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JX10-2-573)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吕小康汪新建钟年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躯体
  • 4篇躯体化
  • 3篇心理
  • 3篇心理学
  • 3篇身体观
  • 2篇心理治疗
  • 2篇文化心理学
  • 2篇理学
  • 1篇心理韧性
  • 1篇心理学视角
  • 1篇医学人类学
  • 1篇医学社会学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因果
  • 1篇阴阳
  • 1篇阴阳五行
  • 1篇渊源
  • 1篇知识
  • 1篇治未病

机构

  • 6篇南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6篇吕小康
  • 2篇汪新建
  • 1篇钟年

传媒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心理科学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社会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易感的身体:治未病情结与中国人的高躯体关怀被引量:6
2013年
中医治未病思想主要指提倡人们预先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的产生、传变和复发。在整体论身体观和中国文化中忧患意识的支撑下,这一思想在中国社会受到很高的推崇,占据着中医治疗方法论的高点,形成一种对身心状态高度敏感的身体哲学。这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恐惧症:恐"虚",并由此引发对养生的迷恋,倾向于将身体置于未病而待补的角度寻求各种泛医学化的处理。而当医学体系逐渐西化后,这种求诊方式不再被接受,并被冠以躯体形式障碍等现代化的医学术语,这是东西医学模式的碰撞这一大背景的缩影,也构成文化心理学对具体医学问题的分析切入点。
吕小康钟年张紫馨
关键词:治未病躯体化易感性文化心理学
心理韧性提升的具身认知途径:西方经验与本土反思被引量:2
2015年
具身认知心理学主张身心一体性和情绪具身性,其相关实证研究可为思考从身体途径提升心理韧性提供理论基础。西方的身体疗法和中国本土的身心修炼方式已有较为丰富的身心干预实践,西式疗法具有操作性强、治疗目的明确、理论模型精确的特征,而传统身心修炼方式则以身心合一的基本哲学理念为前提,提倡防重于治的日常化和长期化干预模式。总结这些疗法的特征并分析其特异性,可为探索本土化的心理韧性培养技术提供有益借鉴。
吕小康
关键词:心理韧性身体观
传统身体观:中国人躯体化表达的合法性渊源被引量:3
2014年
在中国传统中,身体并非仅是生理器官的组合,而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场域,它外与天地人事相通,内具生理、心理、精神多重功能;身体的动作与神貌,不仅仅是人体的生理活动与器官功能的体现,更表现主体的切身感悟与情思,成为心理意向的表达途径之一。这一身体观与传统的疾病观、治疗观互相匹配,成为躯体化的主诉方式的合法性渊源。因此,躯体化在中国更应理解为一种普遍而正常的主诉方式,而不是一种不恰当的病症表达方式。
吕小康王丽娜
关键词:躯体化身体观心理治疗阴阳五行
象思维与躯体化:医学现象的文化心理学视角被引量:4
2013年
躯体化泛指以躯体症状表达心理不适、并据此寻求医疗帮助的倾向,是国内综合门诊和精神科的常见症状。这一现象可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以身体观、疾病观、求诊模式等为切入点加以解读。受象思维文化心理的影响,中国患者表象上是在陈述躯体症状,在表象的背后实则潜藏丰富的心理信息,期待医生的细心体察与体验联想。现行生物医学应反思其疾病观与治疗观,探索更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躯体化干预模式。
吕小康
关键词:躯体化身体观心理治疗文化心理学
因果判定与躯体化:精神病学标准化的医学社会学反思被引量:24
2013年
象思维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它注重体验联想、以主体意向判定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文化归因模式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身体观、疾病观和治疗观,使得中国人对自身的躯体化求诊方式和躯体形式障碍问题不同于现代西方医学的文化特征。在精神病学诊断的标准化过程中,应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治疗传统,厘清医学问题的文化脉络,重新定义相关疾病的治疗边界,从而寻找到更适合的躯体化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本土化干预途径。
吕小康汪新建
关键词:躯体化医学人类学医学社会学
知识划界、追赶焦虑与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导向被引量:11
2015年
科学心理学以方法为中心的知识建构策略,内在地要求它与常识心理学划界以谋求自然科学分支的学科地位,其代价是对人类心理之情感与意义维度的隔离。在移植西方心理学体系的过程中,科学心理学的争议也内含于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轨迹中,同时还附加了学术边陲地区特有的学科追赶焦虑。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应突破科学至上的观念束缚,致力于发展具有现实解释力和价值引导力的人文主义导向的心理学理论,以切实解决中国现实社会中的心理自然问题,并在世界心理学界发出真正的中国声音。
吕小康汪新建
关键词:科学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中国心理学本土心理学客观知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