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00511) 作品数:29 被引量:76 H指数:5 相关作者: 郑启新 吴永超 吴斌 宋玉林 郭晓东 更多>> 相关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材料在神经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综述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材料(self-assembling peptide nanofiber scaffold,SAPNS)的基础研究及其在神经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现状。方法广泛查阅近期国内外SAPNS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回顾和综合分析。结果SAPNS可促进神经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以及神经元轴突向外生长和延伸,促进ECM的合成并能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黏附和分化,很好地模拟了细胞在体内的生长环境。结论SAPNS是一种理想的基质材料,为损伤神经组织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 王佰川 邵增务关键词:神经组织工程 神经干细胞 多肽自组装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2007年 多肽自组装构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用以恢复神经组织的解剖结构,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对多肽自组装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宋玉林 郑启新关键词:自组装 神经组织工程 纳米纤维凝胶材料IKVAV多肽的自组装及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纳米纤维凝胶材料IKVAV多肽的自组装及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相容性,为其应用于神经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合成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进行自组装,用透射电镜检测。将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与BMSCs复合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Calcein-AM/PI染色计数活细胞比例,检测IKVAV多肽对BMSCs增殖和粘附的影响。IKVAV多肽可成功自组装成为纳米纤维凝胶,其与BMSCs复合培养细胞生长良好,活细胞数达90%以上,IKVAV多肽对BMSCs增殖没有影响,并可促进BMSCs的粘附。IKVAV多肽可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凝胶,并且与BMSCs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吴斌 郑启新 吴永超 郭晓东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 IKVAV 自组装 纳米纤维 神经组织工程 骨髓基质干细胞在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表面增殖、黏附及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复合的细胞假体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合成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进行自组装,用透射电镜检测。将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与BMSCs复合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alcein—AM/PI染色、CCK-8法、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IKVAV多肽对BMSCs增殖、黏附及向神经细胞方向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IKVAV多肽可成功自组装成纳米纤维凝胶,其与BMSCs复合培养细胞生长良好,活细胞数达90%以上,IKVAV多肽对BMSCs增殖没有影响,可促进BMSCs的黏附,并在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提高神经元分化比例。结论BMSCs在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材料表面可良好的增殖及黏附,并可提高其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神经元的分化比例。 吴斌 吴永超 郑启新 郭晓东关键词:骨髓细胞 纳米纤维 自组装 自组装IKVAV多肽纳米支架及其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应用自组装IKVAV多肽纳米支架与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DRGc)联合培养,观察其对DRGc的作用。方法:将多肽溶于0.1MNaOH溶液中,调整pH值为8.5,多肽浓度为0.01mg/μl,与等体积DMEM/F12混合触发多肽自组装为凝胶支架,透射电镜检测。采用原代分离培养方法获得DRGc单细胞悬液后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DRGc接种于凝胶支架表面,对照组接种于多聚赖氨酸表面,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生长情况,采用细胞计数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DRGc的存活和轴突生长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透射电镜下显示自组装凝胶支架为编织状纳米纤维。实验组和对照组中DRGc培养1d时平均轴突长度分别为43.8±10.4μm、33.4±5.75μm;培养14d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神经元数目分别为36.50±1.78个/视野、19.70±3.71个/视野,神经元所占比例分别为(43.60±4.83)%、(26.97±4.9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组装IKVAV多肽纳米支架能降低神经元的死亡率,并诱导轴突的发生和生长,具有支架及生物活性双重作用,可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邹枕玮 郑启新 吴永超 吴斌 宋玉林关键词:多肽 纳米 自组装 背根神经节 FGL多肽自组装纳米纤维与神经干细胞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FGL多肽组装纳米纤维和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固相法合成FGL多肽两亲性分子(FGL peptide-amphiphile,FGL-P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进行纯化和分析。加入0.1mol/LHCl于FGL-PA溶液,降低pH值引发其自组装,透射电镜观察自组装后的材料。取新生1d大鼠大脑皮质,培养大鼠NSCs,分别加入最终浓度为0、50、100、200、400mg/LFGL-PA,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FGL-P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NSCs分别加入分化培养基(对照组:DMEM/F12、2%B27和10%FBS)和含FGL-PA的分化培养基(实验组:DMEM/F12、2%B27、10%FBS和100mg/LFGL-PA)诱导分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FGL-PA对NSCs分化的影响。结果FGL-PA可自组装形成凝胶,透射电镜示其为纳米纤维,直径为10~20nm,长度可达数百纳米。加入各浓度FGL-PA48h后,当FGL-PA浓度为50、100、200mg/L时,吸光度(A)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s诱导分化培养14d,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对照组NSCs分化为神经元比例为46.35%±1.27%,实验组为72.85%±1.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L-PA能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张振兴 郑启新 吴永超 吴斌关键词:纳米纤维 生物材料 神经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2007年 神经组织工程运用于中枢神经损伤与疾病治疗,用以恢复病变或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神经支架材料发挥支撑与营养作用。对神经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宋玉林 郑启新关键词:神经组织工程 定向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建立一套系统的体外分离、培养及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从骨髓中分离出BMSCs,体外培养、扩增后,加以复合神经诱导剂进行诱导,诱导期间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诱导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人BMSCs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后,经复合神经诱导剂诱导48h后,部分细胞出现胞体收缩和突起伸出,呈现神经元细胞样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巢蛋白或鼠抗人神经丝单克隆抗体阳性,兔抗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结论本实验成功培养并诱导人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实验方法。 程朝辉 郑启新 吴永超 郭晓东 郑瑾关键词:骨髓细胞 神经元 神经干细胞与功能化自组装多肽水凝胶的细胞相容性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制备功能化自组装多肽水凝胶并检测其与神经干细胞(N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合成自组装多肽RADA16与多肽RADA16-IKVAV,将两者混合制备功能化自组装多肽水凝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其形态学特征。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从新生大鼠皮层分离培养NSCs。将NSCs分别接种到RADA16自组装多肽水凝胶(对照组)与功能化自组装多肽水凝胶(实验组)表面。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细胞迁移。用CCK-8法测定吸光度(A)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应用Nestin、MAP2、GFAP和CC-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结果AFM显示功能化自组装多肽水凝胶由纳米纤维组成,其纤维直径为20~30nm,长度可达数百纳米。在细胞接种6d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在水凝胶中的迁移距离分别为(27.5±3.7)μm和(53.2±5.4)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培养7d后,实验组中细胞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13d后对照组中MAP2阳性细胞百分率为(22.44±3.52)%,实验组为(40.35±4.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化自组装多肽水凝胶与NSCs相容性良好。 张振兴 郑启新 吴永超关键词:水凝胶 神经干细胞 细胞相容性 生物材料 Biocompatibility of FGL Peptide Self-assembly Nanofibers with Neural Stem Cells in vitro 2009年 In order to study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self-assembled FGL peptide nanofibers scaffold with neural stem cells (NSCs), FGL pepitide-amphiphile (FGL-PA) was synthesized by solid-phase peptide synthesis technique. The diluted hydrochloric acid was added into FGL-PA solution to reduce the PH value and accordingly induce self-assembly.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assembled material were studi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NSCs were cultured and added with self-assembled FGL-PA. CCK-8 kit was used to test its effect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NSC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NSCs was also tested after FGL-PA assembled material add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FGL-PA could be self-assembled to form a hydrogel. TEM analysis showed the self-assembled hydrogel was nanofibers with diameter of 10-20 nm and length of hundreds nanometers. FGL-PA with concentrations of 50,100, or 200 mg/L could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NSCs, and absorbance of them was increased (P〈0.05). The rate of neurons differentiated from NSCs was improved greatly by FGL-PA assembled material compared with control (P〈0.05). 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FGL-PA could self-assemble to nanofiber hydrogel, which had good biocompatibility with NSCs. 张振兴 郑启新关键词:PEPTIDE NANOFIBER BIOCOMPAT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