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BC713808)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桂英刘力肖繁荣陈文霞王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机械工程
  • 3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分子
  • 2篇单分子
  • 1篇单分子探测
  • 1篇延迟时间
  • 1篇衍射
  • 1篇衍射极限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显微镜
  • 1篇原子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远场
  • 1篇生物光
  • 1篇生物光子
  • 1篇生物光子学
  • 1篇受激
  • 1篇受激发射
  • 1篇全内反射
  • 1篇显微镜
  • 1篇脉冲
  • 1篇脉冲宽度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5篇王桂英
  • 4篇刘力
  • 2篇王金媛
  • 2篇陈文霞
  • 2篇肖繁荣
  • 2篇王琛
  • 1篇徐至展
  • 1篇付国

传媒

  • 2篇激光与光电子...
  • 2篇光学学报
  • 1篇生命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离焦系统下的单分子三维取向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提出了一种新思路来确定单分子的三维取向,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成像的基础上,在显微镜的油镜上加一个水层,水和油的折射率不同造成光程差,产生离焦,利用全内反射产生隐失波激发了单分子的纵向分量,并在探测器前增加了一个分光镜,把光路分成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光,使得探测器上的光场分布包含单分子三维取向的信息。推导了隐失场激发的偶极矩光场在探测器上的光强分布表达式,通过分析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光在探测器上的不同的强度分布,来判断单分子偶极矩的三维取向。
王金媛王琛刘力王桂英
关键词:原子与分子物理全内反射
分子生物光子学的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标记技术的进步,光学成像和分析有了很快的发展,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有所突破,展现了良好的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分子生物探测中光子学的情况,简介了几种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探测方法,着重阐明了与生化技术密切相关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荧光相关光谱显微术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王桂英付国徐至展
关键词:生物光子学单分子探测
受激发射损耗荧光显微镜的模型设计及参量优化被引量:5
2006年
受激发射损耗荧光显微镜利用荧光饱和和激发态荧光受激损耗的非线性关系,通过限制损耗区域,可突破远场光学显微术的衍射极限分辨力并实现三维成像。基于对粒子速率方程组的修正,建立了描述荧光团各能级粒子数概率时间特性的模型,并定义了时间平均损耗效率判据。采用高斯函数模拟两束入射激光脉冲通过对模型的数值计算,模拟了激发脉冲的SIED激光脉冲的光强、脉冲宽度以及两束光的延迟时间等参量与损耗效率之间的关系,并获得了各参量的最佳值,优化了损耗效率,为提高系统分辨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陈文霞肖繁荣刘力王桂英
关键词:光强脉冲宽度延迟时间
利用受激发射损耗(STED)显微术突破远场衍射极限被引量:7
2005年
远场光学显微镜受衍射极限分辨率的限制,而近场光学显微镜南于缺乏层析能力,则无法实现超分辨的三维成像。研究了既可突破远场光学显微术的衍射极限分辨率又可实现三维成像的成像技术——受激发射损耗(STED),综述了STED的分辨率与STED光的光强、延迟时间、光斑空间分布等主要参数的关系.以及该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陈文霞肖繁荣刘力王桂英
关键词:衍射极限光学显微术受激发射远场近场光学显微镜
单分子三维取向的探测方法
2006年
三维取向是单分子的一个重要特性,单分子三维取向研究是近年来对单分子研究的又一热点。综述了基于远场扫描的三种探测方法,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进行单分子三维取向检测所存在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王金媛刘力王琛王桂英
关键词:单分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