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7DFC31670)

作品数:18 被引量:150H指数:7
相关作者:刘志东舒乐新宋西卫刘睿李楠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中药化学与分析重点实验室沈阳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黄芩
  • 5篇黄芩苷
  • 4篇LABRAS...
  • 3篇丹酚酸
  • 3篇丹酚酸B
  • 3篇灯盏
  • 3篇灯盏花
  • 3篇灯盏花素
  • 3篇制剂
  • 3篇体外
  • 3篇体外释放
  • 3篇桨法
  • 3篇酚酸
  • 2篇单向灌流
  • 2篇单向灌流法
  • 2篇在体肠
  • 2篇在体肠吸收
  • 2篇重量法
  • 2篇芒果苷
  • 2篇缓释

机构

  • 18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天津市中药化...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山东轻工业学...

作者

  • 17篇刘志东
  • 5篇舒乐新
  • 5篇宋西卫
  • 4篇武昊昀
  • 4篇刘睿
  • 4篇高国义
  • 4篇李楠
  • 3篇李自强
  • 3篇张欣华
  • 3篇张伯礼
  • 3篇解江纯
  • 3篇李琳
  • 2篇王颖
  • 2篇何新
  • 2篇高秀梅
  • 2篇赵启铎
  • 2篇赵诤
  • 1篇田慧
  • 1篇柳占彪
  • 1篇王涛

传媒

  • 6篇天津中医药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南药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促渗剂对黄芩苷离体鼠皮透过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辛酸/癸酸甘油酯(Lab)、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P)以及丙二醇(PG)对黄芩苷透皮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Lab、TransP和PG在不同浓度下,对黄芩苷离体鼠皮透过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3%TransP与5%PG的表观渗透系数增加了3.15和3.05倍,有差异(P<0.05),几种促渗剂对黄芩苷透过的增渗作用依次为3%TransP>5%PG>7%PG>5%TransP>7%TransP>3%PG>1%TransP>10%PG>5%Lab。[结论]3%TransP与5%PG的促渗效果比较明显,可进一步应用于黄芩苷透皮制剂中。
赵诤宋西卫刘志东
关键词:促渗剂黄芩苷
黄芩苷缓释片的研制及其体外释放度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建立黄芩苷缓释片释放度的紫外测定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并对影响释药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考察。[结果]羟丙甲纤维素(HPMC)的规格和用量对释药速率有显著影响,黄芩苷缓释片的体外释放曲线基本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该研究方法简便、快速,体外释放度显示黄芩苷缓释片处方设计比较合理,可进一步研发。
高国义刘志东赵诤
关键词:黄芩苷缓释片释放度
pH敏感型黄芩苷眼用原位凝胶剂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研究pH敏感型黄芩苷眼用原位凝胶剂。方法:采用桨法进行处方的体外释药试验,建立UV法测定体外释药量;应用离体角膜进行体外渗透试验,建立HPLC法测定离体角膜渗透量。结果:凝胶基质黏度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其拐点在pH 5.8~6.0之间;在一定范围内,亲水凝胶材料用量越大,凝胶基质的缓释作用越好;凝胶体外释放符合Ritger-Peppas方程;离体角膜渗透行为符合零级释放规律。结论:pH敏感型黄芩苷眼用原位凝胶剂达到了缓释释放的目的。
武昊昀刘志东李琳李楠郭倩潘卫三
关键词:黄芩苷体外释放
Labrasol对灯盏花素角膜透过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Labrasol对灯盏花素角膜透过率的影响,探讨其在眼用制剂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离体角膜渗透技术考察不同浓度的Labrasol对灯盏花素兔角膜透过率的影响。[结果]Labrasol质量浓度为0.5%、1.0%、1.5%、2.0%、3.0%时,使灯盏花素的表观渗透系数分别增加了2.41倍、4.11倍、4.18倍、4.14倍、2.86倍,与对照组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质量浓度为5.0%时未能显著增大灯盏花素的表观渗透系数(P>0.01)。[结论]质量浓度为0.5%~2%的Labrasol均能显著性的增加灯盏花素的角膜透过量,且对角膜无刺激性。
李楠李琳武昊昀赵海南刘志东
关键词:LABRASOL灯盏花素
芍药苷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1
2010年
[目的]研究芍药苷在不同温度及pH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不同温度及pH条件下,测定芍药苷在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结果]芍药苷在pH=9.0条件下,高于60℃在3h完全降解,在酸性条件下不降解。[结论]芍药苷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随温度的升高,降解加速。
解江纯刘志东田慧王颖
关键词:芍药苷温度PH稳定性
不同促渗剂对灯盏花素离体鼠皮透过行为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新型促渗剂Transcutol P(Trans P)、Labrasol(Lab)以及传统促渗剂丙二醇(PG)对灯盏花素透皮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Trans P、Lab和PG在不同浓度下,对灯盏花素离体鼠皮透过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5%Trans P、3%Trans P、3%PG、1%Trans P、与5%PG的表观渗透系数分别提高了2.54、2.01、1.64、1.51和1.47倍,有差异(P<0.05),几种促渗剂对灯盏花素透过的增渗作用依次为5%Trans P>3%Trans P>3%PG>1%Trans P>5%PG。结论:5%Trans P、3%Trans P、3%PG、1%Trans P、与5%PG的促渗效果比较明显,可进一步应用于灯盏花素透皮制剂中。
宋西卫王颖刘志东解江纯舒乐新
关键词:促渗剂灯盏花素透皮
新型制剂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2013年
中药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中药制剂现代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近三十年来,中国中药制剂学的理论和生产实践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多数中药制剂仍存在药效物质基础不清、质控水平低、制剂工艺相对落后等问题,影响了中药临床疗效、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因此,该项目针对中国传统中药制剂剂型落后的问题,结合国际制剂学发展趋势,将吸收促进技术、原位凝胶技术、纳米技术、缓控释技术等现代技术,运用到中药制剂学领域,设计了多种中药先进制剂,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升了传统制剂的技术水平,促进了多学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为开展中医药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中药制剂学制剂技术中药现代化生物利用度制剂工艺
药物溶出/吸收仿生系统研究丹酚酸B缓释片释放规律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应用药物溶出/吸收仿生系统(drug dissolution/absorption simulating system,DDASS)研究丹酚酸B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规律,为中药活性成分缓控释制剂的设计提供新技术。方法:分别采用DDASS法和我国药典收载的桨法对丹酚酸B固体制剂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SPSS软件对累积释放度进行释放模型拟合。改进DDASS装置使研究对象从药物固体粉末或颗粒剂扩展到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分别评价丹酚酸B缓释片DDASS改进前、后和桨法中释放规律的相关性。结果:丹酚酸B原料药及其缓释片在改进前DDASS模型中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方程;而丹酚酸B缓释片在改进后DDASS模型中释药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与桨法评价结果一致。DDASS改进前、后与桨法释药规律相关性水平r值分别为0.7884(r5,0.05r5,0.001)。结论:丹酚酸B缓释片释药规律研究显示改进后DDASS法与桨法之间存在更为显著相关性。较之桨法,DDASS法模拟了一个连续动态的、更接近人体消化道环境的释药过程,表明该法评价药物固体制剂释药特性研究的合理性,为药物剂型设计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李自强刘志东顾慧刘睿Haji Juma何新
关键词:桨法丹酚酸B缓释片
灯盏花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制备灯盏花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超声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峰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结果:制备的纳米粒的包封率为52.34%,平均粒径为(128±13)nmz,eta电位为-18.4mV,8h的体外累积释放为81.98%。结论:所用制备工艺简单,可用于制备灯盏花素固体脂质纳米粒。
舒乐新赵启铎武昊昀刘志东张欣华张锦玲
关键词:灯盏花素固体脂质纳米粒
丹酚酸B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被引量:32
2008年
目的:研究丹酚酸B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小肠吸收实验,利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丹酚酸B的浓度。结果:丹酚酸B浓度为24.63μg·mL-1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12.54μg·mL-1浓度比较,48.12μg·mL-1浓度时Sal B在空肠的Ka和Papp均显著降低[Ka:(2.13±0.50)×10-2vs(3.10±0.42)×10-2min-1,P<0.05;Papp:(2.07±0.49)×10-3vs(3.10±0.51)×10-3cm.min-1,P<0.05]。结论:丹酚酸B的小肠吸收存在高浓度饱和现象,且在全肠道吸收良好,且在小肠内无特定吸收部位,提示该药物适合制成日服2次的缓控释制剂。
刘睿刘志东张伯礼高秀梅张欣华
关键词:丹酚酸B小肠吸收单向灌流法重量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