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09ZCKFNC02100)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高永平朱振秀金万昆俞丽杨建新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异源精子诱导散鳞镜鲤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为获得散鳞镜鲤雌核发育二倍体F1,利用异源精子诱导雌核发育技术进行了散鳞镜鲤♀×美国大口胭脂鱼♂科间"杂交"试验,观察并鉴定了该雌核发育二倍体F1胚胎发育的特点,胚胎发育所需的时间,体色、鳞被、鳃耙数、背鳍条数、臀鳍条数及口须等形态学特征,染色体数及核型,并进行了同工酶分析。试验结果,成功获得了散鳞镜鲤的雌核发育二倍体F1。观察结果表明,此F1确系雌核发育二倍体,它与父本完全不同,而与母本散鳞镜鲤一致。该组合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出现率为0.8548%。
- 金万昆董仕杨建新高永平俞丽张慈军朱振秀赵宜双
- 关键词:散鳞镜鲤美国大口胭脂鱼雌核发育
- 赤眼鳟(♀)×鳙(♂)杂交子一代的人工繁殖
- 2014年
- 为了探讨鱼类远缘杂交如何获得可育的后代和加快选育出养殖新种类,从71尾6龄的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6)亚科问杂种F1的二倍体群体中挑选雌雄亲鱼各9尾进行人工催产,发现它们能在产卵池中自行产卵,获得吸水膨胀后的卵子约30万粒。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了杂种F1自交,杂种F1(♀)与赤眼鳟(♂)和鳙(♂)的回交,杂种F1(♀)与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的杂交试验。试验结果:9尾杂种F1共获得成熟卵粒258.6万粒,各组合的受精率为23.60%~66.41%,孵化率为5.0%~35.30%,畸形率为38.55%~87.00%,并且获得了自交、回交和杂交子代。结果表明,该亚科间杂种可育。
- 金万昆俞丽杨建新朱振秀高永平赵宜双张慈军岳金亮
- 关键词:杂交子一代自交回交人工繁殖
- (白鲫♀×墨龙鲤♂)F1三组合的体色表现及黑色素细胞表达规律的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鱼类的体色多彩多样,有青灰色、红色、黄色以及这些体色在一个个体上的多样组合表现。组成鱼类体色的基本色素细胞有:黑色素、黄色素、红色素和鸟粪类色素细胞等4种。野生鱼类的体色大都是青灰色,而鱼类家养后青灰色体色基因发生突变,于是出现了红色、黄色、蓝色、黑色、红白、红黑等不同体色类型。
- 金万昆杨建新朱振秀俞丽高永平傅连君金万标金华
- 关键词:墨龙鲤野生鱼类色表色素细胞体色
- 赤眼鳟(♀)与鳙(♂)杂交子代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2
- 2012年
- 对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杂交子一代(杂交F1)与其父母本F1一、二龄鱼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了杂交F1的形态、染色体组型、倍性和红细胞大小。养殖环境分别为网箱和池塘。结果表明:该杂交组合双亲的配合力很高,连续两年试验受精率平均为59.65%,孵化率为84.93%,畸形率为4.09%,两年间分别获得鱼苗1.3万和7万尾。通过生长对照试验,杂交F1一龄鱼网箱试验生长速率比母本慢25.32%,池塘试验比母本快41.80%,二龄鱼池塘试验生长速率比父母本都慢。测定了26项形态学性状,有23项偏向母本,3项偏向父本。染色体计数和红细胞长径测定,杂交F1有二倍体和三倍体两种类型,分别是2n=48,16m+28sm+4t,NF=92和3n=72,36m+30sm+6t,NF=138。测定了88尾杂交F1红细胞长径,其中二倍体71尾,占80.68%;三倍体17尾,占19.32%。本研究旨在探讨鱼类远缘杂交的可能性和培育成养殖新品种的应用前景,并为鱼类远缘杂交理论提供基础资料。
- 金万昆俞丽杨建新高永平朱振秀赵宜双
- 关键词:杂交子一代配合力形态学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