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773168)

作品数:29 被引量:125H指数:5
相关作者:周激流林锋严斌宇卢苇何坤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网络
  • 11篇传感器
  • 10篇传感器网
  • 10篇传感器网络
  • 9篇感器
  • 9篇传感
  • 8篇无线传感
  • 8篇无线传感器
  • 7篇无线传感器网
  • 7篇无线传感器网...
  • 6篇路由
  • 5篇图像
  • 4篇无线
  • 4篇DT
  • 3篇信任模型
  • 3篇图像去噪
  • 3篇去噪
  • 3篇路由协议
  • 3篇MSN
  • 2篇多媒体传感器

机构

  • 28篇四川大学
  • 5篇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 22篇周激流
  • 15篇林锋
  • 6篇严斌宇
  • 5篇卢苇
  • 5篇何坤
  • 4篇丁跞
  • 3篇白林林
  • 3篇刘昶
  • 3篇刘方圆
  • 2篇苟旭
  • 2篇李睿
  • 2篇张永齐
  • 2篇王伟
  • 1篇詹晓倩
  • 1篇陈黎
  • 1篇郑靓
  • 1篇邓勇
  • 1篇高朝邦
  • 1篇宁磊
  • 1篇李夏

传媒

  • 11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计算机测量与...
  • 2篇计算机工程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计算机应用研...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自动化学报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计算机与数字...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A-means聚类算法的Sweep Coverage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改进Sweep Coverage机制在真实场景中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Sweep Coverage机制(cluste-ring-based sweep coverage,CBSC),该机制引入一种自适应的聚类算法A-means(self-adaptiveK-means algotithm)来控制节点的移动。实验结果表明,在真实的监控场景中,CBSC机制较以往的覆盖机制取得了更好的性能表现。
刘晨光林锋周激流
关键词:移动控制聚类K-均值
一种基于TinyOS的容延迟移动传感器网络协议栈
2009年
容延迟移动传感器网络DT-MSN是指部署在多个移动物体上的传感器节点所组成的稀疏网络.在DT-MSN中,不存在稳定的端到端的多跳路径,基于多跳路径的传统数据传输模式不再适用,这使得DT-MSN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数据传输模式.由于这一独特的数据传输模式,传统网络协议栈无法用于DT-MSN,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inyOS的DT-MSN协议栈.该协议栈不仅描述了一种通用的DT-MSN网络架构,而且采用了分层结构和模块化的设计,使得DT-MSN研究人员不仅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具体的功能模块,还可以根据需要重用现有的功能模块.基于该协议栈架构我们对其进行了实现,并引入了具体的数据传输机制.
丁跞林锋周激流
关键词:协议栈TINYOS
基于统计估计的图像边缘检测被引量:4
2010年
针对传统的基于微分边缘检测算法的噪声鲁棒性较差这一问题,分析了图像边缘形成机理,依据统计估计评价准则,提出一种基于统计估计的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将像素点的圆形邻域沿θ方向分割成2个半圆,分别计算出2个半圆内像素样本的均值和方差,分析2个半圆内样本统计估计的有效性,进而排除噪声和纹理对边缘检测的影响.根据边缘两侧像素样本的统计估计偏度呈屋脊形分布的特点,对边缘进行细化和连接,以无噪声Canny算子检测得到的边缘作为先验知识,运用条件概率建立边缘检测评价函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统计估计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精度和噪声鲁棒性.
周激流詹晓倩何坤刘昶
关键词:边缘检测无偏估计有效性均值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任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的信任模型作为密码技术的有效补充,在抵抗内部攻击、识别故障节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应用于安全路由、安全数据融合等,用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公平性;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信任模型的特性,详细介绍了信任模型的评价指标;选取4种典型的信任模型进行评述,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比较;最后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进行后续研究的切入点。
刘方圆严斌宇张永齐卢苇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信任模型信任值信誉值评价指标
构建能量敏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任模型
2012年
为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中构建一个高效、可扩展和安全的信任模型,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信任模型,并提出了一种能量敏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任模型.该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风险信誉关系模型,并将剩余能量因素推广到信任值中,将通信信任和能量信任结合在一起,全面的考虑了网络的安全因素,建立了一个更加安全、可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实验和分析证明,该模型较其他模型,能够更快的识别出恶意节点,在节点交易成功率和网络系统信息的安全性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张永齐严斌宇白林林卢苇
关键词:通信安全交易成功率
基于最小支配集组簇的MF路由协议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容延迟移动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投递率、降低平均延迟和能量消耗,提出一种改进的Message Ferry(MF)路由协议MF-MDS。该协议采用最小支配集对网络中的普通节点进行组簇。在NS-2上进行的仿真实验证明MF-MDS在投递率和平均延迟上明显优于传统的MF协议。
吴柏君林锋周激流
关键词:MESSAGE
一种间歇性连通移动网络(ICMN)MAC协议的优化机制
2009年
间歇性连通移动网络(Intermittently Connected Mobile Networks,ICMN)是指在大多数时候不存在一条从数据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即使存在路径,该路径也因网络环境或节点移动而极不稳定,难以维持的无线移动网络。提出了一种在ICMN中基于节点连接时间的MAC协议优化机制,从而使得改进后的传统无线移动网路的MAC层协议在ICMN下实现快速的数据传输。并通过仿真对这种优化机制进行了分析。
李夏周激流林锋
基于优先级的WMSN区分服务路由算法被引量:1
2016年
提出一种基于区分服务(Diffserv)的QoS路由算法。该算法利用两种方式保证传输的QoS需求:一是在转发数据包时,以不同的概率公式选择路径;二是使用强占性优先排队模型处理节点缓存中不同类型的数据包。仿真实验显示,该路由算法能保证不同种类数据包的QoS需求,平衡网络的能量消耗,同时延长网络的生存周期。
邓达徐鹏
关键词:服务质量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
一种基于风险评价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任模型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任模型未考虑风险因素,导致不能有效处理恶意节点攻击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风险评价的信任模型(Risk evaluation based trust model,RBTM)。RBTM的框架由检测模块、信任计算模块和决策模块组成,并考虑上下文因素的影响。计算信任度时同时考虑推荐信誉值和风险值的影响;风险值的计算借用风险评估函数和风险信誉调节函数实现。研究结果表明:RBTM能够有效抵抗恶意节点的攻击,与已有的信任模型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敏性,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对恶意行为的检测成功率,可以使节点之间更有效地建立信任关系。
严斌宇刘方圆董敏坚周激流卢苇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信任模型
基于NS的DT-MSN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011年
容延迟移动传感器网络(Delay Tolerant-Mobile Sensor Network,DT-MSN)是一种将传感器节点部署在多个移动物体上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由于DT-MSN中节点移动性和稀疏的网络密度,使得DT-MSN对MAC具有特殊的要求,这使得现有的Ns(Network Simulator)仿真平台不能较好的对DT-MSN进行仿真.首先分析了现有NS仿真平台不能完成DT-MSN的MAC协议仿真的原因,再结合DT-MSN对MAC的特殊要求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NS的仿真平台.为了验证该仿真平台的正确性,本文使用该仿真平台对DT-MSN进行了仿真,并搭建了一个DT-MSN的实验平台,在相同的网络环境下将仿真与实际网络的性能进行了对比.
李春燕林锋周激流丁跞
关键词:NS仿真平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