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8JJD880238)

作品数:16 被引量:189H指数:6
相关作者:孙杰远徐莉吴晓蓉李春霞刘德怀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教育
  • 7篇文化
  • 3篇民族
  • 3篇共生教育
  • 3篇黑衣壮
  • 2篇人类学
  • 2篇人类学考察
  • 2篇诉求
  • 2篇教育功能
  • 2篇教育价值
  • 2篇教育人类学
  • 2篇本主崇拜
  • 1篇道德
  • 1篇地方性知识
  • 1篇独弦琴
  • 1篇多民族
  • 1篇多样性
  • 1篇信息对称
  • 1篇行为规范教育
  • 1篇仪式

机构

  • 12篇广西师范大学
  • 4篇西南大学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作者

  • 7篇孙杰远
  • 3篇徐莉
  • 2篇李春霞
  • 2篇吴晓蓉
  • 2篇刘德怀
  • 2篇陈继扬
  • 1篇张诗亚
  • 1篇王枬
  • 1篇李运奎
  • 1篇范良辰
  • 1篇张洁
  • 1篇梁小丽
  • 1篇李玉玲
  • 1篇杨慧莲

传媒

  • 5篇当代教育与文...
  • 3篇西北师大学报...
  • 3篇基础教育
  • 2篇教育研究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复旦教育论坛

年份

  • 3篇2011
  • 11篇2010
  • 2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族习俗中女性参与的社会性别观察:雨卜苗族村寨的个案被引量:1
2010年
民族习俗是规约个体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折射出特定民族、特定文化对男性、女性的社会性别期待。苗族传统习俗中的女性角色主要表现为生产生活习俗中的主内者、宗教礼仪习俗中的局外人以及恋爱婚姻习俗中的等待者。苗族习俗中的女性角色受制于传统习俗的规约,但同时,时代的进步以及苗族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年轻一代的眼界开阔了、自我意识增强了,表现出与年长者的种种差异,而生活于当下的苗族女性无一不遭遇着自我期待与社会期待落差的角色冲突。
徐莉梁小丽
关键词:民族习俗女性参与社会性别
本主崇拜中的生产知识教育
2010年
本主崇拜是云南大理白族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也是典型的"地方性知识"。农耕性是本主崇拜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农事成为整个族群最为关注的事务。农时的安排、生产资料的协调、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授交流是获得好收成的必需条件,本主崇拜中含有大量的农业生产知识的教育。
陈继扬
关键词:本主崇拜生产知识教育功能
共生教育:文化失衡下的应然选择——那坡县黑衣壮族文化的人类学考察被引量:4
2010年
生活在广西那坡县的黑衣壮族,在严峻的环境里创造了精彩的黑衣壮文化。然而在外力影响下形成的功利化取向使他们陷入了生态恶化与文化失衡的困境,因而应结合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从培养人入手,实施以共生为价值取向的共生教育,达成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共生发展的良性循环。
孙杰远李运奎
关键词:文化失衡共生教育
共生理论观照下的教育范式被引量:83
2011年
当下,教育的"非共生态"促使人们关注共生教育。共生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在教育过程中,个体与自然、与文化、与社会,以及与自身的共处,自然地协调了各种关系,共生是教育旨归达成的充要条件。
吴晓蓉
关键词:共生教育教育范式
达文黑衣壮人“保命保福”仪式的教育人类学探析被引量:7
2010年
广西那坡县达文屯黑衣壮人的"保命保福"仪式,包含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层面,具有象征性与实用性两大功能。仪式折射出黑衣壮人关于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体察和信仰,同时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种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共生场域。
徐莉李春霞
关键词:仪式
传统节日在基础教育中的课程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基于对传统节日课程相关概念的解读,分析了发挥传统节日课程价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程学习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课程价值的实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教师课程的实施能力、课程资源的后续开发及如何辩证看待传统节日等三方面提出了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王枬黎天业
关键词:传统节日基础教育课程
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被引量:52
2010年
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以人与自然、人与文化、文化与文化的和谐共生为旨归,充分理解自然资源和人文生态及其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紧密关系,将自然与人文的独特基因融入现代化的潮流,以自然与人文共生场域滋养人的发展,继而促进与改善自然、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基于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的支持系统和实践策略,应尝试从人与自然的存在状态中寻找共生的能量,从民族文化心理场中萃取教育共生的基本单元,从关系视角延伸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教育理想,从学校层面建构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课程。
孙杰远
关键词:人文共生教育
黑衣壮干栏文化及教育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黑衣壮的干栏式建筑是少数民族典型建筑,承载着历代黑衣壮人的物质、精神和价值追求,构成了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是自然与人文互动共生的缩影。以干栏式建筑为载体的干栏文化是具有本土性、民族性和发展性的重要教育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民族认同、品德教育、建筑借鉴等方面。
孙杰远刘德怀
关键词:黑衣壮干栏式建筑文化教育价值
多民族语言文化的共生与传承危机——以广西那坡县为例被引量:10
2010年
作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那坡县境内生活着壮族、汉族、苗族、瑶族、彝族。那坡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形成了多民族语言共生共存的状况,并具有丰富和谐的多民族语言文化,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流失的危机,保存和抢救濒危语言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
孙杰远李玉玲
关键词:民族语言文化传承
现代化进程中黑衣壮的文化焦虑与教育诉求被引量:2
2010年
广西那坡黑衣壮因地处偏远、闭塞而完整地保留了壮族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壮族文化的活化石。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正在发生急剧的变迁。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描述了黑衣壮族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正在发生的变化,提出要继承和保护优秀的黑衣壮文化,民族教育应该肩负起承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任。
杨慧莲
关键词:黑衣壮文化民族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