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先正达农业科教及农村发展基金项目

作品数:10 被引量:96H指数:6
相关作者:冯佰利朱瑞祥赵如浪薛少平刘鹏涛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保护性耕作
  • 5篇土壤
  • 5篇黄土高原
  • 4篇玉米
  • 4篇春玉
  • 4篇春玉米
  • 2篇水稻
  • 2篇农田
  • 2篇噻虫嗪
  • 2篇耕作
  • 2篇春玉米田
  • 1篇稻蓟马
  • 1篇稻瘟
  • 1篇稻纵卷叶螟
  • 1篇秧苗
  • 1篇秧苗素质
  • 1篇养分
  • 1篇杂交
  • 1篇杂交中稻
  • 1篇中稻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作者

  • 5篇冯佰利
  • 4篇赵如浪
  • 4篇朱瑞祥
  • 3篇刘鹏涛
  • 3篇薛少平
  • 2篇马志卿
  • 2篇张小东
  • 2篇高金锋
  • 1篇徐芦
  • 1篇蒋树怀
  • 1篇屈洋
  • 1篇慕芳
  • 1篇冯涛
  • 1篇刘月仙
  • 1篇王鹏科
  • 1篇孙平阳
  • 1篇李延玲
  • 1篇苏旺
  • 1篇米晓
  • 1篇杨有刚

传媒

  • 2篇植物保护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噻虫嗪种子处理防治水稻蓟马及其对秧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研究噻虫嗪种衣剂的科学合理施用技术,旨在解决传统施药过程中劳动强度大的问题。2010—2012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索噻虫嗪种子处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噻虫嗪不同剂型(70%WS、30%FS)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浸种或浸种包衣处理后,其抗寒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该药剂对出苗率、成苗率以及对成苗后的水稻秧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25 g/L咯菌腈FS中加入30%噻虫嗪FS能有效控制稻蓟马为害,播后23-30天的卷尖率为2.00%-24.77%,明显低于不施药处理(41.33%-88.87%)。
唐涛刘都才刘雪源马国兰
关键词:噻虫嗪种子处理稻蓟马秧苗素质抗寒能力
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药剂防治新技术被引量:2
2009年
2006—2007年,在桃江县稻瘟病重发区应用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药剂防治新技术防治两优0293大田生育期主要病虫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防控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危害,对大部分病虫防效好于常规施药技术,且比常规施药技术减少农药用量42.38%~68.59%、增产2.46%~118.00%;其中施用52.5%丙环唑.三环唑悬乳剂处理对稻瘟病的防效高、增产增效明显。
唐涛刘见平刘都才魏昌贵肖放华
关键词:超级杂交中稻病虫害防效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春玉米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为了探索黄土高原春玉米区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理化特性变化,测定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处理第二年春玉米生长不同时期农田土壤容重、水分和养分变化。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处理在玉米生长前期0-10 cm土壤容重呈下降趋势且小于传统耕作,但后期增加幅度较大;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能显著增加玉米生长前期表层0-60 cm和后期100-200 cm土壤含水量,有较好保水、蓄水作用;保护性耕作下表层0-20 cm土壤养分指标除全磷外,均表现为稳定升高趋势,且能有效提高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低于传统耕作,但变异系数较小。
刘鹏涛冯佰利慕芳苏旺徐芦蔡晓青刘月仙朱瑞祥薛少平
关键词: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土壤容重土壤水分
噻虫嗪不同施用技术对水稻苗期生长的风险评估被引量:1
2014年
2010~2012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估了30%噻虫嗪FS单用种子处理和与25 g/L咯菌腈FS混用种子处理及喷雾处理对水稻出苗、成苗及早期秧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30%噻虫嗪FS处理水稻种子,无论是先包衣、后浸种催芽,还是先浸种催芽、后包衣,对出苗率、成苗率及对成苗后的水稻秧苗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0%噻虫嗪FS与25 g/L咯菌腈FS混用浸种包衣处理或喷雾处理,对水稻苗期生长均无不良影响。以上结果说明30%噻虫嗪FS对水稻的安全性好,可用于水稻生产。
唐涛刘都才刘雪源马国兰彭亚军
关键词:噻虫嗪水稻施用技术安全性
黄土高原春玉米田不同耕作处理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一年一熟春玉米区不同耕作处理对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春玉米品种"沈玉17"为供试作物,采取保护性耕作(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传统耕作(CT)3种耕作模式栽培。第2年,分别于播种前(04-17)、拔节期(06-03)、抽雄期(07-16)和成熟期(09-15)用土钻取0~20cm土样,测其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探索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NT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TS条件下,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上升时期出现较晚;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抽雄期最高;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在拔节期显著高于NT和CT耕作模式。3种耕作模式下,土壤脲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能由于受土壤水热状况和通气等因素影响,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土壤酶活性最高值出现的时期不同。【结论】保护性耕作有提高土壤酶活性的趋势。
刘鹏涛赵如浪冯佰利朱瑞祥薛少平高金锋马志卿刘月仙寇秀李延玲
关键词:黄土高原春玉米保护性耕作土壤酶活性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田春玉米生物学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于2006-2010年,在黄土高原中部高原沟壑区,研究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春玉米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处理下春玉米在各关键生育时期次生根条数、株高、茎粗、穗位叶面积和农田生物量积累均较高,保护性耕作+植保防治处理下春玉米各生育时期均以保护性耕作处理下的BJG处理(保护性耕作+先正达包衣种子+金都尔耕杰植保碎秆浅旋秸秆全程覆盖)最高。耕作模式和植保防护措施对春玉米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指标影响较大,BJG和CC处理(保护性耕作+市售包衣种子+常规植保)与BO处理(保护性耕作+市售包衣种子+无杂草防治)、CK处理(传统耕作+市售包衣种子+无杂草防治)穗长差异极显著(P<0.01),保护性耕作下各处理间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保护性耕作增产明显,平均春玉米单株和大田产量增产幅度均高达25.31%,BJG处理春玉米单株和大田产量较BO和CK处理增产幅度分别达36.17%和41.48%。
孙平阳赵如浪刘月仙高金锋王鹏科朱瑞祥冯佰利
关键词:春玉米保护性耕作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春玉米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试验以传统耕作(CT)为对照,连续3 a研究了保护性耕作(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处理下黄土高原春玉米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处理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春玉米生育期推进呈上升趋势,其中收获后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明显;保护性耕作使得土壤碱解氮有向表面富集的趋势,保护性耕作下土壤速效磷略显增加趋势,其中在玉米收获后表现较明显,且较TS和CT处理差异显著;速效钾含量保护性耕作处理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但有增加趋势。
赵如浪刘鹏涛冯佰利张小东马志卿薛少平蔡晓青刘月仙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春玉米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旱地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特性变化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以春玉米品种沈玉17为材料,设置保护性耕作(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传统耕作(CT)3种耕作方式,通过多年定位试验,研究黄土高原旱塬地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NT与TS和CT相比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干筛法分析结果表明,0-30 cm深度,NT处理粒径〉0.25mm的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均显著高于TS和CT处理。湿筛法分析结果表明,水稳性团聚体MWD在0-10 cm深度为NT〉TS〉CT,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0-20 cm深度,NT处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均低于CT处理。保护性耕作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团聚体的稳定性,而传统耕作则由于人为扰乱土层结构,降低了土壤团聚体数量和稳定性。
赵如浪冯佰利蒋树怀张小东屈洋蔡晓青朱瑞祥
关键词: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团聚体
土壤浅深松联合松耕机设计和浅松土试验被引量:21
2012年
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为了使浅松作业不搅乱上下土层,降低对土壤的扰动,提供理想的种床,增加施水播种灌水下渗深度,减少水份蒸发和覆膜施水播种的白色污染,并增加土壤深松深度,减少机具进地次数,设计一种具有往复插土式浅松功能,还可进行土壤深松作业的浅深松联合松耕机。设计浅松刀具结构,建立刀具可靠工作的绝对运动数学模型。经试验知:若土壤浅松后碎土系数大于90%,土壤堆密度小于1.22 g/cm3,上下土层不被搅乱,且玉米施水播种时,水入渗深度比普通旋耕法对应值至少增加19.3%,则刀具前后两次合理的切土距离应小于30 mm。
杨有刚张宏冯涛林前国薛铭哲李峥贺卫米晓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松土
氟虫双酰胺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2010和2012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探索了氟虫双酰胺种子包衣处理、喷雾处理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实际防治效果。2010年试验结果表明,24%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种子包衣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较好,且持效期长。2012年试验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不同剂型(20%悬浮剂、20%水分散粒剂)喷雾处理能有效防控该害虫危害,且持效性长达28d,药后7~28d卷叶防治效果分别为75.72%~97.21%、79.71%~97.43%;同时,该药剂对稻纵卷叶螟低龄及高龄幼虫的杀灭效果高,药后7~21d防治效果大于92%。
唐涛刘都才刘雪源马国兰
关键词:氟虫双酰胺稻纵卷叶螟剂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