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0K104)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曾小梦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先秦儒家典籍中的《诗》文化被引量:1
- 2011年
- 《论语》、《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家各部典籍中都大量引用《诗》,这种现象反映出《诗》所蕴含的思想精神、作用及其品质特性都从不同方面受到儒家的体认和关注,儒家学派的引《诗》、用《诗》奠定了《诗》走向经学的基础。这同时说明,一部伟大文化经典的地位与影响的确立,绝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它还有赖于当时以及后世统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倡导与传承。
- 曾小梦
- 关键词:先秦儒家《诗》
- 《国语》引《诗》考论被引量:3
- 2011年
-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的国别史,其记载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下迄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五百多年历史。其中引《诗》37处(次),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引《诗》风尚、人们对《诗》的接受、阐释以及《诗》在当时的社会交际功能。
- 曾小梦
- 关键词:《诗》交际功能
- 《晏子春秋》引《诗》考论被引量:1
- 2010年
- 《晏子春秋》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史籍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全书共引《诗》24次,引诗者多为晏子,兼有齐景公、叔向等人。晏子引《诗》主要是将《诗》作为论说礼治、德治、仁政以及民本思想的依据,增强劝谏的说服力,可见《诗》在其中发挥着理论依据的功能。《晏子春秋》引《诗》,反映了春秋末期《诗》的流传与接受情况。晏子等人对《诗》的接受,主要代表了当时儒家以外的人对《诗》的接受和应用。
- 曾小梦
- 关键词:《晏子春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