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60050)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尚晶张光宇斯琴更多>>
- 相关机构:泉州师范学院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对南音传承传播的回顾与展望
- 2015年
- 传承人和传承团体以传统口传心授的传承方法维护着南音的原真性,凸显着南音独特的艺术特征。南音作为历史悠久的国际级非遗保护项目,它的发展势态必将呈现出传统纵向的传承和横向多元现代化传播共存的局面。纵向传承强调传承的原真性和连续性,在传统的传承方式和方法的基础上,吸纳、利用现代文化和技术提升传承的效果。横向的传播是南音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资财,必将呈现出多元传播的局面。本文阐述了对南音传承、传播的回顾与展望。
- 尚晶
- 关键词:传承人
- “中滚·十三腔”的滚门及唱腔结构探析——以南曲《听门楼》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南音的音乐体系由曲(散曲)、指(指套)、谱(乐器曲)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曲"又称南曲、草曲、散曲等,其基本音乐结构由管门、滚门、撩拍三项组成。在100余个滚门中,"中滚·十三腔"最具特色,其唱腔最为复杂。凡属"中滚·十三腔"的曲子均由13个不同滚门组成,其复杂的润腔形式让一般"曲友"望而却步。《听门楼》是一首曲牌为"中滚·十三腔"的南曲,它典型地体现了"中滚·十三腔"13个滚门及唱腔的基本结构特点。
- 张光宇
- 关键词:唱腔润腔
- 南音“蓝青官话”读音叫字之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南音唱腔主要以泉州方言读音进行润唱,它包括文(文读)、白(白读)、方(方言)、官(蓝青官话)、古(古读音)、外(非汉族语音)共计六种读音,其中又以"蓝青官话"读音最具特色。因为蓝青官话语音酷似普通话又不完全像标准普通话,它与众不同的读音叫字韵味存留于古南音的曲牌唱腔中。研究泉腔"蓝青官话"独树一帜的读音及叫字润腔方法,不但可以为南音声乐理论及教学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可以为南音演唱发声提供一条可行性发展思路。
- 张光宇尚晶
- 泉州南音演唱发音改革探索被引量:1
- 2012年
- 泉州南音以其古朴幽雅、委婉清新音乐风格特点,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然而,受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冲击,同时泉州方言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当代年轻人所淡忘,用泉州方言演唱的南音正面临生存环境的萎缩,受众面不断缩小的困境。如何突破局限,走出困境,让更多的人从听懂、理解、欣赏到深入,是本文主要研究的课题。将南音唱词中泉州方言的的"白读"演唱,改为"文读"、"蓝青官话"演唱,再尝试贴近普通话演唱南音,不断扩大南音演唱的受众面。从而起到一个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发展的作用。本文从南音演唱的发音吐字、唱腔归韵、方言俗字等方面进行尝试性的改革创新,将南音与非闽南语地区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南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 斯琴
- 关键词:普通话唱腔归韵方言
- 新媒体视野下的南音传承发展之路被引量:2
- 2015年
- 有着"中国音乐活化石"之称的南音,起源于前秦,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来自福建泉州,又称"泉州南音",用闽南语演唱,唱法沿袭了唐以前汉族古老的民族式,演奏则使用以丝竹箫为主的弦管。闽南人聚居之地如我国闽南地区、港澳台地区、国外的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区,都建立了大量的民间南音社团,南音也成为了海内外闽南同胞们精神上的纽带。南音传承发展借力新媒体的必要性分析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尚晶
- 关键词:中国音乐乐种闽南人闽南语新媒体技术
- 南音“南北交”初探——以南曲《听见雁声悲》为例
- 2013年
- 南音曲牌与唱腔的基本结构中蕴涵着丰富的南音乐学功能,其中南北交类曲牌颇具特色且有学术研究价值。通过以典型的南曲《听见雁声悲》为例,从南音与南戏相互融合的历史痕迹、南音曲牌的基本音乐结构与南音曲牌唱腔的特点,论证探讨南音"南北交"的源流、乐学功能与唱腔艺术。
- 张光宇
- 关键词:曲牌唱腔
- 南音演唱发声方法新探索
- 2015年
-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的声乐传承须坚持它的原真性、整体性、传统性。但南音一直以本嗓演唱,且方言歌词很少有人能听懂,使南音的传承、传播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局限。文章在继承传统南音演唱的发音发声方法基础上,借鉴民族唱法,探索了南音演唱发声新方法。
- 尚晶尚柏辛
- 关键词:民族音乐发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