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2004543)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龙晓林杜红姿黄玉玲石宇张伟良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卵母细胞
  • 4篇体外成熟
  • 4篇母细胞
  • 3篇未成熟
  • 3篇未成熟卵
  • 3篇未成熟卵母细...
  • 3篇精子
  • 3篇精子注射
  • 2篇人未成熟卵母...
  • 2篇受精
  • 2篇细胞质
  • 2篇胞质
  • 1篇孕晚期
  • 1篇受精方式
  • 1篇受精失败
  • 1篇体外成熟卵母...
  • 1篇晚期
  • 1篇发育能力
  • 1篇P1

机构

  • 5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5篇龙晓林
  • 4篇石宇
  • 4篇黄玉玲
  • 4篇杜红姿
  • 3篇许海燕
  • 3篇刘见桥
  • 3篇张伟良
  • 2篇黄青
  • 2篇杨建华
  • 1篇刘寒艳
  • 1篇孙筱放
  • 1篇刘凤华
  • 1篇张文红

传媒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孕晚期人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一种新的卵母细胞来源
2009年
目的探讨来源于孕晚期、自然周期及Gn刺激周期(包括超促排周期及IVM周期)的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差异及颗粒细胞对孕晚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共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1076枚,包括OCC633枚和DO453枚。其中OCC分为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和IVM周期组;DO分为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和超促排卵周期组;孕晚期来源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分为OCC组和DO组。所有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ICSI受精序贯培养,除IVM周期组行胚胎移植外,其余均培养至囊胚阶段。分别比较OCC和DO各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和超促排卵周期组的囊胚形成率,统计IVM周期组的移植周期妊娠率;比较孕晚期OCC组与DO组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结果OCC: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及IVM周期组的体外成熟率分别为74.3%、76.9%和82.2%,孕晚期组与IVM周期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三组受精率、卵裂率相比,孕晚期组和自然周期组囊胚形成率相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IVM周期组移植周期妊娠率为20%。DO:超促排卵周期组体外成熟率最高(86.0%),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72.5%)和孕晚期组(72.7%),P<0.01;孕晚期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分别为65.0%、83.3%和38.5%,与其他两组相比均亦未见统计学差异。孕晚期OCC组与DO组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无差别。结论孕晚期来源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具有同样的发育潜能,孕晚期捐献的卵母细胞可作为一种供卵来源;有无颗粒细胞并不影响孕晚期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
石宇龙晓林杜红姿黄玉玲黄青杨建华张伟良刘见桥许海燕
关键词:孕晚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精子注射
未成熟卵母细胞在TCM199与P1培养体系体外成熟的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人未成熟卯母细胞适宜的培养体系及培养时间。方法将卯母细胞-卵丘复合体(OCC)332枚和裸卯(DO)393枚随机置入TCM199和P1两种培养体系体外成熟。OCC体外培养48h,观察其成熟情况。DO分别在24、30、48h观察第1极体排出情况,计算体外成熟率。OCC和DO成熟后称为成熟的卵母细胞,成熟的卯母细胞行精子卵浆内注射技术(ICSI)受精,比较其在两种培养体系的受精率、卯裂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在TCM199和P1培养体系中,OCC的成熟率、成熟后成为成熟的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和卵裂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成熟的卯母细胞的囊胚形成率为53.7%比37.8%(P〈0.05)。DO在TCM199和P1培养体系中体外培养24、30、48h时成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DO成熟后形成的成熟的卵母细胞在P1培养体系中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高于其在TCM199培养体系中,但只有受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3.5%比62.9%,P〈0.05);DO在两种培养体系中体外培养48h和30h的成熟率均明显高于24h(P〈0.05),但48h与30h的成熟率相比无差异。结论OCC适宜在TCM199培养体系的培养;DO适宜在P1培养体系的培养。DO体外成熟形成成熟的卯母细胞的时间可以缩短至30h。
石宇龙晓林杜红姿黄玉玲张伟良刘凤华
关键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补救性ICSI后受精失败的原因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受精失败卵母细胞内精子解浓缩,卵子激活情况及纺锤体染色体分析,探讨补救性ICSI后受精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生殖中心行补救性ICSI后受精失败(受精率为0)的MII期卵母细胞,并分为早救性ICSI组和晚救性ICSI组,于取卵后48小时用免疫荧光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收集95个受精失败的卵母细胞(其中早救性ICSI组46个,晚救性ICSI组49个),两组卵子激活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0.9%,51%,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卵子激活障碍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影响卵母细胞受精的因素的发生率。结论:卵子激活障碍是补救性ICSI后受精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刘寒艳龙晓林张文红孙筱放
关键词:ICSI受精失败卵母细胞
三种不同来源人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来源的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差异。方法:共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1055枚,包括卵丘复合物(OCC)613枚和裸卵(DO)442枚。其中OCC分为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和IVM组;DO分为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和超促排卵组。所有未成熟卵母细胞在IVM培养体系体外培养成熟后,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序贯培养,除IVM组行第2或第3天胚胎移植外,其余均培养至囊胚阶段。分别比较OCC和DO各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率;自然周期组和孕晚期组的囊胚形成率。结果:OCC: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及IVM组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分别为79.5%、74.3%和82.2%,孕晚期组与IVM周期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3组成熟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率及自然周期组和孕晚期组的囊胚形成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IVM组的移植周期妊娠率为20%。DO: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及超促排卵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超促排卵组最高(86.0%),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74.5%)和孕晚期组(72.7%),(P<0.05和<0.01)。3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孕晚期来源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同样具有发育潜能;孕晚期的卵母细胞可作为一种供卵来源。
石宇龙晓林杜红姿黄玉玲黄青杨建华刘见桥许海燕
关键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受精方式及发育能力的影响因素
2009年
目的探讨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方式及影响其胚胎发育的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7月至12月因男性因素需进行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助孕的135对夫妇未成熟的卯母细胞(DO)354枚,置入P1培养体系中观察培养20~24、26~30、36~40h后的成熟情况。去除了退化的成熟卯母细胞,随机分为常规体外受精(IVF)和ICSI组,比较2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及各组优质胚胎和非优质胚胎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促排时间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结果卯母细胞体外成熟率为82.5%(292/354),IVF组正常受精率56.5%(70/124)低于ICSI组69.9%(107/153)(P〈0.05)。两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优质胚胎的患者年龄、体外成熟时间均小于非优质胚胎(P〈0.05);不孕年限及促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SI能够提高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具有常规受精的能力,第3天胚胎质量与ICSI相似。患者年龄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是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石宇龙晓林杜红姿黄玉玲许海燕刘见桥张伟良
关键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精子注射受精发育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