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02573)
- 作品数:9 被引量:105H指数:6
- 相关作者:佘守章闫焱许学兵许立新陈勇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麻醉深度的影响及相应EC_(50)和脑BIS_(50)的测定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内泊酚靶控输注(TCI)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测定意识丧失及体动反应消失时相应丙泊酚将就室浓度(EC50)和BIS50的值。方法择期全麻手术女性45例(ASAⅠ~Ⅱ级),病例来自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5例,分别以舒夯太尼0、0.12、0.24μg/L作持续靶控输注,6rain后3组皆以0.6mg/L启动丙泊酚靶控,并按0.3mg/L递增丙泊酚。记录BIS基础值、舒芬太尼达效应室浓度后的BIS值、丙泊酚递增后的BIS和警觉镇静评估法(OAA/S)评分及挤压三角肌反应;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为0.9、1.5、2.1mg/L时,挤压三角肌后BIS的增加量;丙泊酚注射痛情况;测定意识丧失及体动反应消失时相应的EC50、EC95、BIS50、BIS95结果B、C组BIS值在舒芬太尼输注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丧失时A、B、C组的内泊酚EC50/EC95分别为1.9/2.4、1.6/2.1、1.4/1.9mg/L;BIS50/BIS95分别为64/55、69/61、72/59。体动反应消失时A、B、C组的丙泊酚EC50/EC95分别为3.0/3.7、1.4/2.0、0.9/1.4mg/L;BIS50/BIS95分别为49/40、74/62、84/75。丙泊酚EC为0.9、1.5、2.1mg/L时,三角肌挤压刺激的BIS增加量,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0.12μg/L、0.24μg/L靶控不会引起BIS值显著变化,而与丙泊酚联合使用时可降低意识丧失、体动反应消失时的丙泊酚EC50同时相应BIS50有所上升;且舒芬太尼可以明显降低刺激所导致的BIS增加量,减少丙泊酚注射痛现象。
- 韩光炜佘守章邬子林
- 关键词: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深度
- 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异丙酚不同镇静深度下半数有效的浓度、脑电双频指数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测定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异丙酚靶控输注清醒镇静时患者不同镇静深度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半数有效BIS(BIS50)和半数有效AAI(AAI50)。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45例,ASAⅠ级。腰麻阻滞完善后,异丙酚靶控输注清醒镇静,以患者OAA/S评分为镇静指标,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不同镇静深度(OAA/S评分)的EC50、BIS50和AAI50。结果患者OAA/S4分时EC50为0.6μg/ml、BIS50为85和AAI50为72,OAA/S3分时EC50为1.0μg/ml、BIS50为75和AAI50为59,OAA/S2分时EC50为1.3μg/ml、BIS50为67和AAI50为39,OAA/S1分时EC50为1.6μg/ml、BIS50为61和从AAI50为30,OAA/S0分时EC50为2.5μg/ml、BIS50为41和.AAI50为12。结论EC50、BIS50和AAI50对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期间清醒镇静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 陈勇佘守章闫焱许学兵
-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异丙酚靶控输注EC50半数有效浓度
- 不同浓度七氟醚吸入对患者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6年
- 目的研究吸入不同浓度七氟醚全麻诱导对患者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6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研究比较3组患者吸入七氟醚4%(A组)、6%(B组)和8%(C组)浓度的诱导时间、诱导质量、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的差异。并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患者入睡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 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C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45.5±4.4)s要明显短于A组(78.1±8.3)s和B组(55.2±6.9)s(P<0.05),患者入睡时间C组(93.0±10.7)s也明显快于A组(148.4±13.8)s和B组(102.0±8.9)s(P<0.05)。OAA/S评分为3分时,C组的B IS值为(74.1±3.8),AAI值为(37.2±4.2);C组诱导前后MAP下降和HR增快,且部分患者波动较大(P<0.05)。C组呼吸暂停发生率(30%)要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单纯吸入七氟醚诱导患者入睡快,临床推荐吸入浓度为6%,其可提供良好的麻醉质量,且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小。
- 程傲冰佘守章王淼许立新刘继云闫焱索琨
- 关键词:麻醉吸入七氟醚麻醉深度
- 芬太尼对咪唑安定镇静患者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双频谱指数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观察芬太尼 (Fen)对咪唑安定 (Mid)镇静患者镇静程度、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双频谱指数的影响。方法 40例 (ASAⅠ~Ⅱ级 )听力正常患者入手术室监测记录安静平卧 10min后 (T0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EPindex)、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基础值。然后顺序静注Mid -Fen(间隔时间 5min) ,观察记录Mid0 0 6mg/kg后 3 ,5min(T1,2 )、静注Fen 4μg/kg后 3min(T3 )、5min(T4)等时点AEPindex ,BIS ,MAP和HR值 ,并于上述时点进行改良OAA/S镇静评级。结果 静注Mid后 5min患者OAA/S镇静评级迅速下降 ,3 7 5 %患者意识消失 ;AEPindex ,BIS ,MAP值也逐渐下降 (T1,2 与T0 相比 ,P <0 0 1) ,而HR无明显变化。静注Fen后MAP继续下降 (T3 ,4与T1,2 相比 ,P <0 0 5~ 0 0 1) ,HR显著下降 (T3 ,4与T2 相比 ,P <0 0 1) ,4例 (10 % )出现心动过缓 ;此期间患者OAA/S镇静评级继续下降 ,但AEPindex及BIS无明显变化 (T3 ,4与T2 相比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Fen进一步加深Mid镇静患者镇静程度 。
- 许学兵佘守章闫焱许立新
- 关键词:芬太尼咪唑安定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诱导插管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4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的变化 ,评价其用于临床麻醉深度监测的有效性。方法 ASAⅠ~Ⅱ级 ,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 4 0例。依次给予咪唑安定 0 0 6mg/kg、芬太尼 4 μg/kg、丙泊酚 0 5mg/kg、维库溴铵 0 1mg/kg诱导后 ,行气管插管。观察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时及插管后 1~ 5分钟等 8个时点的AEPI、BIS、HRV、SEF及MAP、HR和RPP的变化。结果 诱导后各观察指标较诱导前的基础值均有所降低 ,插管后BIS、HRV、SEF等指标均在 5分钟内回复至插管前水平 ,AEP在第 3分钟即可回复至插管前水平 ,插管前后几项观察指标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 AEPI、BIS、HRV、SEF均能有效反映插管的应激反应。AEPI较其他几项指标更为迅速灵敏 。
- 闫焱佘守章许学兵董源洪
-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指数麻醉深度监测听觉诱发电位麻醉深度气管插管
- BIS和AEPI监测镇静深度的评价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在丙酚靶控镇静深度的临床价值。方法45例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需丙泊酚镇静病人,ASAⅠ级,腰麻平面确定后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结果(1)丙泊酚镇静期BIS、AEPI逐渐降低,苏醒期逐渐升高(P<0.01),而AEPI则在意识转换过程中变化更敏感(P<0.01)。(2)在丙泊酚镇静期和苏醒期BIS、AEPI与丙泊酚EC密切相关。(3)在丙泊酚镇静期,联合监测当BIS≤63和AEPI≤30时敏感度即可达100%。结论BIS和AEPI是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良好指标,BIS和AEPI联合监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度。
- 陈勇佘守章闫焱许学兵许立新
-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双频指数丙泊酚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脑电双频指数靶控输注镇静丙泊酚
- SNAP^(TM)用于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评价新型麻醉深度监测仪SNAPTM用于瑞芬太尼 -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期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ASAⅠ~Ⅱ级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 6 0例 ,年龄 2 1~ 6 5岁 ,随机分为 3组 :SNAPTM组 (S组 )、BIS组 (B组 )和对照组 (C组 ) ,每组 2 0例。设定诱导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浓度为 4ng/ml和 3μg/ml。术中丙泊酚浓度根据SNAP值 (5 5 )或BIS值 (5 0 )调节 ,对照组则根据血压变化调节。术毕前 15min调节SNAP值至 0 5或BIS值至 6 0。观察全麻诱导插管期、维持期及恢复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SNAP或BIS的改变 ,并记录术毕停药后麻醉恢复时间 (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 )。结果 S组和B组较C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 :S组为 (4 3± 1 2 )mg/ (kg·h) ,B组为 (4 4± 1 1)mg/ (kg·h) ,C组为 (6 7± 1 1)mg/ (kg·h) (P <0 0 0 1)。S组和B组恢复期比C组明显缩短 :其睁眼时间分别为 (4 3± 1 1)min、(4 5± 2 8)min、(10 2± 3 8)min ;拔管时间分别为 (9 6± 1 3)min、(10 3±1 5 )min、(15 5± 1 8)min(P <0 0 0 1)。 3组术中MAP总体有下降趋势 ,但C组需升压药处理的病例 (6 0 % )多于S组 (15 % )和B组 (2 0 % ) (P <0 0 1)。结论 SNAPTM和BIS一样都能有效地用于瑞芬太尼
- 涂学云佘守章许立新闫焱许学兵刘继云
-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SNAP麻醉深度监测全凭静脉麻醉靶控输注BIS
- 右旋美托咪啶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国人颈内动脉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27
- 2005年
-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国人颈内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年青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Dex镇静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输注负荷剂量Dex0.4μg/kg(5min内)后以0.4μg/(kg·h)维持30min,C组输注生理盐水对照。监测所有患者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lineARXIndex,AAI)、MAP、HR、SpO2、PETCO2、OAA/S和Ramsay镇静评分,并采用AU4型彩色多普勒仪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血流速率、血流量。连续记录基础值(T0),负荷剂量后即刻(T1),以及持续泵注Dex后5,10,15,20,25,30min(T2~7)上述各项指标。结果Dex负荷剂量输注后以及维持期间,镇静效应明显,BIS和AAI比基础值分别降低17.0%~30.9%(P<0.05)及30.1%~43.4%(P<0.05);OAA/S和Ramsay镇静评分也明显降低(P<0.05)。Dex负荷量输注后患者颈总动脉血流速率、血流量先明显增加(P<0.05)后逐渐回落;持续输注25min后患者颈内动脉血流速率、血流量比基础值降低17%~21%(P<0.05);期间患者HR和MAP与比基础值均引起无临床意义的降低(P<0.05);所有患者无明显呼吸抑制。结论Dex负荷剂量0.4μg/kg继以0.4μg/(kg·h)维持输注对国人产生明显镇静,同时减少颈内动脉的血流量。
- 佘守章许学兵李慧玲吴戴红莫世湟
- 关键词:右旋美托咪啶动脉血流量彩色多普勒仪血流速率颈内动脉动脉内径
- 腰硬联合麻醉下异丙酚镇静的剂量效应特征及可行性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定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镇静的药效学特征及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和镇静深度半数有效量的测定。方法选择43例择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ASAⅠ级),腰麻阻滞完善后,丙泊酚TCI镇静,靶控血药浓度最初设定为0.5μg/ml,以患者OAA/S平分为镇静指标,计算不同镇静深度(OAA/S评分)的半数有效EC(EC50)、半数有效BIS(BIS50)、半数有效AAI(AAI50),并观察对循环和呼吸的变化。结果患者OAA/S4分时丙泊酚EC50、BIS50和AAI50分别为0.57μg/ml、89和73,OAA/S3分时丙泊酚EC50、BIS50和AAI50分别为1.01μg/ml、75和61,OAA/S2分时丙泊酚EC50、BIS50和AAI50分别为1.31μg/ml、67和43;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不同深度对循环和呼吸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性。结论EC50、BIS50和AAI50的测定为国人腰硬联合麻醉下丙泊酚TCI镇静提供了浓度和药效学数据,腰硬联合麻醉下丙泊酚TCI镇静是安全可行的。
- 陈勇佘守章闫焱
-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异丙酚镇静靶控输注镇静半数有效量药效学特征靶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