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0412)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尹福光王冬兵唐渊王保弟孙洁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西南三江造山带早古生代岩浆事件及其对原特提斯大洋演化的响应被引量:6
- 2021年
- 西南三江造山带由多条缝合带及其间多个大小不等的中间地块构成,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结合部位的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在福贡县马吉乡古当河片麻状花岗岩、保山怒江坝镇西片麻岩、永德变质流纹岩、漕涧花岗岩岩体、西盟花岗片麻岩、澜沧基性-中基性火山岩中分别获得SHRIMP锆石U-Pb年龄为465±5 Ma、512±7 Ma、510±16 Ma、441~457Ma、454~456 Ma、456~459 Ma,结合前人的西南三江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年龄数据,昌宁-孟连特提斯大洋东西两侧都有中—晚奥陶世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侵入岩具岛弧特征。昌宁-孟连特提斯大洋西缘的保山地块内部及东部有寒武纪火山岩,具双峰式特征,为拉张环境形成,表明特提斯大洋在寒武纪还在扩张。至中奥陶世,构造体制开始转变,大洋板块向东、西两大陆开始俯冲,在其大陆边缘形成岛弧。
- 尹福光徐波王冬兵王保弟唐渊
- 关键词:早古生代岩浆事件
- 再造西南“三江”造山带洋陆转换过程中的构造与古地理被引量:2
- 2022年
- 西南“三江”造山带包含消失的特提斯大洋及两侧大陆边缘“弧盆系”。采用大地构造相和盆地分析原理,对“三江”造山带中的沉积地质体进行岩相刻画、复原古地理、再造古构造、推演洋陆转化。在中二叠世之前,特提斯大洋持续扩张,冈瓦纳、欧亚2个大陆边缘拉张裂离,形成裂离地块(陆缘海台)与陆缘裂陷盆地,构成“多岛洋”构造-地理格局。中二叠世,特提斯大洋板块开始向北俯冲消减,欧亚大陆边缘的东大山—临沧一线形成增生前锋弧,前锋弧靠陆一侧转为弧后拉张环境,继续保持“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特提斯大洋板块继续向北俯冲消减,金沙江-哀牢山和澜沧江弧后盆地洋壳也分别向西、向东俯冲于昌都-思茅地块之下,使其转为双向弧后盆地;而中咱-中甸地块、甘孜-理塘洋还保持拉张环境。晚三叠世,特提斯洋、澜沧江和金沙江-哀牢山弧后盆地洋壳继续俯冲,直到关闭;昌都-思茅地块转为弧后双向前陆盆地,中咱-中甸地块转为周缘前陆盆地;中咱-中甸地块东部受甘孜-理塘弧后洋盆的俯冲,形成弧-盆系。晚三叠世,特提斯大洋板块开始向南西俯冲,形成冈底斯-腾冲陆缘岛弧。保山地块东部在晚三叠世早期为陆缘岛弧,晚期转为弧后前陆盆;西部形成周缘前陆盆地。这样,在大洋板块俯冲阶段形成冈瓦纳、欧亚2个大陆边缘与裂离地块上的2个级别的“多弧盆”构造-地理格局。
- 尹福光罗亮任飞
- 滇西保山地块东缘晚三叠世何珠次英安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保山地块东缘何珠次英安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原位U-Th-Pb同位素测定,得到16个测定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16.8Ma±2.2Ma。该年龄值反映了岩体的侵位时间,表明其属于晚三叠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新生代。结合岩相学和前人地球化学研究资料分析认为,岩体具有I型和S型花岗岩的特征,反映了其在矿物和地球化学组成上的不平衡,应为幔源高温基性岩浆与壳源岩浆混合形成的,且前者占主导地位。这是昌宁-孟连结合带西侧首次报道幔源物质对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参与,表明保山地块在碰撞后地壳熔融过程中伴随地幔物质的上涌。研究表明,以何珠岩体为代表的次英安斑岩并非前人认为的新生代,保山地块南端前人划分的新生代岩体群的分布范围和规模可能需要重估。
- 廖世勇尹福光孙志明王冬兵唐渊孙洁
- 关键词:保山地块晚三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