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XZS006)
-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何玉红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南宋四川总领所制度与吴曦之变被引量:2
- 2011年
- 南宋设置四川总领所掌管财政,以期分化和节制武将的权力。但在四川总领所制度的实际运行中,由于开禧北伐前后特殊的政治情势与人事关系等影响,其权力逐步丧失。吴曦利用总领所制度运行中的疏漏,成功兵变,又因其财政权的不稳定而告失败。四川总领所制度运行与吴曦之变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认识总领所制度规定与实际运行不同层面的绝佳个案,从中展现出了南宋地方治理中制度运行与政治事件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 何玉红
- 关键词:南宋
- 武将知州与“以文驭武”——以南宋吴氏武将知兴州为中心被引量:6
- 2011年
- 文臣知州是宋朝地方行政运行中的一般规则,在特殊战略形势下,南宋兴州出现长时期武将知州的特例。武将知兴州直接导致南宋以兴州为中心的地区军、政合一体制的确立,这与宋朝节制武将和实行"强干弱枝"的国策相违背。为此,南宋中央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设立宣抚使、制置使等来节制武将的权力,以期恢复宋朝"以文驭武"的祖宗家法。吴氏武将知兴州以及中央"以文驭武"对策,是一个认识宋朝国家政策地方化过程的绝佳个案,从中展现出南宋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互动的演变轨迹。
- 何玉红
- 关键词:南宋
- 南宋川陕军事戍防体系考述被引量:5
- 2010年
- 由于川陕防区战略地位重要,南宋极为重视对此地的军事经略和戍防体系建设。南宋川陕军事戍防体系具体表现为:以兴州、金州与兴元府为屯驻重心,以阶、成、西和、凤等关外诸州为外部屏障,以关隘与堡寨等为战略据点,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南宋川陕防区军事戍防体系的形成以及将"天险"与"人谋"紧密结合的特点,增强了防区的防御功能,为川陕边防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何玉红
- 关键词:南宋关隘
- 腐败与弊政:南宋川陕抗金军政的另一面
- 2012年
- 南宋川陕抗金军政建设中腐败与积弊严重,具体表现为军队虚籍与冗员、武将额外开支较多、武将营利与私役军士等。腐败与弊政的出现,影响到川陕驻军战略防御作用的发挥,为此南宋朝廷采取了一些相应的革弊措施。腐败与弊政现象,是认识南宋川陕抗金战争与军政建设的一个重要侧面。
- 何玉红
- 关键词:南宋腐败
- 战争状态下南宋四川总领所的运行——以王之望为中心被引量:3
- 2013年
- 四川总领所的设置,是南宋川陕边防行政运行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宋金德顺之战中,四川总领王之望积极参与谋划用兵方略、约束军队、调解武将矛盾、筹集粮饷供给等,扮演着多重角色。在此期间,四川总领所的运行情势艰危,困境重重,这实则根源于南宋武将统兵、总领掌财以实现中央集权统治的制度设计。王之望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战争状态下四川总领所实际运行的典型个案。
- 何玉红
- 关键词:南宋
- “征调西兵”及其对南宋前期政治的影响
- 2010年
- 在南宋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军事人口迁移现象,即征调西兵。南宋时期,陕西籍士兵(即西兵)大量涌入四川,成为南宋川陕战区驻军的主力,南宋政府基于西兵骁勇善战和增强中央军事力量的目的,不断从川陕战区征调士兵,承担护卫行在等任务,由此导致西兵源源不断的迁入临安。
- 何玉红
- 关键词:南宋时期建炎富平之战
- 地方权威与中央控制:论郑刚中之死被引量:4
- 2010年
- 南宋初年,郑刚中出使川陕,后遭罢免而死,史书记载均与秦桧陷害有关。文章从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角度重新考察,认为郑刚中担任四川宣抚副使期间,集军事权、行政权、财政权于一身,导致地方权力增大,与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国策相违背,从而遭到打击。在以秦桧与郑刚中私人恩怨表现出来的这一事件背后,隐含着南宋中央与地方互动关系的真实内容。
- 何玉红
- 关键词:秦桧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