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1-SW-01-11)
- 作品数:7 被引量:274H指数:7
- 相关作者:延晓冬赵俊芳孙艳玲赵茂盛董文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被引量:38
- 2007年
- 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反映了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碳总量,目前NPP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全球和区域陆地植被NPP的研究现状,对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NPP研究中的应用作了分析,并对国内外NPP研究的不足和发展趋势作了讨论。
- 赵俊芳延晓冬朱玉洁
-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陆地植被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 气候变化对中国植被可能影响的模拟被引量:107
- 2002年
- 依据我国植被和气候的关系对生物地理模式NLAPSS中的某些参数和过程进行了调整。将改进后MAPSS模拟的当前气候状况下潜在植被类型及叶面积指数的分布与我国植被区划图和多年平均的NDVI(NOAA/AVHRR)比较,发现结果有了很大的改进。将大气环流模式Had-CM2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结果应用于改进后的MAPSS对我国植被未来的变化进行了模拟。考虑到未来大气升高的CO2浓度对植物水分利用率(WUE)的可能影响,进行了WUE变化和不变化2种预测。结果发现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我国东部森林植被带的北移,尤其是北方的落叶针叶林的面积减少很大,以至可能移出我国境内;华北地区和东北辽河流域未来可能草原化;西部的沙漠和草原可能略有退缩,相应被草原和灌丛取代;高寒草甸的分布可能略有缩小,将被萨瓦纳和常绿针叶林取代。同时模拟的结果表明模型对WUE非常敏感。最后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
- 赵茂盛Ronald P.Neilson延晓冬董文杰
- 关键词:季风系统气候变化大气环流
- 基于个体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FORCCHN及模型验证被引量:25
- 2007年
- 以植物生理学、森林生态学和土壤环境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基于个体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FORCCHN。模型通过两种步长运行:在步长为天时的基本过程包括林分(个体)的光合、呼吸、分配和凋落,以及凋落物和土壤有机物的呼吸和转移;在步长为年时的基本过程包括林分的同化物分配、树高和胸径增长、大凋落物生成。通过对模型样地水平上与全国总量上NPP、NEP的验证,说明该模型在考虑幼龄林基础上,能较好的模拟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因此可以用来模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过去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 延晓冬赵俊芳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
- 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呼吸研究被引量:40
- 2005年
- 采用CID-301PS光合测定仪,对20年生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的CO2排放动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杉木林地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其季节变化规律为:从1~7月份随温度呈上升的趋势,在7月达年呼吸速率(CO2)的最大值,为1.466μmol/(m2·s),8~12月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并且季节变化明显;日变化规律呈现出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6:00~18:00.分析了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指出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进入土壤呼吸室的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空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呼吸.同时得出杉木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下5cm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建立了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回归方程,计算出杉木林地土壤的年呼吸量(CO2)为10.517t/(hm2·a).
- 肖复明汪思龙杜天真于小军陈龙池
-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呼吸
- 碳循环及对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6年
- 碳循环及全球变暖已成为影响气候变化、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共同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问题,引起了全球科学、政治、外交政策等部门的重视。本文着重探讨碳循环的由来、生态系统与碳循环的科学相关、在碳循环方面,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科学技术方法以及碳循环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改进等问题。
- 张佳华卞林根延晓冬姚凤梅
- 关键词:碳循环气候变化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
-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研究概述被引量:44
- 2006年
- 陆地碳循环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碳循环模型已成为目前研究陆地碳循环的必要手段.本文针对有关碳循环研究方面的进展,介绍了陆地碳循环模型的基本结构、碳循环过程中涉及的两个基本模型以及目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两大类型,并通过对现有主要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式的分析,指出了未来陆地碳循环模型的研究方向可能是发展基于动态植被的生物物理模型.这种耦合模型也可能是地球系统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 毛留喜孙艳玲延晓冬
-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 基于布迪科指标的中国植被-气候关系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根据中国418个气象站资料,计算了布迪科(Budyko)分类系统的净辐射和辐射干燥度指数,绘制了各气候指标在中国的分布图。结合中国植被区划图,绘制了中国8个植被地带的净辐射和辐射干燥度指数的散点图,较好地表现了中国各植被类型与气候指标的关系和格局,包括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并得到了中国各植被地带的气候指标范围及界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净辐射的等值线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大陆的热量梯度,而辐射干燥指数则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大陆的干湿梯度。综合水热指数与中国植被主要类型的对应也较好,通过KAPPA检验,结果表明净辐射和辐射干燥度指数与中国植被主要类型及其分布格局密切相关,两者结合可以进行宏观尺度上植被类型的划分。
- 孙艳玲延晓冬谢德体
- 关键词:净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