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W031)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黄景春师静涵程彦霞朱易安吕海龙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小说
  • 2篇信仰
  • 2篇神仙
  • 2篇古代小说
  • 1篇帝王
  • 1篇叙事
  • 1篇叙事传统
  • 1篇演进
  • 1篇阴阳
  • 1篇阴阳五行
  • 1篇遮蔽
  • 1篇神话
  • 1篇神仙思想
  • 1篇诗歌
  • 1篇史通
  • 1篇抒情
  • 1篇情感
  • 1篇嬗变
  • 1篇伪作
  • 1篇文化

机构

  • 8篇上海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黄景春
  • 1篇朱易安
  • 1篇程彦霞
  • 1篇吕海龙
  • 1篇王婷婷
  • 1篇李翰
  • 1篇师静涵
  • 1篇刘亮
  • 1篇郑艳

传媒

  • 3篇上海大学学报...
  • 2篇民俗研究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民族艺术
  • 1篇民间文化论坛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秦汉魏晋神仙思想的继承与嬗变——兼谈小南一郎“新神仙思想”说存在的问题被引量:5
2010年
仙人以长生不死为主要特征,信仰者相信通过修炼服药可以达到长生不死的目标。早期传说中的仙人都变形飞升,东汉以后很多仙人则居住名山或优游人间,葛洪称之为地仙。地仙不仅长生不死,还享受各种世间快乐。我国神仙思想从来不强调学仙者的身份,所以既没有基于英雄崇拜的"古代神仙思想",也没有基于祖灵崇拜的"新神仙思想"。小南一郎新旧神仙思想的提法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误解之上,应予以批评和纠正。
黄景春
关键词:仙人
对《老学庵续笔记》真伪的质疑
2009年
《老学庵续笔记》未在绍定元年和《老学庵笔记》一起刊刻,《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中也未见著录,很可能是1345年以后由其他人伪托陆游所作。"续笔记"中的4则——"白打"、"退红"、"王元之诗"、"刘太简荐苏洵"都存在明显的错漏。"白打"是蹴鞠游戏中的一种,宋代非常流行,而"续笔记"的作者却不知晓;"退红"是染色的意思,且陆游本人也在诗歌创作中使用过"退红"这个词,而"续笔记"却误解为"粉红色";"续笔记"作者对王元之诗中"和莺吹折数枝花"一句之理解胶柱鼓瑟且极为浅陋;另外"续笔记"还将"雷太简"误为"刘太简",并对苏轼父子妄加批评。"续笔记"体现出来的学术水平较低,且与陆游本人的诗作和生平有矛盾之处,当系伪作。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今人点校的《老学庵笔记》一书,未能对"续笔记"的真伪加以甄别,应属失误。
刘亮
关键词:伪作
古代小说与民间信仰的互渗互动——兼谈文学与宗教的融通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神灵信仰与叙事原本一体,当把二者区分为宗教和文学然后讨论它们的关系时,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互渗互动十分频密。古代小说的发展和演变离不开对民间信仰及其叙事的辑录、加工和改编,相当多的小说主要是对神仙故事的演绎,描写的神仙妖鬼既是文学形象也是民间神灵。有些时候,小说文本与民间信仰的经卷、小说人物与民间神灵只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不同称呼而已,其功用和意义是相互重叠的。宗教从文学中汲取艺术成就,文学从宗教中汲取思想资源,文学与宗教的融通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黄景春
关键词:古代小说民间信仰
柳毅:从小说人物到民间神灵被引量:3
2012年
《柳毅传》是唐代李朝威的一篇传奇小说,它借用"人传神书"的情节框架,融入"龙女报恩"母题故事,塑造出柳毅、龙女等人物形象。后来柳毅故事被反复改编,宋代成为艺人说书的题目,剧作家还将它改编成戏曲,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上不断融合创新,从而扩大了柳毅故事的影响,并推动了对柳毅的神化。柳毅信仰主要分布在泾河流域、洞庭湖地区、太湖地区、山东潍坊等地,其中以洞庭湖流域最为集中。在传承过程中,柳毅信仰形成了一些共同特点。
黄景春师静涵
关键词:戏曲改编
古代小说中的器物精怪及其民俗文化分析
2011年
精怪信仰是我国民俗信仰的一个方面,也是民众宗教观念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器物精怪属于精怪族群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是由人造物件幻化而成的自主且具有灵性的生命个体。古代文献中描写的器物精怪具有类似于人的思想、情感、生活等,但它也作祟于人,并遭到人的厌镇和剿灭。器物精怪的特点既来自于原始性宗教思维观念的形塑,也受佛道二教的侵染,并包含着古代文人的创作意识。在统治力量和正统宗教的长期围剿下,器物精怪被异端化,而人们对待器物精怪的态度又彰显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张扬。
郑艳
汉武帝:从历史人物到小说形象被引量:8
2009年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帝王,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都很多。与史书记载突出他的军国大事不同,民间传说主要讲述他求仙和婚姻家庭方面的逸闻趣事。道士小说对民间传说加以改造,把他塑造成因放纵嗜欲而求仙失败的典型人物。汉武帝形象转变是汉魏时期盛行的天人感应说、神仙信仰以及道教对传说合目的改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汉武帝由历史人物到传说人物再到小说人物的形象转变过程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性。
黄景春
关键词:汉武帝历史人物传说人物小说形象
晚清宗宋诗派对韩愈及其诗歌的新阐释被引量:3
2009年
晚清宗宋诗派以苏轼、黄庭坚为发始,将宋诗的体派传统上溯至韩愈,再由韩愈推源至杜甫,从而完成了唐宋一体的诗学思想的构建,打破了明以来诗坛崇尚盛唐的主流局面,重新确立了韩愈在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同时宗宋诗派对韩愈诗歌中折射出来的儒家正统思想、人格魅力以及诗歌风格进行了新的阐释,赋予了韩愈及其诗歌较为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精神。宗宋诗派对韩愈及其诗歌多层面的阐释,不仅凸显了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使韩愈的儒家生命哲学的价值在晚清内忧外患的特定语境中重新彰显出来,从而也传达了宗宋诗人求变求新的诗学主张以及关怀现实的忧患意识和除弊去疾的革新意识。可以说,宗宋诗人是通过对韩愈诗歌的阐释来张扬自己的诗学观念和政治理念的,而韩愈诗歌则因宗宋诗人的阐扬而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
朱易安程彦霞
关键词:诗歌
论“文史两分”认识的三阶段——兼论《史通》在此过程中的理论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汉之前,文史一体。《史记》以后,至魏晋迄唐,文史两分。与之相对应,人们对文史异辙过程的认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论家将重藻饰、押韵、抒情的诗赋类为主的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史作品区分开来。第二阶段,史学家将史著为主的叙事性作品和文学作品分离。第三阶段,人们对以史著为主的叙事性作品自身即史著和小说的分离,有了较为准确的认识并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在对文史两分认识逐步深入、细化的过程中,刘知几的《史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吕海龙
关键词:《史通》
散文叙事传统中的情感层面及其演进
2010年
叙事与抒情作为两种文学传统,既有各自的特色以及代表性的典型样式,又互相交融、影响。情感可以包含于事中,也可以凭借于事上,从叙事的角度来看,情感本身也是一客观事件。叙事情感可以偏向于理性、智性,也可以偏向于主观感性,都与写作主体密切相关。情感层面在叙事中的突出乃至成为叙事的目的,最终使历史叙事、诸子叙事走向文学叙事。
李翰王婷婷
关键词:叙事抒情情感文学传统
中国古代对火浣布之认知史考察被引量:2
2011年
火浣布是有悖于日常经验的神奇事物,中国古人先是怀疑它的存在,后来尝试用神秘文化对其进行"合理化"解释。汉魏时期的方士化文人依据神话观念,认为它产自昆仑山;依据神仙观念,认为它是神仙奇物;依据阴阳五行观念,认为它是南方炎火之地的产物。道教理论家试图阐释火浣布所包含的神仙信息,认为它是神仙实有和神仙降临的证据。宋代以后,人们在较多接触火浣布的基础上对它的耐火矿物纤维的性质有所认识,然而附着其上的神秘文化观念对于认识其真相起到遮蔽作用。直到近现代西方科学知识传入,才完全清除这些神秘文化观念,最终完成了对火浣布真相的揭示。
黄景春
关键词:神话阴阳五行神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