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1BXW005)

作品数:4 被引量:134H指数:4
相关作者:孙玮李梦颖张昱辰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主义
  • 2篇西化
  • 2篇民社
  • 2篇民族
  • 2篇民族主义
  • 2篇公民
  • 2篇公民社会
  • 2篇共同体
  • 2篇城市
  • 1篇异地高考
  • 1篇影像
  • 1篇灾难
  • 1篇社会化
  • 1篇社会化媒体
  • 1篇象片
  • 1篇媒体
  • 1篇可见性
  • 1篇火灾
  • 1篇公共
  • 1篇公共领域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孙玮
  • 2篇张昱辰
  • 1篇李梦颖

传媒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新闻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镜中上海:传播方式与城市被引量:30
2014年
本文以上海城市影像为经验材料,讨论影像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对人与城市的关系进行了怎样的颠覆与重构,其中,特别关注后现代的信息方式与主体的新型关系。本文认为,影像在两个向度上改变了人与城市的关系。"再现"模式使得媒介影响了人们对于城市的认知;"拟仿"模式则将自身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影像作为一种中介化的传播媒介,既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方法与工具,也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方式。由此,传播的内涵也从传递信息、促进交往、建构意义的工具性内容,扩展为本体论意义上的人类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
孙玮
关键词:影像
上海城市共同体的传媒建构——以11.15火灾为例
本文以'想象的共同体'为基本概念,描述和阐释11.15火灾后传媒对上海城市共同体的建构。研究发现,此次火灾后各方力量塑造了'合法性认同''拒斥性认同'和'规划性认同'三种认同,它们共同推动着上海城市共同体的建构。'合法性...
张昱辰
关键词:民族主义公民社会
文献传递
“上海再造”:传播视野中的中国城市研究被引量:23
2013年
在不断升温的中国城市研究中,传播学基本处于缺席状态。然而传播的各个面向——信息传递、公共交往、意义生成等等,都在现代城市的情境中得到彰显。以"上海再造"的研究为例,无论是城市物理空间的更新,还是城市精神文化的重构,在具象空间再生产和抽象精神新阐发两个方面,传播的视野都可能提供别开生面的阐释。
孙玮
“可见性”:社会化媒体与公共领域——以占海特“异地高考”事件为例被引量:77
2014年
以占海特"异地高考"事件为经验材料,讨论社会化媒体如何通过"可见性"拓展了公共领域的内涵与意义:新媒体环境中的传播现实,打破了将媒介视为提供信息、生产现实、达成共识的功能性机构的惯常理解;社会化媒体展现的可见性,使话语导向的"理性言说"和视觉导向的"自我表演"得以整合,从而充分展现出差异化的话语,并使得差异合法化,不但拓展了公共领域的内涵,也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播、媒介与社会的关系;传播由社会结构中的一种功能转化为构成社会的基础要素。
孙玮李梦颖
关键词:可见性社会化媒体公共领域
灾难、传媒与上海城市共同体建构——以11.15火灾为个案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以"想象的共同体"为基本概念,描述和阐释11.15火灾后传媒对上海城市共同体的建构。研究发现,此次火灾后各方力量塑造了"合法性认同""拒斥性认同"和"规划性认同"三种认同,它们共同推动着上海城市共同体的建构。"合法性认同"试图连结官方诉求和民间诉求;"拒斥性认同"通过划分边界,使共同体想象更加清晰;"规划性认同"则试图突破民族国家叙事,塑造具有城市地方主义特点的集体记忆。然而,传媒建构的上海城市共同体,依然存在局限性和遮蔽性。
张昱辰
关键词:民族主义公民社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