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2002KR60)
- 作品数:15 被引量:200H指数:9
- 相关作者:吴成基陶盈科彭永祥胡炜霞郝俊卿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工商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特色及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被引量:42
- 2007年
-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已近5年,总数也达到138家。中国在推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的经验对推动全球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国家地质公园在促进地质遗迹保护、经济发展和科普教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数量增长相对过快、类型和地区分布还有待平衡和谐、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的旅游品牌效应尚需提高、科普与旅游参与尚待有机和谐等方面。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试探讨了现象背后的原因所在,并尝试对中国今后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 胡炜霞吴成基
- 论陕西黄土高原地貌的景观美学属性被引量:6
- 2007年
- 文章以陕西黄土高原地貌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提出了陕西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空间组合结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美学特征分析,认为应充分挖掘其旅游潜力,强化宣传,将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组合推出,打造黄土高原地貌旅游品牌,丰富和深化陕北旅游的内容和内涵.
- 赵婷路紫吴成基
-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美学
- 旅游景区周边环境界定实证分析——以西安3个景区为例被引量:2
- 2008年
- 旅游景区周边环境作为一道风景线,正在成为游客的观赏对象,但是许多景区只注重景区内部管理,忽视了对景区周边环境的管理.本文基于景区周边环境的治理规划,简要阐述了周边环境与景区的密切关系,提出景区周边环境的界定原则,并结合西安市几个景点的实例,对各个界定原则进行实证分析.
- 李娟吴成基郝艳红
- 壶口瀑布旅游资源共享问题探讨被引量:10
- 2003年
- 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的黄河壶口瀑布,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长期以来,由于两省各自为政,没有对景区进行联合开发,也缺乏整体的协调机制,在开发管理中暴露出诸多资源与环境问题,从而制约了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以建设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为契机,指出应打破行政界限,建立壶口瀑布旅游资源共享区及相应的监管机构,对景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互动协调运作,为此提出了实现资源共享的方略。
- 孟彩萍吴成基彭永祥
- 关键词:壶口瀑布旅游资源资源共享旅游规划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区
- 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以陕西省为例被引量:42
- 2004年
- 地质遗迹是具有科学、旅游、科普及环境教育等多种价值的独特自然资源。现实中,在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上还存在着许多顾此失彼的不协调现象,这种不协调体现在3方面:一是保护与利用的程度之间;二是各种利用方式之间;三是保护利用程度与资源品位之间。据此对区域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协调性分类,可与常用的成因分类相互补充。陕西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协调性类型有单一保护型、单一开发型、保护利用双差型与正在协调型等,基本反映出目前主要的协调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协调策略:应尽快制定地质遗迹保护法,统一宏观管理体系,建立起权威的国家级和省级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体系;根据实地情况选择相应规范的微观管理模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以促进科研、科普旅游、景观旅游有机结合及全面发展。
- 彭永祥吴成基
- 关键词:地质遗迹资源资源保护资源利用
-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地学解析
- 2007年
- 以地学背景分析为基础,探讨了地学背景与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关系。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渭河地堑内的西安凹陷,地学背景对于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重点体现在新构造运动奠定了文化遗址形成的环境背景,区域水系及地貌结构为半坡先民提供了良好生活环境,秦岭北坡及附近的岩石为石质工具的物质来源等方面。
- 戴宏丁华屈茂稳刘文红
- 关键词:仰韶文化半坡遗址
- 基于旅游者认知的地质公园市场营销——以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被引量:4
- 2008年
- 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新型旅游地,地质公园已在营造着旅游经济的新亮点,地质公园市场营销也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通过面对面随机抽样调查法,就地质公园的一些要素对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认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认知较好,但地质公园的知名度低,影响力还不大,旅游者的期望低于旅游体验,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形象设计、产品营销和促销四个方面进行了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
- 胡炜霞吴成基陶盈科
- 关键词:旅游认知地质公园市场营销
- 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是2001年成立的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目的地,如何进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则是摆在公园管理人员及旅游业界和学术界面前的一大问题。本文采用访谈式问卷调查方法进行了旅游者角度的社会认知分析,并得出内涵式升华与外延式扩张相结合的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思路。
- 陶盈科吴成基
- 关键词:社会认知
- 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评价——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为例被引量:29
- 2004年
- 地质遗迹资源作为一种自然遗产,一方面要对其进行积极保护,一方面要通过资源市场化来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矛盾将直接关系着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资源为例,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该遗迹分别进行了保护性评价与利用性评价,得出保护一般而利用很差的Ⅲ-Ⅴ型结论。依据该结论提出了协调洛川黄土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关系的模式,以及相应的实施措施,即明确保护内容、地质遗迹与苹果产业互动发展和建立完善管理机制等。
- 郝俊卿吴成基陶盈科
-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性评价——以陕西省为例被引量:34
- 2006年
- 地质遗迹及地质公园旅游近年来得到了很大重视,但随之凸现出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应用专家评价法对陕西省25处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得到其所属的五种保护与利用协调性类型。结果表明,保护不好必然带来利用不好。评价将其划分为保护利用偏差型、保护偏好利用偏差型、保护利用一般型、保护偏好利用一般型、保护利用偏好型5种类型,各种类型遗迹点的评价特征值分布显示出各自的聚居范围,建立的几何图法则有助于精确解析问题。在评价因子的选取时兼顾了资源对象、环境对象与组织对象3个方面。结合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实际,保护评价选出7个因子,利用评价选取了6个因子,这些因子基本涵盖了协调地质遗迹保护和利用矛盾时应考虑的问题,在全国亦具有典型性。因而,这种方法也适合于全国其它地区的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利用协调性评价。
- 彭永祥吴成基
- 关键词:地质遗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