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0119)

作品数:8 被引量:67H指数:6
相关作者:葛颂顾萍袁永胜佟晴徐勤荣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梗死
  • 2篇血浆
  • 2篇血性
  • 2篇预后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
  • 2篇老年
  • 2篇老年缺血性
  • 2篇患者血浆
  • 1篇胆碱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区
  • 1篇动脉再狭窄

机构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淮安市淮阴医...

作者

  • 5篇葛颂
  • 3篇顾萍
  • 2篇张克忠
  • 2篇徐勤荣
  • 2篇佟晴
  • 2篇袁永胜
  • 1篇樊兴娟
  • 1篇沈飞飞
  • 1篇黄琳
  • 1篇田臻
  • 1篇燕兰云
  • 1篇干学东
  • 1篇万静
  • 1篇武茜
  • 1篇龚斐
  • 1篇孙红彬
  • 1篇万琪
  • 1篇顾萍
  • 1篇单瀚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年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寿命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我们通过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预后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顾萍黄琳葛颂
关键词:脑缺血卒中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血浆谷氨酸、天冬氨酸和γ-氨基丁酸水平的改变及其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素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谷氨酸、天冬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的改变及其潜在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病程〈3年的早期PD患者52例(早期PD组),年龄性别与PD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52名(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RF)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谷氨酸、天冬氨酸和GABA水平,并量化分析两组间差异。运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浆氨基酸神经递质识别早期PD的能力。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浆氨基酸神经递质水平和早期PD患者临床特征的关联。结果早期PD组的血浆谷氨酸、天冬氨酸和GAB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OC分析提示3种氨基酸均可以有较高的敏感度(76.9%~100%)和特异度(59.6%~100%)识别早期PD和健康者。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浆天冬氨酸、GABA水平和早期PD患者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结论血浆氨基酸神经递质水平下降是早期PD患者的外周生化基础的一部分,可以为PD的早期识别提供一些帮助。
袁永胜佟晴徐勤荣葛颂孙红彬单瀚张克忠
关键词:帕金森病谷氨酸天冬氨酸
不同部位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MRI所示的梗死部位,将17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分为近段组(20例)、中段组(70例)、远段组(58例)和混合组(22例);分析各组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近段组最常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70.0%)、眩晕(60.0%)、共济失调(70.0%)和眼震(70.0%);中段组为言语不清(71.4%)、偏身肢体无力(77.1%)、偏身运动障碍(74.3%)和中枢性面舌瘫(77.1%);远段组为头晕头昏(48.3%)和偏身感觉障碍(48.3%);混合组为言语不清(63.6%)、恶心呕吐(63.6%)、偏身感觉障碍(54.5%)和共济失调(63.6%)。交叉性损害及脑干综合征19例(11.2%)。结论后循环梗死最常累及中段和远段;不同部位梗死的常见临床表现不同;具有定位价值的交叉性损害及脑干综合征发生率低。
葛颂沈飞飞田臻燕兰云万琪
关键词:后循环梗死
不同部位脑梗死后华勒变性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后锥体束华勒变性的发生过程和机制。方法报道3例不同部位脑梗死后华勒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后可出现锥体束和胼胝体华勒变性,表现为同侧锥体束(内囊、大脑脚)与胼胝体出现T2和DWI高信号,ADC低信号,并且DWI和ADC信号改变比T2更明显;而单侧脑桥基底部梗死可于数月后出现双侧脑桥小脑束华勒变性,表现为双侧小脑中脚T2和DWI高信号,ADC等信号。结论脑梗死后华勒变性是疾病的发展过程,应充分认识这一现象,避免临床误诊为新发脑梗死。
顾萍顾萍葛颂
关键词:脑梗死锥体束华勒变性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英文)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再狭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并于术后1年行冠脉造影随访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置入支架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5例)和无再狭窄组(8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4.02±6.76)μmol/L比(10.90±4.51)μmol/L]显著降低、支架直径[(3.06±0.86)mm比(2.87±0.44)mm]显著减小,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45,P=0.035),而支架直径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因素(OR=0.857,0.850,P=0.044,0.042)。结论:血糖水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支架直径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因素。
龚斐干学东丁进叶万静
关键词:冠状动脉再狭窄
就诊时间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功能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相关因素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查看19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记录和就诊时间,分为7组:≤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96 h组,>96 h组,排除从外院转入者。主要转归为依赖水平〔Barthel指数(BI)〕,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功能残疾(改良Rankin评分)。结果分析患者出院1年后与入院时BI差值发现,≤6 h组BI均值与≤72 h组、≤96 h组、>96 h组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37,0.035和0.005),其余各组无显著差异;分析患者出院1年后与入院时NIHSS评分差值发现:仅≤96 h组和>96 h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差异;分析患者出院1年后与入院时改良Rankin评分差值发现,各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缩短患者就诊时间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各组6 h内和48 h内就诊患者BI、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差值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患者经济能力、病情轻重、受教育程度、脑卒中知识普及及患者依从性等相关,因此医务工作者要认真做好脑卒中患者及家人对该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等的健康教育,提高临床诊治能力,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降低致残率起重要作用。
顾萍樊兴娟黄琳葛颂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就诊时间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的临床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ACA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危险因素、病因、梗死灶分布和临床表现;比较栓塞组(心源性或颈动脉源性栓塞)和ACA粥样硬化组患者梗死灶分布和临床表现;分析ACA粥样硬化性梗死的发病机制。结果 58例ACA梗死,占同期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的6.9%,其中52例完整评估颅内外血管的患者纳入研究。最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80.8%);病因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共45例,占86.5%:其次为心源性栓塞5例,占9.6%,2例病因不确定,占3.8%。栓塞组(16/52,30.8%)和ACA粥样硬化组(30/52,57.7%)相比,ACA粥样硬化组梗死累及胼胝体发生率更高(26/30 vs.6/16,χ2=9.705,P=0.002),意志减退/淡漠更常见(19/30 vs.5/16,χ2=4.305,P=0.038);而栓塞组梗死更易累及其他供血区(8/16 vs.2/30,χ2=9.111,P=0.003)。两组间其他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ACA粥样硬化性梗死中A2段狭窄或闭塞有23例(76.7%);发病机制包括局部分支闭塞12例,原位血栓性闭塞5例,动脉-动脉栓塞5例,局部分支闭塞合并动脉-动脉栓塞8例。结论 ACA梗死发病率低,高血压是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运动障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ACA粥样硬化是主要病因,A2段病变最多见,存在多种梗死发病机制。心源性或颈动脉源性栓塞易累及其他供血区,ACA粥样硬化性梗死累及胼胝体和意志减退/淡漠多见。
葛颂沈飞飞程虹万琪
关键词:脑梗死大脑前动脉病因学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乙酰胆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姿势步态异常型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乙酰胆碱(ACh)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姿势步态异常型P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原发性PD患者(PD组)及21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浆ACh水平。比较两组间及不同类型PD患者的血浆ACh水平。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姿势步态异常型PD的影响因素。结果 PD组的血浆ACh水平[(248.7±99.1)n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33.5±138.7)ng/L](P<0.05)。姿势步态异常型患者的血浆ACh水平[(333.8±155.0)ng/L]显著高于震颤型[(229.2±53.5)ng/L]、强直少动型[(226.1±89.2)ng/L]及混合型[(221.0±99.1)ng/L]PD患者(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ACh水平为姿势步态异常型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1,95%CI:1.000~1.021,P<0.05)。结论 PD患者血浆ACh水平下降。姿势步态异常型PD血浆ACh水平较其他亚型高,且血浆ACh水平为姿势步态异常型的独立危险因素。
顾萍袁永胜佟晴徐勤荣葛颂张克忠
关键词:帕金森病乙酰胆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