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FY112600) 作品数:13 被引量:37 H指数:4 相关作者: 李德铢 王红 曾春霞 王亚楠 庄会富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新一代植物志: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3 2013年 2004年10月,由三代植物学家历时45年完成了《中国植物志》。7年之后,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植物学会在昆明举办了201l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第十届青年研讨会。会议明确提出了“后植物志时代的系统与进化植物学”这一主题。2013年9月,英文和修订版《中国植物志》联合编委会在北京宣布,世界上最大和高水平的FloraofChina已全面完成, 王红 王雨华 杨祝良 李德铢关键词:《中国植物志》 植物学家 进化 编委会 植物物种的快速鉴定与iFlora:DNA条形码在马先蒿属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3年 DNA条形码技术就是利用一段较短的标准DNA序列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与基于植物外部形态特征的传统分类鉴定方法相比,DNA条形码具有高效、准确,且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标准化的特点。马先蒿属(Pedicularis L.)植物具对生(轮生)叶的种类70%以上分布在中国,近缘种间形态上非常相似,鉴定较为困难。研究选取马先蒿属具对生(轮生)叶类群43种164份样品,利用叶绿体基因(rbcL、matK、trnH-psbA)和核基因(ITS)条形码片段,采用建树法和距离法检验4个条形码对这些物种的鉴定效果。结果表明,ITS片段用于建树法和距离法的鉴别率分别为81.40%和89.57%,其鉴别率高于3个叶绿体基因片段和任一基因片段的组合条码。另外,利用ITS成功解决了一些疑难种的分类问题。DNA条形码在马先蒿属研究中的实用性为新一代植物志(iFlora)实现物种的快速和准确鉴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并能为分类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居群遗传学和保护遗传学等分支学科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刘珉璐 郁文彬 王红关键词:DNA条形码 马先蒿属 列当科 竹亚科叶绿体DNA条形码筛选 被引量:8 2013年 竹亚科是一个形态上鉴定困难且易于混淆的类群。DNA条形码技术为这一类群的鉴定提供了一个辅助手段。核心条形码(rbcL+matK)在竹亚科中的鉴别率很低,因此,有必要针对竹亚科筛选有效的DNA条形码片段。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竹亚科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筛选出16个片段,包括1个基因片段和15个基因间隔区,选取青篱竹族和箣竹族的10属22种30个个体,进行引物通用性、测序成功率和变异位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引物具有较高的扩增成功率,但部分片段中由于存在poly结构造成测序失败;(2)片段中的插入/缺失可以编码,作为信息位点;(3)trnG-trnT(t)具有最多变异位点,建议可作为竹亚科优先选择的DNA条形码;(4)在开展不同类群的DNA条形码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时,可以按照"trnG-trnT(t)+X"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叶绿体DNA片段。 张玉霄 许宇星 马朋飞 张丽娜 李德铢关键词:竹亚科 DNA条形码 分子系统学 支持植物学大数据整合与公众服务的iFlora云平台建设 被引量:2 2016年 提出了"i Flora—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计划,从可行性和必要性角度出发,介绍了该数据平台的数据需求和初步的工作基础,提出了较详细的建设思路,综述了其应用前景。该平台以"中国植物物种"为核心,从物种名称、文献、图片、DNA、标本、地理分布、种质资源、栽培和价值等角度整合国内外多维度的数据资源,全面整合植物生物多样性宏观、微观各个层面的科学数据。在系统架构上,采用资源层、接口层和服务层的框架完成数据资源的汇集、整合和管理。在服务模式上,开发和开放系统接口,多种方式服务于科学研究、政府决策以及公众科普认知。 王亚楠 庄会富 王雨华关键词:植物学 大数据 数据整合 公众服务 iFlora中的种子形态学信息 被引量:2 2013年 植物种子形态特征的"多样性"和"保守性"在物种鉴别、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探讨了种子形态学信息在新一代植物志(或智能装置)iFlora中的应用,提出在iFlora中增加种子形态信息的必要性。种子形态特征不仅可作为iFlora中物种分类鉴定的重要参考性状,验证iFlora中分子鉴定和系统关系研究的结果,同时还能够进一步丰富iFlora中物种数据信息。 杜燕 张挺 蔡杰 杨湘云关键词:种子特征 系统发育关系 iFlora beta版移动平台软件研制 被引量:2 2013年 iFlora计划的目的之一是为提高公众对植物的认知和了解,移动设备平台软件开发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iFlora研发的总体需求,在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iFlora beta版移动平台软件。该软件在应用软件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安卓系统和iOS系统,实现对物种数据库的基本检索功能、向导式查询功能、专家互动功能及系统个性化功能,满足用户对植物数据快速检索及物种鉴定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植物检索特征库和图片特征库的建设思路,为iFlora的总体目标实现奠定基础。 李拓径 王雨华关键词:物种鉴定 数据库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的科属比较 被引量:8 2013年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在秦仁昌(1978)系统、《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中国植物志》、Christenhusz维管植物线性排列系统中和"Flora of China"的科属组成、数量存在很大差异。秦仁昌(1978)系统收录63科223属,《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63科226属,《中国植物志》61科220属、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38科163属和"Flora of China"38科177属。本文通过比较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几个主要分类系统中科属的变动情况,拟为新一代植物志(iFlora)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编研提供依据。同时,还指出了几个主要的分类系统中关于中文名、拉丁名以及命名人的不一致和错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检索和鉴定参考。 王凡红 李德铢 薛春迎 卢金梅关键词:中国植物志 FLORA 缅甸植物多样性数据集 被引量:2 2018年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科学家走出去战略,中国和缅甸联邦共和国(简称缅甸)双方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为支撑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开展植物学相关研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信息化团队通过数据集成技术,将分散在世界各信息平台关于缅甸植物多样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集成、清洗和整合,构建了缅甸植物多样性基础数据集,内容包括缅甸植物基础名录、生物性状描述、标本采集记录和文献报道等。本数据集包含了缅甸约1.5万余种植物的相关生物多样性数据45.73万条,并开发了信息服务平台,其集成的科学数据服务将为缅甸植物学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何延彪 庄会富 王雨华关键词:植物多样性 科学数据 植物物种、模式产地种群调查与iFlora 被引量:4 2013年 澄清植物种类是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开展iFlora编研的前提,而植物物种调查则为其提供了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研究素材。传统的植物物种调查,或以植物区系调查为目的,或是专类植物资源搜集,往往较为忽视种群层面的调查。iFlora计划中,基于地方种群的植物物种调查应予以重视和贯彻实施。系统的植物物种调查将以"个体(标本)—(地方繁育)种群—物种"为核心展开,其中地方繁育种群是调查的中心环节。调查内容将兼顾种群的形态学、生态学和遗传学三方面的学科需求,以期获得全面详实的物种数据,并藉此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物种"档案"。在整个植物物种调查中,"模式产地种群"是关注的重点,需制定缜密的调查方案并优先实施。由于模式标本的残缺、原始描述的简略,在未来的物种分类研究中,植物分类学者必须认真考虑"产地模式标本"和"模式产地种群"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群体,"模式产地种群"不仅仅是模式标本的注脚和补充,它犹如地质学上的"金钉子",将为研究者提供最为权威和充分的形态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等研究信息,从而真正将物种分类研究从"故纸堆"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方伟 刘恩德馆藏植物标本与iFlora 被引量:2 2013年 构建准确、有效的物种遗传信息库并运用其作为主要的物种鉴定检索数据库,是新一代植物志(iFlora)与传统植物志的本质区别。采集并准确鉴定数以万计的植物样品用于建立遗传信息库存在一定困难,随着遗传信息获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馆藏植物标本成为获取遗传信息的重要补充,并具有提升遗传信息库建设速度和可靠性的较大潜能。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和实验室多年工作实践,论述了植物标本作为iFlora物种遗传信息提取材料的可行性和不可替代性;总结了标本遗传信息提取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阐述了使用馆藏标本特别是利用模式标本材料构建遗传信息标准库对iFlora构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方涛 曾春霞 杨俊波 李德铢关键词:植物标本 遗传信息 物种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