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2104110018)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曹雅明杨志蕃庞维刘军刘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疟疾
  • 3篇细胞
  • 3篇免疫应答
  • 2篇原虫
  • 2篇约氏疟原虫
  • 2篇疟原虫
  • 2篇小鼠
  • 2篇脑型疟
  • 2篇脑型疟疾
  • 2篇TH1免疫应...
  • 1篇地塞米松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原虫感染
  • 1篇约氏疟原虫感...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疟原虫感染
  • 1篇维生素D

机构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沈阳军区总医...

作者

  • 5篇曹雅明
  • 3篇杨志蕃
  • 2篇庞维
  • 2篇刘军
  • 1篇李莹
  • 1篇延娟
  • 1篇孙晓丹
  • 1篇郑丽
  • 1篇潘艳艳
  • 1篇冯辉
  • 1篇刘飞

传媒

  • 3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口服维生素D对实验性脑疟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2015年
维生素D(VD)为固醇类衍生物,除发挥抗佝偻病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主要研究VD对实验性脑疟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伯氏疟原虫(P.b ANKA)感染前给予VD,可降低C57BL/6小鼠发生脑型疟疾的风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VD预处理后,脾脏中髓样树突状细胞(CD11c+CD11b+)和浆样树突状细胞(CD11c+B220+)百分率明显降低,CD11c+MHCII+细胞、CD11c+TLR4+细胞和CD11c+TLR9+细胞的百分含量也显著减少。由此提示,预防性口服VD可抑制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对脑型疟疾的发生具有一定预防作用,为新型抗疟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杨志蕃庞维郁春云吕衍民曹雅明
关键词:脑型疟疾免疫调节树突状细胞
地塞米松对P.y17XL感染DBA/2小鼠早期免疫应答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感染DBA/2小鼠早期免疫应答的调节效应机制。方法 6~8周、雌性DBA/2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腹腔接种1×106P.yl7XL寄生的红细胞,实验组于感染后第1和2天尾静脉给予地塞米松处理。动态观察各组感染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生存率;于感染后第0天、3天和5天分别提取小鼠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DCs)亚群(髓样树突与浆样树突)百分比及功能分子的表达,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10的分泌水平;Griess反应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正常感染组相比,地塞米松处理组:①生存率明显降低;②感染后第3和5天脾细胞中两种树突状细胞亚群水平以及DCs表面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CD4+CD25+Foxp3+T细胞仅于感染后第3天降低,而第5天之后则明显升高;③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10、NO的产生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地塞米松由于显著抑制DBA/2小鼠抵御P.y17XL感染保护性免疫应答的建立,从而致其死亡。
杨志蕃延娟刘军孙晓丹郑丽曹雅明
关键词:疟疾约氏疟原虫地塞米松DBATH1免疫应答
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巨噬细胞的作用地位研究
2012年
目的固有免疫在疟疾急性期感染中的保护性作用地位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巨噬细胞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oelii 17XL)感染中的作用地位。方法雌性BALB/c小鼠在感染-2、0d腹腔注射氯磷酸脂质体(clodronate liposomes,300μL/只/次),建立巨噬细胞消除模型。对照组小鼠在同时点注射同体积PBS脂质体。随后,小鼠腹腔注射1×106 P.y17XL寄生的红细胞。计数原虫血症和观察生存率。ELISA法检测脾培养上清IFN-γ和IL-10水平,Griess法检测NO(NO2-)水平。脾细胞流式细胞术(FACS)染色,计数F4/80+巨噬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巨噬细胞消除组原虫血症峰值提前出现,较对照组死亡时间提前。在感染0、3、5d,巨噬细胞消除组脾巨噬细胞占脾细胞百分含量和绝对值均明显降低。脾培养上清中IFN-γ、IL-10和NO分泌水平明显下降。巨噬细胞消除后加速P.y17XL感染BALB/c小鼠的感染进程且明显影响疟疾感染的最终结局。结论巨噬细胞在P.y17XL感染BALB/c小鼠中发挥重要的免疫保护作用。
冯辉潘艳艳李莹曹雅明
关键词:巨噬细胞固有免疫应答
L-精氨酸对实验性脑型疟疾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疟疾流行区,L-精氨酸(L-Arg)被认为是一种对疟疾患者安全有效,能逆转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药物。实验主要研究L-Arg对实验性脑型疟疾的作用特点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在伯氏疟原虫(P.b ANKA)感染后给予L-Arg,C57BL/6小鼠的原虫血症水平降低,但存活时间却缩短。LArg处理后,脾脏中CD4+T-bet+IFN-γ+Th1细胞百分率显著性增加,同时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以及NO水平也显著性提高。然而,L-Arg处理后未见Treg细胞的百分率及IL-10的显著性变化。由此提示,L-Arg通过增加小鼠的Th1应答,在脑型疟疾发生时加速小鼠的死亡。因此,应重新评估L-Arg对脑疟的防治效果。
杨志蕃庞维杜云婷曹雅明
关键词:疟疾L-精氨酸TH1免疫应答调节性T细胞
TLR4激活剂对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外源性给予LPS,探讨TLR4在疟疾感染早期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及其免疫调节作用。通过Plasmodium yoelii 17XL感染的BALB/c小鼠建立鼠疟模型并在感染前给予LPS,于感染第0、3和5天制备脾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TLR4+DCs和Tregs百分含量;ELISA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0水平。结果显示,LPS处理能够显著延长宿主生存期,降低原虫血症水平,同时显著提升脾上清中的IFN-γ水平,降低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在感染早期,LPS处理可诱导Th1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明显遏制P.y 17XL红内期疟原虫的感染进程。
吕衍民郁春云刘飞刘军曹雅明
关键词:保护性免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