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72042)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舒安平杨凯潘华利王乐张欣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容重
  • 1篇石流
  • 1篇特征值
  • 1篇泥石
  • 1篇泥石流
  • 1篇坡降
  • 1篇粒度
  • 1篇计算方法
  • 1篇非均匀
  • 1篇NON-HO...
  • 1篇DEBRIS...
  • 1篇ITS

机构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4篇舒安平
  • 3篇杨凯
  • 2篇潘华利
  • 2篇王乐
  • 1篇师哲
  • 1篇费祥俊
  • 1篇唐川
  • 1篇李芳华
  • 1篇张欣

传媒

  • 3篇水利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Deposition Morphology of Non-homogeneous Debris Flow and Its Energy Characteristics
2015年
Non-homogeneous two-phase debris flows are widely found in the western mountainous regions of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bris flow deposition process related to the morphology and extent of the debris fan, a series of physica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n experimental flume. Some useful relationships were obtained to link the flow velocity with the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deposition morphology and the corresponding area or volume. Based on these, some expressions about energy dissipation process in both the transport-deposition zone and deposition zone are presented, and improved equations describing solidliquid two-phase energy transformations in the specific deposition zone are also established.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non-homogeneous debris flows, based upon which effective disaster control measures can be undertaken.
SHU An-pingTANG ChuanZHANG XinSHAO Song-dongYANG Kai
关键词:泥石流非均匀
非均质泥石流泥位特征值计算方法被引量:6
2012年
以非均质泥石流分界粒径模型和固液两相运动模型为基础,结合应用推理公式法和配方法计算泥石流流量,提出了非均质泥石流泥位特征值的计算方法。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泥石流监测预警重点示范点四川省宁南县史家沟泥石流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泥石流容重为1.80t/m3时,史家沟10年一遇的泥位特征值最小;当泥石流容重为2.20t/m3时,史家沟百年一遇的泥位特征值达到最大,进一步将泥位特征值计算结果与监测断面相匹配和检验分析,表明该泥位特征值计算方法是可靠的,从而为山洪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设计和研发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舒安平杨凯师哲王乐
非均质泥石流堆积过程粒度与粒序分布特征被引量:10
2012年
以非均质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堆积过程现场模拟实验,首先分析非均质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级配组成的平面变化特点,即容重较低的稀性泥石流堆积扇两侧及前缘细颗粒较多,而容重较高的黏性泥石流堆积扇的两侧及前缘粗颗粒较多,并得出非均质泥石流堆积物中值粒径随泥石流容重减小而降低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泥石流堆积物垂向粒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蒋家沟泥石流容重较小时泥石流堆积物颗粒垂向呈现正粒序分布,否则呈现反粒序分布或混杂粒序分布。本文研究成果对下一阶段建立泥石流堆积动力学模型及预测堆积成灾规模奠定了基础。
舒安平杨凯李芳华潘华利
关键词:容重
非均质泥石流固液两相运动特征探讨被引量:10
2010年
非均质泥石流是一种固体颗粒级配宽、容重变化大、流速分布不均匀的典型的固液两相流,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西部山区,表现出独特的固液两相运动特征.基于非均质泥石流固液两相分界粒径的概念,以Darcy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为理论基础,分别推求非均质泥石流固液两相平均流速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根据云南省小江流域蒋家沟泥石流模拟实验数据及实测资料,揭示了非均质泥石流固液两相运动特征.蒋家沟泥石流实验与实测资料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蒋家沟泥石流以临界容重2.234t/m3为界限,当泥石流容重低于、等于和高于该临界值时,分别出现液相流速大于、等于和小于固相流速的3种情况,由此可以分别揭示稀性泥石流、均质泥石流和稠性泥石流3种不同类型泥石流的运动特征.研究结果为构建非均质泥石流动力学奠定了基础,并对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设计和预测预报泥石流灾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舒安平王乐杨凯费祥俊
不同坡度条件下非均质泥石流堆积过程与特征被引量:20
2013年
陡峻的地形、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条件、短时强降水构成了泥石流发生的三大要素,同时也是直接影响泥石流堆积数量与规模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泥石流流通区、堆积区不同区段的坡度对非均质泥石流堆积过程进行室内模拟实验,探究流通区、堆积区不同坡度条件下非均质泥石流的堆积厚度、面积等特征值的变化特征,即随着流通区坡度增大,泥石流堆积厚度减少,而堆积面积和体积均增大,并进一步建立了不同坡度因子与泥石流堆积数量之间的关系,为预测不同坡度地形条件下泥石流堆积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舒安平张欣唐川潘华利
关键词:坡降容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