基因对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突变体的互补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为深入研究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的特性,分别用组成型表达的慢生型大豆根瘤菌和紫云英根瘤菌的nifA基因互补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突变体,观察其共生表型.结果表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和紫云英根瘤菌nifA基因不能互补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突变体的共生表型.以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突变体为遗传背景,利用全基因组微阵列实验比较分析引入异源nifA基因后产生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显示,苜蓿中华根瘤菌自身NifA蛋白引起238个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这些表达差异的基因分属共生、能量和中心代谢、持家、细胞结构与运输等生物学功能组.慢生型大豆根瘤菌、紫云英根瘤菌和阴沟肠杆菌的NifA蛋白分别引起了20,7和9个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这些基因主要是固氮相关基因,但差异不及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互补菌明显.以苜蓿中华根瘤菌nifH启动子与lacZ融合基因为报道基因,研究nifH的表达.结果指出,慢生型大豆根瘤菌和紫云英根瘤菌的NifA蛋白只能部分激活苜蓿中华根瘤菌nifH的表达,激活水平分别为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蛋白激活率的70%和50%,与微阵列实验结果相符.
姚振华田哲贤戴小密Anke Becker李健严海芹肖琰朱家璧俞冠翘Silvia Rüberg王忆平邹华松
关键词:SINORHIZOBIUMMELILOTI
nifA突变的苜蓿根瘤菌在根瘤中的转录组学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用全基因组微阵列比较了根瘤中苜蓿根瘤菌1021的nifA突变菌和野生菌的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nifA的缺失引起601个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这些基因分别属于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代谢、三羧酸循环及呼吸代谢以及结瘤固氮过程等多个功能组,预示着根瘤中细菌的生长状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根瘤中,fixK以及受其激活的基因在nifA突变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菌.定量实时PCR分析表明,根瘤中fixLJ的转录水平在nifA突变菌中显著高于野生菌.通过统计学方法从13个表达发生显著变化的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中找到推测的NifA结合位点.
田哲贤邹华松李健张远涛刘影俞冠翘朱家璧Silvia RübergAnke Becker王忆平
关键词:转录组NIFA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99
2004年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兴学科和热点领域。该文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产生的科学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D_PAGE)、质谱(Mass_spectrometric)技术、蛋白质芯片 (Proteinchips)技术、酵母双杂交系统 (Yeasttwo_hybridsystem)、植物蛋白质组数据库等。其应用的范围包括植物群体遗传学、在个体水平上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机制、植物的发育和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 ,以及不同亚细胞结构在生理生态过程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
梁宇荆玉祥沈世华
关键词:双向电泳质谱蛋白质组植物蛋白质组学
苜蓿根瘤菌1021外源cAMP上调glnⅡ及glnK-amtB的表达被引量:1
2006年
苜蓿根瘤菌1021中多个腺苷酸环化酶基因的存在,暗示着cAMP的重要性.本研究用全基因组DNA微阵列分析了外源cAMP对苜蓿根瘤菌的功能.分析结果表明,glnⅡ和glnK的转录水平在外源cAMP存在时有明显上调.通过测定glnⅡ和glnK启动子与lacZYA报告基因融合系统在苜蓿根瘤菌体内的活性,再次证实外源cAMP对glnⅡ和glnK启动子表达有激活作用.
田哲贤毛贤军苏玮李健Anke Becker王忆平
关键词:CAMPGLNK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