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939)

作品数:16 被引量:187H指数:10
相关作者:郭晓东郭晓东杨帆孙亭方黄振飞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骨折
  • 10篇髋臼
  • 7篇内固定
  • 7篇内固定器
  • 7篇固定器
  • 7篇钢板
  • 6篇髋臼骨
  • 6篇髋臼骨折
  • 6篇骨折固定
  • 6篇骨折固定术
  • 6篇固定术
  • 5篇钢板治疗
  • 2篇入路
  • 2篇入路治疗
  • 2篇锁定钢板
  • 2篇髂腹股沟
  • 2篇髋臼双柱骨折
  • 2篇微创
  • 2篇解剖锁定钢板
  • 2篇累及

机构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安阳市第三人...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8篇郭晓东
  • 6篇郭晓东
  • 6篇杨帆
  • 4篇孙亭方
  • 4篇黄振飞
  • 4篇陈开放
  • 3篇段德胜
  • 3篇于凌佳
  • 2篇邵增务
  • 2篇刘佳
  • 2篇曲延镇
  • 2篇崔巍
  • 2篇姬彦辉
  • 1篇柳昊
  • 1篇杨亮
  • 1篇杨述华
  • 1篇吴永超
  • 1篇郑启新
  • 1篇张卫国
  • 1篇张永飞

传媒

  • 9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Journa...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一体化髋臼四方区阻挡钢板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应用一体化髋臼四方区阻挡钢板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优缺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使用一体化髋臼四方区阻挡钢板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4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26~75岁,平均53.2岁;均为Letournel-Judet分型的双柱骨折,其中11例合并无后脱位的后壁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8~19 d,平均10.3 d。手术均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满意复位后以一体化髋臼四方区阻挡钢板同时固定髋臼前柱、四方区和后柱骨折。术后采用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120~320 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700~1600 ml,平均980 ml;一体化髋臼四方区阻挡钢板术中无需再次塑形,与骨表面均贴服良好。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期间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5个月,平均3个月。Matta影像学评估显示解剖复位7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2例,优良率85.7%(12/14);末次随访时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12~18分,平均16.9分,其中优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5.7%(12/14)。术中1例患者分离精索时出现约1 cm腹膜破裂,即刻缝合修复;1例术后出现闭孔神经麻痹,未作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随访时麻痹症状缓解;余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双柱骨折采用一体化髋臼四方区阻挡钢板可以同时对前柱、四方区和后柱整体进行固定,无需塑形,骨折复位固定效果良好,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姚升陈开放万意州王玉龙曾练朱丰照刘佳杨亮郭晓东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器
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在髋臼前壁骨折合并前柱骨折中的应用
2018年
目的探讨新型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髋臼前壁骨折合并前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5例髋臼前壁骨折合并前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5-65岁,平均41.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5d,平均3.2d。患者均行高位髂腹股沟入路,采用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同时固定髋臼前壁和前柱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erle d'Aubign6-Postel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5例患者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个月。手术时间60~130min,平均96min。术中出血量100~800ml,平均230ml。术中选择性使用自体血回输,其中仅1例输异体血400ml。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2.9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1例;Mede d'Aubigne-Postel评分为15~18分,平均17.1分,其中优4例,良1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随访6个月麻痹症状缓解。术后无一例出现感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同时累及髋臼前壁及前柱的骨折,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可以通过单一钢板同时固定髋臼前壁及前柱,骨折复位固定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黄振飞陈开放于凌佳孙亭方熊泽康郭晓东
关键词:髋臼
3D打印个性化体外导板辅助经皮微创置钉治疗骨盆髋臼骨折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体外导板辅助经皮微创置钉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采用经皮微创置钉治疗的39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个性化体外导板分为两组:体外导板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为(46.3±18.2)岁;骨盆骨折17例,髋臼骨折4例。徒手置钉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为(43.8±12.2)岁;骨盆骨折14例,髋臼骨折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累计透视次数、导针调整次数、骨折复位质量、螺钉穿出率、功能评定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39例患者术后获9~13个月(平均11.6个月)随访。体外导板组和徒手置钉组分别置入42、35枚螺钉。体外导板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3.8±22.2)min]、术中累计透视次数[(29.6±10.7)次]、导针调整次数[(1.8±1.2)次]显著少于徒手置钉组患者[(73.8±22.6)min、(54.6±16.5)次、(9.8±2.8)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螺钉穿出率、骨折复位满意率、末次随访时Majeed骨盆功能评分结果及改良Merled'Aubigné&Postel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徒手置钉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单侧足背麻木,3个月时症状消失。结论3D打印个性化体外导板辅助置钉能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置钉精度,为骨盆、髋臼骨折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姚升郭晓东刘佳杨帆陈开放朱丰照熊泽康
关键词:骨盆髋臼骨折
硬脊膜或脊髓切开减压治疗脊髓损伤后广泛水肿伴或不伴髓内血肿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 探讨硬脊膜或脊髓切开减压治疗脊髓损伤后广泛水肿伴或不伴髓内血肿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采用硬脊膜或脊髓切开减压治疗脊髓损伤后广泛水肿伴或不伴髓内血肿的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3~69岁,平均39.1岁.16例有脊柱骨折脱位,9例有单侧或双侧关节突绞锁,12例有椎间盘损伤.水肿部位:颈髓18例,胸腰髓3例;水肿范围为2~4个节段者17例,超过4个节段者4例.血肿部位:颈髓4例,胸腰髓1例;血肿范围为1~2个节段.结果 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脊髓损伤加重、椎动脉损伤及椎间盘突出加重.术后2周MRI示脊髓广泛水肿信号消失,脑脊液信号连续性恢复.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A级者6例,术后分级未见好转,感觉平面下降2~4个节段,部分上肢肌力恢复1~2级;B级10例,7例提高为C级、2例提高为D级、1例提高为E级;C级5例,4例提高为D级、1例提高为E级.5例髓内血肿患者ASIA分级A级2例,感觉平面下降2个节段,部分上肢肌力恢复1级;B级2例,1例提高为C级、1例提高为D级;C级1例,提高为D级.结论 对脊髓损伤后脊髓广泛水肿伴或不伴髓内血肿者,硬脊膜切开和适当的脊髓切开能够缓解动静脉受压,减轻继发性损伤,为抢救患者创造条件,有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曲延镇罗政郭晓东崔巍孙亭方黄振飞吴永超邵增务
关键词:脊髓损伤
组合式钢板治疗累及前柱、前壁的髋臼骨折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组合式钢板治疗同时累及前柱、前壁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应用组合式钢板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同时累及前柱、前壁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22~69岁,平均55.4岁;其中3例合并后半横断骨折,6例合并后柱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5~12 d,平均7.2 d。12例患者均行高位髂腹股沟入路,采用组合式钢板同时固定髋臼前壁和前柱骨折。术后采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3个月;出血量200~1 200 ml,平均560 ml;手术时间88~190 min,平均102 min;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5~4.5个月,平均2.9个月。末次随访时Matta影像学评估,解剖复位7例(58.3%,7/12),满意复位3例(25%,3/12),不满意复位2例(16.7%,2/12),满意率为83.3%(10/12);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12~18分,平均16.1分,其中优8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10/12)。1例患者术中分离腹膜时造成腹膜破裂,即刻缝合修复;1例术后出现闭孔神经麻痹,未作特殊处理,术后1年随访时麻痹症状缓解。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腹股沟疝、伤口感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同时累及前柱和前壁的髋臼骨折,采用组合式钢板可以实现髋臼前壁及前柱的整体联合固定,骨折复位固定效果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杨帆黄振飞陈开放姚升朱丰照曾练郭晓东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器
髋臼四方区组合钢板治疗髋臼双柱骨折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 探讨髋臼四方区组合钢板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采用髋臼四方区组合钢板治疗15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26~68岁,平均42.8岁;均为Letournel-Judet分型的髋臼双柱骨折,其中4例合并无后脱位机制后壁骨折。术前均采集患者DICOM格式骨盆CT薄层扫描数据,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患者骨盆模型,充分了解骨折情况及特点,并将健侧半骨盆进行镜像打印,然后在镜像打印半骨盆模型上,模拟髋臼四方区组合钢板安放,钢板塑形备用。手术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满意复位后依次置入预弯好的弓状缘内侧钢板(主板)、耻坐钢板、髂坐钢板,分别固定前、中、后三柱,其中耻坐钢板、髂坐钢板分别与主板相组合。结果 手术时间100~24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600~1 500 ml,平均850 ml;手术切口长度9~13 cm,平均11 cm;术中骨折满意复位后,置入预弯钢板,钢板与钢板、钢板与骨面均贴服良好。术后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评价,15例患者中,优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6.7%(13/15)。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分,为12~18分,平均16.4分,其中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0%(12/15)。结论 髋臼四方区组合钢板治疗髋臼双柱骨折,一方面可阻挡四方区内侧移位,另一方面可牢靠固定完全漂浮的后柱及坐骨体;该钢板为多维度框架固定,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满意。
陈开放杨帆郭晓东熊泽康姚升朱丰照Drepaul Deepak孙亭方姬彦辉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器
髋臼四方区组合钢板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有效性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初步探讨髋臼四方区组合钢板结合术前3D打印技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8月-2017年6月收治的8例老年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60~68岁,平均64.2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4例,“T”形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2例,其中3例合并后壁骨折。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仿真骨盆模型,模拟髋臼四方区组合钢板的放置,钢板塑形备用。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术中依次安放弓状缘内侧钢板、中柱钢板(耻坐钢板)、后柱钢板(髂坐钢板),分别固定前、中、后三柱,其中中柱钢板、后柱钢板均与弓状缘内侧钢板相组合。骨折复位后,内固定安放均一次完成。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按改良Merle d'Aubign6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分。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平均6.8个月。手术切口长度8~12cm,平均10cm。手术时间100—18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350—1000ml,平均600ml。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评价:优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7/8。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优4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6/8。术中无一例出现医源性血管损伤、腹股沟疝或肺栓塞,术后无一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髋臼四方区组合钢板由内向外的固定模式更加符合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臼四方区骨折;再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规划,可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陈开放杨帆郭晓东朱丰照姚升周锦鸽
关键词:髋臼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缺损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因创伤、感染因素造成的胫骨骨缺损的2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加密闭信封方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PRP联合骨搬移组(简称PRP组)15例及单纯骨搬移组13例。PRP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40.9岁;平均骨缺损长度7.1cm;创伤性6例,感染性9例。骨搬移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37.7岁;平均骨缺损长度6.5cm;创伤性3例,感染性10例。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 of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分类评价骨愈合及下肢功能情况,并记录两组外固定支架指数(患者佩戴外固定支架的时间除以骨搬移长度或骨延长长度)、并发症及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价]等。结果PRP组和骨搬移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1.8个月和23.2个月。PRP组15例骨缺损均愈合,愈合时间为平均183.2d;骨搬移组13例患者中,11例骨缺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218.6d,2例骨缺损未愈合,经再次手术打通髓腔,植骨后愈合。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第1天,PRP组(3.33±2.58)分,骨搬移组(4.46±2.73)分;第7天,PRP组(2.67±2.09)分,骨搬移组(3.00±2.20)分;术后两周,PRP组(1.46±1.77)分,骨搬移组(2.62±2.72)分;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外固定支架指数,PRP组为(37.9±7.7)d/cm,骨搬移组为(46.9±13.7)d/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ASAMI评价骨折愈合情况,PRP组9例评价为优,5例为良,优良率为93.3%(14/15);骨搬移组7例评价为优,3例为良,优良率为76.9�
于凌佳陈开放黄振飞熊泽康姬彦辉孙亭方郭晓东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伊利扎罗夫技术
腓骨近端截骨术后膝关节三维运动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手术前后在平地行走中的三维运动学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9月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腓骨近端截骨患者7例,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49岁~71岁,平均(61±11)岁,于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对比手术前后患者在正常平地行走时股骨相对胫骨的运动学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平均随访(6.9±0.3)个月。在步态周期内,与术前比较,腓骨近端截骨术后患者的矢状面屈伸运动[术前(18±14)°,术后(27±15)°,t=68.535]、水平面内外旋转运动[术前(6.3±2.1)°,术后(0.8±2.5)°,t=-38.841]以及前后运动[术前(-0.3±0.5)cm,术后(-0.5±0.6)cm,t=4.301]、上下运动[术前(0.02±0.29)cm,术后(-0.14±0.17)cm,t=24.546]、内外移动[术前(-0.3±0.4)cm,术后(-0.7±0.4)cm,t=6.738]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可明显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运动学表现。
段德胜陈开放郭晓东张攀张永飞
关键词:截骨术膝关节
CXCL12 G801A Polymorphism and Cancer Risk: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2015年
Many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XCL12 G801 A polymorphism and cancer risk, with conflicting results. In this study, we tried to clarify the possibility that this polymorphism may increase cancer risk by conducting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Pub Med and EMbase were searched for case-control studies regarding the association of the gene polymorphism and cancer risk. Data were extracted and odds ratios(ORs)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95% CI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strength of the association. Heterogeneity among articles and publication bias was also assess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isk for cancer was found(A vs. G: OR=1.26, 95% CI=1.13-1.40, P〈0.01; AA+AG vs. GG: OR=1.33, 95% CI=1.16-1.52, P〈0.01). In subgroup analysis, statistically elevated cancer risk was found in both Asian and Caucasian populations(for Asian, AA+AG vs. GG: OR=1.74, 95% CI=1.22-2.47, P〈0.01; for Caucasian, AA+AG vs. GG: OR=1.24, 95% CI=1.09-1.42, P〈0.01). Our result indicated that CXCL12 G801 A polymorphism is a risk factor for cancer. To validate the finding, further large-size case-control studies are warranted.
孟丹邬引翔Vidhi Heerah彭双褚梦迪徐永健熊维宁许淑云
关键词:CXCL12POLYMORPHISMMETA-ANALYSI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