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0111110010)

作品数:8 被引量:346H指数:6
相关作者:周涛发范裕袁峰张乐骏马良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成矿
  • 4篇盆地
  • 4篇矿床
  • 3篇铁矿
  • 3篇矿带
  • 3篇长江中下游成...
  • 3篇成矿带
  • 2篇铁矿床
  • 2篇磷灰石
  • 2篇庐枞盆地
  • 2篇成岩成矿
  • 1篇低温热液
  • 1篇低温热液矿床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 1篇阳起石
  • 1篇硬石膏
  • 1篇预富集

机构

  • 8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公益性...
  • 1篇安徽省国土资...

作者

  • 8篇范裕
  • 8篇周涛发
  • 7篇袁峰
  • 4篇张乐骏
  • 2篇钱兵
  • 2篇钟国雄
  • 2篇马良
  • 1篇郝麟
  • 1篇宋玉龙
  • 1篇谢杰
  • 1篇王文财
  • 1篇唐敏惠
  • 1篇王世伟
  • 1篇林锋杰
  • 1篇常印佛

传媒

  • 4篇岩石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矿床地质

年份

  • 5篇2012
  • 3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硫成矿系统中明矾石的稳定同位素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根据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可划分为高硫化型和低硫化型,明矾石是高硫化型金矿床中典型矿物。高硫化型矿床中的酸性硫酸盐蚀变共分为4种环境:岩浆热液环境、岩浆蒸汽环境、蒸汽-加热环境和表生环境。岩浆热液环境中明矾石的δD值接近岩浆水,δ^18OOH值大于岩浆水,δ^34S值比共生的黄铁矿高1.6%-2.8%,δ^18OSO4值通常为0.8%-1.6%,Δ^34Salunite-py值可很好地反映成矿温度;岩浆蒸汽环境中明矾石的δ^34S值接近δ^34SΣS值,且δD和δ^18OSO4值接近岩浆流体,δ^18OOH值与流体平衡;蒸汽-加热环境中明矾石的δ^34S值与初期H2S相同,δD值与当地大气水相同,δ^18OSO4值与δ^18OH2O值反映大气水与围岩交换的程度;表生环境中明矾石δ^34S值与早期硫化物相同,而δD值比当地地表水略小,δD值和δ^18OOH值位于与大气水平行的区域,Δ^18OSO4-OH值通常为负值。明矾石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可以很好地反映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形成环境和流体来源,对找矿工作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唐敏惠周涛发范裕袁峰
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高硫矿床明矾石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的成岩成矿作用被引量:175
2011年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其中发育溧水、溧阳、宁芜、繁昌、庐枞、怀宁和金牛盆地等火山岩盆地。与成矿带中断隆区相比,火山岩盆地内的成岩成矿作用研究仍显滞后。本文综合已有研究工作和资料,以庐枞盆地和宁芜盆地为主,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火山岩盆地的地质特征、岩浆岩时空格架、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和成矿模式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内岩浆岩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各陆相火山岩盆地内岩浆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135~123Ma),不同盆地内各旋回火山活动时间几乎相同,盆地中侵入岩的分期、岩性和成岩时代也大致可以对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盆地内早晚两旋回火山岩与两期侵入岩在岩浆起源、岩浆演化特征、岩石成因等方面一致,可以完全对应。岩浆源区为成分接近富集的交代地幔,交代地幔的形成与古板块的俯冲交代作用有关。岩浆演化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主要发生于深部岩浆房中。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中成矿作用以铁矿化为主,产出以著名的"玢岩铁矿"矿床组合为特征的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和沉积改造型等铁矿床及硫铁矿、硬石膏和明矾石矿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铁矿床和次火山岩(闪长玢岩)关系密切,其形成还受火山构造和基底膏盐层等控制和影响。成矿年代学研究证实不同玢岩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基本一致,均为130Ma左右,盆地内铁成矿作用是在较短时间(1~2Ma)内集中"爆发式"形成的。综合火山岩盆地成岩成矿作用特征,本文建立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火山岩盆地的成岩成矿模式,并认为火山岩盆地成岩成矿作用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系统演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受中国东部中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制约。
周涛发范裕袁峰张乐骏马良钱兵谢杰
关键词:火山岩盆地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作用成矿模式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与矿产研究进展被引量:120
2012年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成矿带之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国内外学者在该地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发表了大量科学研究论文和50余部专著。据统计,1959年~2012年间在公开发行的中文地质学期刊中,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学术论文共888篇;1990年~2012年间公开发表的SCI检索论文中该区有185篇。这些论文中涉及矿床学方面的研究最多,约占论文总数的一半。成矿带内,铜陵矿集区研究程度最高,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也最多。有关成矿带的论文发表数量总体趋势逐年增加,在20世纪90年代初和2010~2012年出现两个研究高峰,反映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近年来仍然是我国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地质与矿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中生代构造转换与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2)岩浆作用与深部过程;(3)成矿系统及其演化;(4)成矿潜力。本专辑收录的26篇论文基本反映了当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的最新研究进展,所报道的大量地质学新观察、矿床学和岩石学研究、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同位素年代学特别是高精度锆石U-Pb年龄等对深入进一步探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推动成矿带基础理论研究和指导找矿勘探均有重要意义。
周涛发范裕袁峰钟国雄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复合成矿与构造转换——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例被引量:57
2012年
复合成因矿床分布广泛,把它们单独划分出来进行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成矿过程、发展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勘探,均有重要意义。鉴于中国大陆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强烈,对前期成矿作用的影响也很明显,因此本文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例,评介了复合成矿作用的几种主要机理,认同前人提出的叠加和改造是其基本类型,但预富集作用也应重视,同时也不能忽视继承成矿和再生成矿,特别是继承和预富集联合多次出现时,可以形成区域性成矿元素大规模富集。同时,本文还将它们放在区域构造体制和机制转化演化过程中加以考察,进一步明确它们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以前主要以沉积(含热水沉积)成因的含矿建造、矿源层或矿(胚)层产出,而矿床的最终形成与就位则主要与新构造体制下由挤压向引张转化的过渡环境中构造-岩浆活动有关,呈现出'成矿大爆发'的现象。其中早期(145~136Ma)构造机制是以走滑挤压作用为主,形成与高钾钙碱性岩系有关的铜金矿化。晚期(135~127Ma)以走滑引张作用为主,形成了与橄榄安粗岩系有关的铁硫矿化。但这两期都有广泛发育的以叠加改造为主的复合成因铜、金、铁、硫及铅锌矿床,从而在典型的岩浆热液矿床和沉积矿床之间形成了一套过渡性矿床序列(层控矽卡岩型→沉积热液叠加型→层控叠改型→迁移式改造型→原地式改造型),构建了一个矿床'家族'。末期(126~123Ma)以引张作用为主,出现碱性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类,伴随铁、金、钼、铀等矿化,成矿带的成矿活动随之进入尾声。
常印佛周涛发范裕
关键词:预富集
庐枞盆地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磁铁矿-阳起石-磷灰石矿床——以马口铁矿床为例被引量:27
2012年
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地处扬子板块的北缘。庐枞盆地内的火山岩和侵入岩分布广泛,包括龙门院、砖桥、双庙和浮山四组火山岩以及34个侵入岩体。最近在庐枞盆地南部正长岩中发现一种新类型铁矿床——马口铁矿床。本次工作通过详细野外地质和室内研究,系统开展了马口铁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年代学和成矿流体特征研究。马口铁矿床的矿体沿石英正长斑岩体中构造破碎带产出,产状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床围岩蚀变晕范围较为局限。矿床的成矿作用可分为碱性长石阶段、磁铁矿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其中磁铁矿阶段是主要成矿阶段,形成与宁芜玢岩型铁矿床相类似磁铁矿-磷灰石-阳起石三矿物组合。矿床中与磁铁矿共生的磷灰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52.2~322.6℃,反映其成矿温度略低于典型的玢岩铁矿床。通过赋矿岩体锆石LA-ICP-MSU-Pb定年和金云母Ar-Ar方法,确定马口铁矿床的成矿时代为127.3±0.8Ma,赋矿岩体的形成时代为129.4±1.4Ma,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可以得出矿区内石英正长斑岩只是提供了赋矿空间,矿床的形成与其无直接成因联系,而可能与黄梅尖A型花岗岩体有关。马口铁矿床是庐枞盆地成矿作用最后阶段的产物,也可能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晚一次成矿事件的代表,具有显著的特色。
周涛发王彪范裕袁峰张乐骏钟国雄
关键词:庐枞盆地A型花岗岩
安徽庐枞盆地泥河铁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被引量:26
2012年
庐枞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地处扬子板块北缘,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铁铜多金属成矿区。庐枞盆地西北部勘探新发现的大型泥河铁硫硬石膏矿床,矿床中硬石膏在不同蚀变-矿化阶段均广泛发育,具有鲜明的成矿特色,是玢岩型铁矿床成矿流体研究的理想对象。本次工作在详细野外地质和室内研究基础上,对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硬石膏等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开展较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拉曼光谱学研究。鉴定出矿床中的包裹体类型有Ⅰa型原生包裹体(L+G),Ⅰb型次生包裹体(L+G)和Ⅱ型包裹体(L),均属盐水体系。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包裹体的主要成分为盐水溶液,气相成分含有微量的CO2、N2和CH4。各成矿阶段矿物中包裹体测温工作表明,硬石膏-辉石-磁铁矿阶段、硬石膏-黄铁矿-磁铁矿阶段、高岭石-硬石膏-石英-黄铁矿阶段和重晶石-方解石-硬石膏阶段成矿流体温度的峰值分别为460.0~380.0℃、350.0~270.0℃、250.0~190.0℃和190.0~150.0℃,成矿流体盐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4.11%NaCleqv,10.73%NaCleqv,4.03%NaCleqv和3.26%NaCleqv,成矿流体经历了从中高温中等盐度流体向中低温低盐度流体的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矿床成矿流体系统的演化过程和成矿机理,建立了泥河矿床的成矿模式。
范裕周涛发郝麟袁峰张乐骏王文财
关键词:庐枞盆地泥河铁矿硬石膏玢岩铁矿
宁芜盆地陶村铁矿床磷灰石的LA-ICP-MS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宁芜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重要矿集区,磷灰石是该区各矿床中的标志性矿物。本文以宁芜玢岩铁矿典型代表的陶村铁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分析新技术和电子探针分析对该矿床中辉石闪长玢岩中的磷灰石(Ap-I)、浸染状磁铁矿矿石中的磷灰石(Ap-D)和脉状磁铁矿矿石中的磷灰石(Ap-V)进行了微量元素和主量元素成分分析。其结果表明辉石闪长玢岩中的磷灰石(Ap-I)和两种类型矿石中磷灰石(Ap-D和Ap-V)的主要元素成分变化范围都很小,均为氟磷灰石,并含有少量的S和Cl。其中Ap-I含有较高的Na、Mg、Si、V、Mn、Fe、Ga、Ge、Sr、Y、Zr、Ba、REE、Pb、Th和U。Ap-D中除了含有较高的Na、Mg、Si、V、Mn、Fe、Ga、Ge、Sr、Y、Zr、Ba、REE、Pb、Th和U之外,还含有Al、Sc、Cr、Ni和Cu。Ap-V与Ap-D不同的是Al、Sc、Cr、Ni和Cu的含量较低,只有少数分析点值高于仪器的检测限。岩浆岩中的磷灰石(Ap-I)和两种类型矿石中磷灰石(Ap-D和Ap-V)中Zr、Y、Lu、Yb、Mn和δEu之间的演变关系以及稀土元素分配形式表明陶村铁矿床的成矿热液来源于辉石闪长玢岩,从浸染状矿化到脉状矿化,成矿热液的氧逸度升高,成矿热液中的Y,REE等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陶村铁矿床为与辉石闪长玢岩密切相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将陶村铁矿床矿石中磷灰石(Ap-D和Ap-V)的F、Cl、S、REE组成与Kiruna型矿床和IOCG型矿床的同类成分进行对比发现,他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以陶村铁矿床为代表的宁芜玢岩型铁矿床既不属于Kiruna型矿床,也不属于IOCG型矿床。
张乐骏周涛发范裕袁峰钱兵马良
关键词:LA-ICP-MS磷灰石微量元素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深部斑岩型矿化的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2012年
冬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的一个大型铜矿床(安徽省地质矿产局,1987)。冬瓜山矿床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层状矽卡岩型,一种为斑岩型,前人对层状矽卡岩型层状矿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常印佛等,1991;唐永成等,1998;Pan et al.,1999;姜章平等,2001;曾普胜等,2002;杨竹森等,2002;王训诚等,2002;肖新建等,2002;凌其聪,2002;储国政,2003;徐九华等,2004;李进文,2004;杨竹森,2004;徐兆文等,2005;李红阳等2006;邱士东,2007;
宋玉龙袁峰周涛发范裕王世伟林锋杰
关键词:成岩成矿时代斑岩型矿床深部石灰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