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20040287)

作品数:13 被引量:98H指数:7
相关作者:金则新李钧敏李建辉周杨李增鸿更多>>
相关机构:台州学院杭州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ISSR
  • 4篇演替
  • 4篇遗传分化
  • 3篇植物
  • 3篇RAPD
  • 3篇濒危
  • 3篇濒危植物
  • 2篇代谢产物
  • 2篇群落
  • 2篇群落演替
  • 2篇种群
  • 2篇居群
  • 2篇ISSR-P...
  • 2篇次生代谢
  • 2篇次生代谢产物
  • 1篇学成
  • 1篇演替过程
  • 1篇演替阶段
  • 1篇叶片
  • 1篇营养器官

机构

  • 13篇台州学院
  • 5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3篇金则新
  • 12篇李钧敏
  • 6篇李建辉
  • 2篇周杨
  • 1篇顾奇萍
  • 1篇余彬彬
  • 1篇陈剑
  • 1篇朱建
  • 1篇洪仁嘉
  • 1篇李增鸿
  • 1篇金珊珊

传媒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种子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短柄枹种群在不同群落演替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解群落演替与种群遗传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利用RAPD技术对处于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中短柄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45条条带,其中多态条带为120条,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76%,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4.14%;Shannon信息指数估算的总遗传多样性为0.474 7,平均为0.364 2。N ei指数计算的总基因多样性为0.323 4,平均为0.248 4。3个种群的的遗传多样性大小顺序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AMOV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的遗传变异中,30.27%的变异发生在种群间,69.73%的变异发生在种群内,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31 9,基因流(Nm)为1.653 9。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平均为0.850 1,遗传距离平均为0.162 6,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中的短柄枹种群遗传相似度最高。对不同群落的短柄枹种群进行UPGMA聚类,在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中的短柄枹种群先聚到一起,再与常绿阔叶林中的短柄枹种群相聚。短柄枹种群这种遗传结构是其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反映,同时也与群落的微环境密切相关。
顾奇萍金则新李钧敏楼文燕
关键词:RAPD演替
濒危植物长叶榧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被引量:4
2006年
以国家2级保护植物长叶榧为材料,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筛选,建立了长叶榧ISSR-PCR的反应体系,其较适宜的扩增条件为:10μL PCR反应体积,1×T aq酶配套缓冲液(10 mm o l/L T ris.HC l pH 9.0,50 mm o l/L KC l,0.1%T riton X-100),1.5mm o l/L M gC l2,1U T aq酶(上海华美公司),10 ng模板DNA,6 pm o l引物(上海Sangon公司);dATP、dCTP、dGTP、dTTP各0.2 mm o l/L,合适的退火温度为52.4℃。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ISSR技术分析长叶榧遗传多样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金则新李钧敏
关键词:ISSRPCR反应体系
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被引量:13
2008年
利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从灌草丛到常绿阔叶林的不同演替系列群落土壤的有机质、总N、总P含量总体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灌草丛微生物生物量最低,微生物生物量C是从针叶林到常绿阔叶林阶段明显增加,但微生物生物量N却是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磷酸酶、脲酶与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均以灌草丛土壤最低;在其他3个演替系列群落土壤中,脲酶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大小是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大小是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余彬彬金则新李钧敏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演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
长叶榧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成分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对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和不同居群的3种营养器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聚酰胺薄层层析法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叶榧各个营养器官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高低顺序依次是一年生叶>一年生枝>幼根>老根>树皮>老枝>茎;(2)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有很大的差异,以一年生叶、一年生枝最多,幼根次之,老根、老枝第三,树皮、茎最少;(3)不同长叶榧居群3种营养器官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各不相同,但均以一年生叶最高,一年生枝次之,老枝最低;(4)不同长叶榧居群一年生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显著,一年生枝、老枝差异较大;(5)不同长叶榧居群3种营养器官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在一年生叶中没有差异,一年生枝中差异较小,老枝中差异较大。
李建辉金则新李钧敏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居群
甜槠种群在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中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5
2006年
利用RAPD技术对甜槠种群在浙江省天台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3个甜槠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7.98%,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13%.Shannon信息指数估算的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常绿阔叶林种群最高,平均为0.4188;其次是针阔混交林种群,平均为0.3873;最低的是针叶林种群,为0.3613.在总的遗传变异中,种群内占75.00%,种群闾占25.00%.Nel指数计算的3个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大小也是常绿阔叶林种群(0.2858)〉针阔混交林种群(0.2642)〉针叶林种群(0.2434).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2473,基因流为1.5542.3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1757~0.2134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常绿阔叶林种群与针阔混交林种群先聚合,再与针叶林种群聚在一起.
李钧敏金则新
关键词:甜槠RAPD遗传分化群落演替
浙江仙居长叶榧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被引量:20
2007年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特有树种长叶榧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用10个引物对浙江省仙居县的5个长叶榧居群共100个样品进行扩增,共测到13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72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2.97%.长叶榧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69 1,Nei指数(h)为0.175 8,表明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而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P平均为28.09%,I平均为0.138 9,h平均为0.091 2.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长叶榧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45.72%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4.28%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89 1.长叶榧居群间的基因流很低,为0.522 4.瓶颈效应、居群隔离和遗传漂变可能是造成长叶榧居群低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间较高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5个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28 0.利用算术加权平均数法(UPGMA)对长叶榧居群进行聚类,结果可分为两大类群:下辽和龙潭坑2个居群组成一个类群;石舍与石长坑居群先聚在一起,再与夹坟坑居群组成另一个类群.
金则新李钧敏李增鸿
关键词:遗传分化ISSR
长叶榧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对分布在浙江省境内的桐庐、松阳、浦江、仙居等4个样地的长叶榧(Torreya jackii)1年生叶片中的鞣质、生物碱、黄酮、游离蒽醌、绿原酸、皂甙、总酚等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样地长叶榧1年生叶片7种次生代谢产物总量以松阳的最高,仙居最低,其顺序为松阳>浦江>桐庐>仙居。不同样地长叶榧叶片的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差异较大,总鞣质、总生物碱、总皂甙、总酚的含量以松阳的最高,总黄酮、游离蒽醌的含量以仙居的最高,总绿原酸的含量以浦江的最高。不同样地7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相关性不高。系统聚类分析显示,桐庐和浦江样地的地理位置最近,它们先聚在一起,再与其他样地相聚。
李钧敏金则新周杨
关键词:叶片次生代谢产物
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对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的鞣质、黄酮、生物碱、游离蒽醌、绿原酸、皂甙、总酚等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7种次生代谢产物总量以叶片最高,不同器官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叶>幼根>树皮>1年生枝>根>老枝>茎,其中叶的总含量为茎的7.2倍。不同营养器官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也以叶片最高,除鞣质含量叶与幼根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叶与其它器官的差异均极显著,表明叶可能是次生代谢产物的主要产生器官。幼根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也比较高,幼根也可能合成和积累部分次生代谢产物。
李钧敏金则新周杨
关键词:营养器官次生代谢产物
东南石栎种群在演替系列群落中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9
2007年
在浙江省天台山,利用RAPD技术对东南石栎种群演替系列群落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个随机引物在60株个体中共检测到173个可重复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2个,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86%,3个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5.32%。采用Shannon信息指数计算的3个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为0.4529,平均为0.3458。采用Nei指数计算的3个种群总的基因多样性为0.3004,平均为0.2320。3个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Shannon信息指数、Nei指数大小顺序均为针叶林种群>针阔混交林种群>常绿阔叶林种群。AMOVA分子变异显示,72.85%变异来源于种群内,27.15%变异来源于种群间。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2277,基因流为1.6949。东南石栎这种遗传结构是其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反映,同时也与群落的微环境密切相关。3个东南石栎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平均为0.8662,遗传距离平均为0.1442。针阔混交林种群与常绿阔叶林种群的遗传相似度最高,常绿阔叶林种群与针叶林种群最低。根据Nei的遗传距离对不同种群进行非加权成组配对法(UPGMA)聚类表明,针阔混交林种群与常绿阔叶林种群先聚合,再与针叶林种群聚在一起。
李建辉金则新楼文燕李钧敏
关键词:RAPD遗传分化群落演替
木荷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6
2006年
在利用ISSR技术对木荷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的试验过程中,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诸如模板DNA用量、引物用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4×dNTP浓度、Mg2+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确立了可用于木荷ISSR-PCR分析最适宜的PCR反应条件:10lμPCR反应体积中,1×Taq酶配套缓冲液(10 mmol/L Tris-HCl,pH值9.0,50 mmol/L KCl,0.1%TritonX-100),0.75 U Taq DNA聚合酶,1.5 mmol/L MgCl2,0.2 mol/L 4×dNTP,6 pmol引物,2 mg/ml牛血清白蛋白,10 ng模板DNA;适宜木荷ISSR扩增的退火温度为56.3℃。
李建辉金则新李钧敏
关键词:木荷ISS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