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水平特色法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程(无)

作品数:2 被引量:171H指数:2
相关作者:孙万怀卢恒飞杨兴培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高水平特色法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刑法
  • 1篇虚假
  • 1篇虚假信息
  • 1篇寻衅滋事
  • 1篇谣言
  • 1篇正当
  • 1篇正当防卫
  • 1篇秩序
  • 1篇实证
  • 1篇实证评估
  • 1篇司法
  • 1篇网络谣言
  • 1篇公共秩序
  • 1篇恶意
  • 1篇防卫
  • 1篇防卫过当
  • 1篇刺杀

机构

  • 2篇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

  • 1篇卢恒飞
  • 1篇杨兴培
  • 1篇孙万怀

传媒

  • 1篇法学
  • 1篇东方法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刑法应当理性应对网络谣言——对网络造谣司法解释的实证评估被引量:146
2013年
网络造谣司法解释对侮辱、诽谤等罪名的规定只是入罪标准的细化,而以寻衅滋事罪处理网络谣言则是一个突破,寻衅滋事罪所具有的口袋性特征使其能对网络谣言无所不包地一网打尽,导致刑法的规范性、协调性进一步丧失,致使公民的言论表达权已经受到实质的损害,也导致司法实践处理程序和处理结果的飘忽不定。对网络虚假信息处理实践的偏差一方面是规范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有对规范本身的误读。虚假信息应当理解为没有根据的信息,应具备无根据性、具体性、可信性和关联性。公共场所实际上是一个空间范畴的概念,尽管许多人将空间区分为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但实际上只是将"空间"一词虚拟化理解,网络虚拟空间不具有空间的基本属性。公共秩序是指公众生活的平稳和安宁,公共秩序严重混乱是指公众日常生活被迫中断或不能正常进行的状况。网络空间不是公共场所,网络空间秩序、道德秩序以及国家形象都不属于公共秩序。对虚假信息的"明知"应是"确实知道",而不包括"可能知道"。对"恶意"的强调形式上有利于缩小犯罪圈,但现实可能导致削弱对明知的认定,无视构成要件的规范性要求。
孙万怀卢恒飞
关键词:网络谣言寻衅滋事虚假信息公共秩序恶意
刺杀辱母者案的刑法理论分析与技术操作被引量:25
2017年
山东聊城刺杀辱母者案在当下所引起的议论高潮,恰恰反映了有些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远离了现代社会的司法公正观念,远离了刑法规范评价的技术要求,也远离了人民群众的常情、常理和常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历史、法制和人性的深处探讨这类案件的不足之处。在于欢案的刑法分析过程中,应坚持规范评价为先、为主的法治要求和司法原则;于欢虽然不能对已经停止的强制猥亵和侮辱行为进行无限防卫,但仍可以对正在进行的非法拘禁行为进行一般正当防卫;于欢致人死伤的行为由于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可以成立正当防卫的过当;由于正当防卫可以阻却犯罪故意的成立,所以于欢致人死亡的行为可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刑事司法活动必须高度重视正当防卫在实践中的运用,并且通过精益求精的技术运用,对属于正当防卫的适当行为进行合法的认定给予出罪化处理。
杨兴培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