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5B05)
- 作品数:31 被引量:112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红梅孙杰陈伟李艳军张新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石河子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丰产抗虫常规棉新品种——中棉所89被引量:5
- 2014年
- sGK中3017(中棉所8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早熟育种课题组选育的常规丰产抗虫棉新品种。该品种以自育的中棉所35为母本,以sGK9708优系(中棉所41)为父本,于1999年冬配制杂交组合,2000-2010年多次加代、单株选择、抗性鉴定、测定品质、多点试验,为系统选育而成的遗传稳定的转基因抗虫丰产中熟棉花新品种。2010年获得长江及黄河流域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证书号:农基安证字(2009)第182号]。2014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4002)。
- 王红梅陈伟赵云雷李运海龚海燕桑晓慧霍飞超
- 关键词:中棉所棉花新品种常规棉加代多点试验
- 黄萎病对海/陆嫁接棉苗叶片中H2O2、抗病相关酶活性和GST、PAL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为探讨棉花黄萎病抗性机制,以抗黄萎病的海岛棉材料Pima90(R)为砧木,以在湖北省感病的陆地棉品种鄂棉22(S)为接穗,获得海/陆嫁接棉苗(S/R),研究海岛棉Pima90(R)、陆地棉鄂棉22(S)和海/陆嫁接棉苗(S/R)接种后的抗病反应,测定叶片中的H2O2含量,比较三者POD、PAL酶活性水平和PAL、GST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结果显示:以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菌株V991接种棉苗根部,海/陆嫁接棉苗(S/R)的萎蔫程度介于砧木Pima90(R)和接穗鄂棉22(S)之间,表明利用抗病海岛棉砧木(R)对感病陆地棉(S)嫁接可提高棉苗对黄萎病的抗性;接种后,鄂棉22(S)、Pima90(R)和海/陆嫁接棉苗(S/R)三者叶片中的H2O2含量、POD和PAL活性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感病品种鄂棉22(S)中H2O2含量和POD、PAL活性上升相对较缓慢,抗病品种海岛棉Pima90(R)上升较快,而海/陆嫁接棉苗(S/R)上升幅度介于R和S二者之间,且与抗病砧木Pima90(R)表现出相似的趋势;接种后不同时段对GST和PAL基因的real-time PCR分析结果显示,GST基因表达在Pima90(R)、鄂棉22(S)和海/陆嫁接棉苗(S/R)均表现出先缓慢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感病品种鄂棉22(S)中高水平表达持续时间短(8~16 h),而在抗病海岛棉品种Pima90(R)和海/陆嫁接棉苗(S/R)中,高水平表达持续时间较长(8~48 h);PAL基因在Pima90(R)、鄂棉22(S)和嫁接棉苗(S/R)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即均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表达趋势,在8 h和48 h出现2个表达峰值;在感病品种鄂棉22(S)中PAL表达量较低,2个峰值较小;而在抗病海岛棉品种Pima90(R)中,PAL表达水平高,2个峰值较大;海/陆嫁接棉苗(S/R)中PAL表达量介于R和S二者之间。
- 张明菊张浩朱华国夏启中
- 关键词:黄萎病H2O2
- 棉花抗病虫核不育杂交新品种川杂棉31选育
- <正>选育和应用抗病虫棉花新品种,能够有效防治棉花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植棉效益。杂交棉以其突出的杂种优势已得到广泛应用,采用核不育技术育成的杂交棉,具有制种程序简化、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特点,正受到广泛重视和得到大面积...
- 叶鹏盛韦树谷曾华兰李琼英张骞方刘朝辉何炼曾静
- 文献传递
- 植物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 2020年
- 在植物的生长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可以是通过互利共生起促进作用,也可能起抑制作用而妨碍植物的健康生长,后者就是植物的病原菌。植物利用两类内在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侵染产生防卫反应,第一类免疫系统被称为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启动的免疫反应,对许多种微生物的常见分子识别并产生反应;第二类免疫系统被称为激活物启动的免疫反应,对病原菌毒性因子产生反应,这些毒性因子直接或间接通过对寄主目标起作用。对植物免疫功能及其机理的深入了解,为作物遗传改良和大面积生产中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 夏启中
- 关键词:病原菌防卫反应非寄主抗性
- 嫁接棉苗对黄萎病的抗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1
- 2012年
- 以海岛棉海7124(R1)和Pima 90(R2)为砧木,以冀棉11(S1)和鄂棉22(S2)为接穗,利用贴接法得到嫁接苗(S1/R1,S2/R1,S1/R2和S2/R2),成活率均在60%以上,S2/R2的则达85%,表明选用的海岛棉品种与陆地棉品种具有良好的亲和性。抗性鉴定结果表明,S1/R1、S2/R1对黄萎病表现为抗病;S1/R2、S2/R2表现为高抗,说明利用合适的抗病砧木与感病的陆地棉嫁接,能有效地防治黄萎病。接种黄萎病菌3d后,叶片中SOD、POD活性均有加强,MDA含量均有提高。且砧木叶片中SOD、POD活性最高,接穗叶片中SOD、POD活性最低;4种组合的嫁接苗介于二者之间。而叶片中MDA含量则相反,以接穗中最高,砧木中最低,嫁接苗介于二者之间。表明嫁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可能是通过增强防御自由基和活性氧伤害的酶系统、降低叶片细胞膜脂的过氧化作用、使膜的损伤程度减小而实现的。棉苗感染病原菌后PAL活性明显升高并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即在侵染的第1天,酶活性上升较缓,随后急剧上升,酶活高峰出现在侵染后第3天,之后迅速下降,到第5天后与初始水平接近。不同抗性品种的PAL活性变化有显著差异。鄂棉22(S2)的PAL活性上升缓慢,峰值较小,Pima 90(R2)的PAL活性上升快,峰值最高。S2/R2嫁接棉苗的PAL活性介于两者之间,且峰值与Pima 90(R2)的接近。
- 张明菊夏启中吴冰
- 关键词:嫁接苗黄萎病抗性PAL
- 高品质杂交棉新组合CD13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被引量:3
- 2015年
- 组合CD135是由W53×Q10杂交配组选育而成,其母本选自优质陆地棉C1×海岛棉35×97中间材料(回交多年)选系材料W53,其父本为自选的高品质、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品系Q10。2011年选配出强优势杂交棉新品种(组合)CD135。经品比及多点大面积生产示范,并经枯萎病、黄萎病重病田圃鉴定及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3年检测分析,表现出高品质、丰产性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并介绍了CD135的栽培要点。
- 汪学明李兵王泽斌袁振中
- 关键词:棉花选育经过栽培技术
- 鄱阳湖棉区2011年新品种展示结果与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2011年,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鄱阳湖综合试验站对国内新育出的12个棉花新品种(组合)在鄱阳湖棉区的6个产棉大县安排了展示,以赣棉杂1号为对照。从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纤维品质、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经过1年的展示结果表明各新品种(组合)的综合性状均表现较优,从而推荐中棉所66、赣棉杂109、亚华棉10号在鄱阳湖棉区推广,ZZS-2、冈04、冈03、GZ-8、农大棉9号、XT0706可扩大示范,中棉所63、湘杂008F1在适宜区域应用。
- 杨磊田绍仁孙亮庆聂太礼
- 关键词:鄱阳湖棉区棉花品种
- 棉花大铃型材料的纤维品质改良初探
- <正>棉花是重要的天然纤维及经济作物,棉花纤维是棉花生产的主要产品,其品质和产量直接决定了棉花生产的产值和效益,也是育种与生产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在育种实践中对其他农艺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进行品质改良,以创造新的优质育种...
- 韦树谷叶鹏盛张骞方李琼英曾华兰刘朝辉何炼曾静
- 关键词:棉花育种材料纤维品质铃重
- 文献传递
- 环洞庭湖内陆长绒棉W51-1F_1的选育与栽培
- 2018年
- 长绒棉W51-1F_1是由W51×Q13(M长3-1)杂交配组而成,经5年品比、高产示范、品质检测分析,表现为纤维长、丰产性好、抗逆性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介绍了W51-1F_1的选育过程、主要性状、种子生产技术及栽培要点。
- 李兵
- 关键词:棉花育种栽培
- 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GhPRP10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利用电子序列拼接结合RT-PCR技术,从12DPA(开花后天数)棉纤维中克隆到1个编码富含脯氨酸蛋白(PRPs)基因,命名为GhPRP10(登录号KP036633)。GhPRP10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84bp,编码228个氨基酸,其中脯氨酸(Pro)含量为34.6%。序列分析发现GhPRP10蛋白具有N端信号肽和富含脯氨酸区域,属于第一类PRPs。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结果显示,GhPRP10在棉纤维组织中优势表达,在纤维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8DPA纤维中表达量最高。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植物过量表达载体,转入烟草BY-2悬浮细胞,表型观察和细胞长度测量结果显示,转GhPRP10基因细胞比野生型细胞显著增长。根据该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和转基因细胞表型分析,推测GhPRP10基因在纤维伸长和次生壁合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 石淼李艳军刘永昌张新宇薛飞孙杰
- 关键词:棉花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