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02BS123)

作品数:7 被引量:83H指数:5
相关作者:孙成禹张玉华倪长宽万学娟李胜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地震波
  • 2篇地震反射
  • 2篇震波
  • 1篇弹性波
  • 1篇弹性介质
  • 1篇地层
  • 1篇地震勘探
  • 1篇地震勘探技术
  • 1篇动校正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油气勘探工作
  • 1篇粘弹性
  • 1篇粘弹性介质
  • 1篇粘弹性模型
  • 1篇正演
  • 1篇正演方法
  • 1篇数据特征
  • 1篇频散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7篇孙成禹
  • 2篇倪长宽
  • 2篇万学娟
  • 2篇张玉华
  • 1篇王学彩
  • 1篇杜世通
  • 1篇印兴耀
  • 1篇张玉亮
  • 1篇李胜军

传媒

  • 2篇石油物探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石油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年份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线性过渡层复合体的地震反射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速度在某一方向上呈线性连续变化的地层称为线性过渡层。2个或2个以上速度梯度不同的线性过渡层的组合。即为线性过渡层复合体。从弹性动力学理论出发,讨论了由2层过渡层构成的复合体的反射滤波特点, 推导了2层不同速度梯度的过渡层夹在2个均匀层中所构成的复合界面的反射滤波特性公式。通过一系列组合形式的数值试验,给出了它们的滤波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的速度梯度及组合方式分别表现出低通、高通和带通的性质,它们对应着不同的沉积环境。据此可以从滤波特性来判断沉积类型,还可以结合振幅谱中零点的间隔和第一个零点的位置推断该地层的厚度。
孙成禹张玉华王学彩
关键词:弹性波非均匀介质反射波
非零炮检距菲涅耳带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菲涅耳带是衡量地震横向分辨率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水平界面和倾斜界面两种情况下的非零炮检距菲涅耳带方程进行了理论推导,给出了相应的数值算例,指出了菲涅耳带在非零炮检距情况下表现为椭圆的性质,并对非零炮检距情况下地震绕射波能量的主要分布范围做了定量阐述。研究结果表明,炮检距是影响菲涅耳带椭圆大小和形状的主要因素,炮检距越大,椭圆面积越大,离心率也越大。界面倾角对椭圆大小和形状的影响相对微小可以忽略不计,但界面倾角却是影响椭圆中心位置偏离反射点程度的主要因素,倾角越大,椭圆中心在反射点下倾方向上偏离得越远。这一结论对于指导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和资料处理参数的选择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对常规意义下菲涅耳带概念的扩充。
孙成禹
关键词:菲涅耳带地震勘探技术油气勘探工作
平面波在粘滞性界面上的反射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当介质中存在按照一定方向排列的裂隙时,会在该区域形成接触程度不好的界面.当有地震波传播时,界面两侧的质点不再满足位移连续的条件,位移差与该点的应力有关.从而引起质点间的滑动,形成粘滞性界面.界面的这种特性可以用切向柔量和法向柔量来表示,柔量值越大,界面的接触程度和质点位移的连续性都越差.文中详细推导了平面波在粘滞性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系数公式,通过数值算例证明了粘滞性界面上的反射系数与入射波频率有关的性质.并说明了界面的粘滞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反射波的AVO特性.且当平面P波入射时,法向柔量对反射P波和转换波的影响均大于切向柔量的影响.
孙成禹张玉亮万学娟
关键词:地震波
广角地震反射数据特征及校正方法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本文从Zoeppritz方程出发,讨论了广角地震反射数据的振幅和相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选用单一界面模型和薄储层模型,说明广角反射与小角度反射在地震道集上的主要区别,进而阐述了广角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和相位校正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校正方法。通过对一个四层介质模型的广角反射道集进行时差校正和相位校正,分析了均方根速度等因素对校正效果的影响,并对校正后的道集做了叠加。经理论研究和模型试验分析,得出了广角地震数据校正的特点和值得注意的问题,为广角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孙成禹倪长宽李胜军张玉华
关键词:广角反射ZOEPPRITZ方程相位校正
弱连接界面地层地震反射波场的正演方法被引量:5
2007年
当介质中存在按照一定方向排列的裂隙时,会形成弱连接界面。地震波传播时,界面两侧的质点不再满足位移的连续性条件,位移差与该点的应力呈线性关系。界面的这种弱连接特性可以用法向柔量和切向柔量来表示,柔量值越大,界面的接触程度和质点位移的连续性就越差。讨论了界面柔量对PP反射波的影响,并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法向柔量对反射系数的影响大于切向柔量;建立了基于反射率法的弱连接界面地层地震反射波场正演方法;通过用正演方法合成的(τ,p)域地震记录,讨论了含有弱连接界面模型的波场特征,给出了(τ,p)域波场的动校正方法。模拟试验和动校正结果说明方法正确可行。
孙成禹万学娟倪长宽
关键词:动校正
平面声波在粗糙界面上的反射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基于有关粗糙界面的Rayleigh假设,讨论了平面声波按余弦规律快速变化的小尺度粗糙界面上的反射特征.研究表明:这类界面与位于该位置的一个过渡地层的作用相当.该过渡层的厚度为粗糙界面的起伏幅度,速度和密度为上下两层介质相应量的平均值.研究了埋藏很深的微粗糙界面所引起的地震反射(绕射)波的频散特性和走时的构成,即包含零炮检距反射时间、正常时差和界面粗糙时差三部分内容.该粗糙时差与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无关,与绕射波的阶次有关,绕射波尾随在反射波之后以某一固定的时差出现.且只有当界面的粗糙波长与地震波的波长相当时,才能观测到这类绕射波.该结论为粗糙界面地震反射资料的处理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孙成禹杜世通
关键词:地震反射频散
三参数常Q粘弹性模型构造方法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目前通常采用的粘弹性模型在描述介质品质因子对频率的依赖关系方面存在不足,与实际观测结果不符.基于介质的粘弹性理论,提出了一种使用3个粘弹性参数在给定频带内构造常Q值粘弹介质模型的数值方法.该方法较好地描述了品质因子对频率的非依赖性,可以从理论上较准确地对实际介质的粘弹性对地震波场的影响进行研究,相对于其它的常Q模型,本方法减少了所需的参数,简化了问题的求解.结合数值算例,分析了该方法的精度和适用范围,并通过几种不同粘弹模型中地震波传播时频谱和波形的变化,简要说明了介质的粘滞性对地震波的影响.
孙成禹印兴耀
关键词:粘弹性介质品质因子地震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