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6B03)

作品数:40 被引量:307H指数:10
相关作者:白俊杰李胜杰卢迈新马冬梅陈昆慈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黑鲈
  • 13篇大口黑鲈
  • 9篇罗非鱼
  • 7篇基因
  • 6篇尼罗
  • 6篇尼罗罗非鱼
  • 6篇乌鳢
  • 5篇养殖
  • 5篇胁迫
  • 5篇基因表达
  • 3篇盐度
  • 3篇育种
  • 3篇杂种
  • 3篇克隆
  • 3篇基因分型
  • 3篇斑鳢
  • 2篇低温胁迫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性状

机构

  • 26篇中国水产科学...
  • 19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2篇江苏省淡水水...
  • 2篇全国水产技术...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广东省水产经...

作者

  • 17篇白俊杰
  • 11篇李胜杰
  • 6篇卢迈新
  • 5篇陈昆慈
  • 4篇刘志刚
  • 4篇朱新平
  • 4篇可小丽
  • 4篇赵金良
  • 4篇马冬梅
  • 4篇朱华平
  • 4篇高风英
  • 4篇刘浩
  • 3篇谷伟
  • 3篇赵丽慧
  • 3篇樊佳佳
  • 3篇徐磊
  • 3篇户国
  • 3篇王炳谦
  • 3篇罗青
  • 2篇洪孝友

传媒

  • 6篇水产学报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水产学杂志
  • 2篇海洋渔业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水产养殖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南方水产科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渔业经济
  • 1篇中国水产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淡水渔业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Chines...
  • 1篇Agricu...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1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esearch Advances in Gene Regulation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Fish Feeding被引量:1
2015年
Feeding habit which is regulat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the intrinsic and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appetite, structure of the digestive tract and feed pala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study of genetic improvement. The genetic regul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parts among the researches. This research reported the progress of the polymorphism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appetite and its correla- tion with feeding habits, and summarized the studies on improvements of fish feed- ing and protein sources of the artificial feeding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 basis for cultivating the improved varieties in feeding habit.
刘浩李胜杰白俊杰
关键词:APPETITEPOLYMORPHISM
盐胁迫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AQP1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一类细胞膜通道蛋白,能够选择性地高效转运水分子。为研究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AQP1基因在渗透压调控中的作用,该实验克隆了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AQP1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q PCR)分析了该基因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其在盐度梯度胁迫(低盐胁迫(22‰)和高盐胁迫(35‰))条件下鳃、肾和肌肉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AQP1基因c DNA全长2 612 bp,开放阅读框(ORF)774 bp,编码258个氨基酸;其DNA序列全长3 215 bp,包含2个内含子,3个外显子。组织分布结果表明,AQP1基因在各组织都有表达,在肾、皮肤和肌肉中表达量相对较高;盐胁迫结果显示,在盐度为22时鳃和肾中表达量在6 h达到峰值,肌肉中在24 h达到峰值;当盐度升至35时,鳃、肾和肌肉表达量均升高。实验结果表明,AQP1基因的表达与盐度密切相关,并参与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渗透压调控。
李茜茜朱华平卢迈新刘志刚高风英可小丽
关键词:盐度胁迫基因克隆MRNA表达
低温胁迫对乌鳢、斑鳢及其杂种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本实验探讨了骤降、缓降两种不同降温模式下低温胁迫对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hanna maculata)及其杂种斑乌鳢(C.maculata♀×C.argus♂)、乌斑鳢(C.argus♀×C.maculata♂)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具体的实验方法为,将4种鳢分别以6℃/24 h、1℃/24 h的速率从18℃降至2℃,在18℃、12℃、6℃、2℃4个温度点维持12 h,取样,抽血,制备血清,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两种降温模式下,多数酶活性胁迫后显著高于胁迫前(p<0.05),但急降组谷草转氨酶(GOT)和缓降组谷胺酰转肽酶(GGT)活性显著低于胁迫前(p<0.05);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胁迫前(p<0.05),血糖(Glu)含量与之相反;血钠(Na+)、氯(Cl-)浓度变化趋势相似,均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TP)含量低于胁迫前,其中斑鳢波动幅度最大,波动范围为(26.4±2.91)^(43.1±1.81)mmol/L。两种降温模式比较,胁迫后急降组GPT、GGT活性及Na+、Cl-含量高于缓降组,而GOT、ALP、LDH活力及Glu、K+、Ca2+含量与之相反。本实验研究认为,低温胁迫后所有鳢的肝脏、心肌等组织器官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缓降跟骤降模式下各指标变化规律也不完全一致,斑鳢耐低温能力最弱,长期处于6℃以下将致死;4种鳢各种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差异较大,纯种间或杂交种间具有相似趋势,表明杂交种与父母本生理过程变化不同,并为鳢低温胁迫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数据。
李敏芬罗青赵建徐红艳史燕洪孝友朱新平陈昆慈
关键词:低温胁迫血清酶
盐度对莫荷罗非鱼幼鱼呼吸和氨氮排泄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将莫荷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urolepis hornorum)幼鱼养殖水体盐度从淡水渐变至12、18、24、30(每天提升6)等4个目标盐度,利用间歇式呼吸仪分析幼鱼在目标盐度下5、10、15、20 d时的呼吸和氨氮排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前期,莫荷罗非鱼幼鱼耗氧率、排氨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各盐度处理组均在5 d时升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下降时间、幅度与外界盐度有关。盐度12、18组幼鱼耗氧率10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20 d时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24、30组幼鱼耗氧率则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维持稳定;幼鱼排氨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各盐度处理组幼鱼排氨率呈先上后下降的变化,盐度24、30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下降并维持在对照组水平,盐度12、18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于20 d时低于其他盐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荷罗非鱼幼鱼适应新盐度环境后,盐度18组的耗氧率、排氨率最低,与盐度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盐度处理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其等渗点在盐度12~18之间。不同盐度条件下,氧氮比值介于18.810~24.216间,氨熵介于0.083~0.108间,表明莫荷罗非鱼幼鱼主要依靠蛋白质和脂肪氧化供能。
李明昊陈刚黄建盛张健东周晖汤保贵王忠良卢迈新李瑞伟
关键词:盐度耗氧率排氨率
大口黑鲈“优鲈1号”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模式被引量:8
2015年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Lacepede)],俗名加州鲈,原产于北美洲,属广温性鱼类,在2~34℃的水温范围内和0~1 5的盐度范围内均可存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口黑鲈被引到世界各地作为游钓品种或水产养殖品种.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台湾从国外引进大口黑鲈,并于1983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同年从台湾引入我国广东省[1].由于大口黑鲈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起捕、养殖周期短等优点,加之肉质鲜美细嫩、无肌间刺、外形美观,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口黑鲈养殖已形成产业规模,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李胜杰刘海涌白俊杰汪洪永
关键词:高产高效养殖模式大口黑鲈水产养殖品种池塘淡水养殖品种
尼罗罗非鱼MHCⅠa全长cDNA的克隆、多态性及组织表达特征被引量:10
2014年
通过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获得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MHC ?α全长cDNA,分析其多态性和组织表达特征。获得的尼罗罗非鱼MHC?αcDNA全长为1533 bp,其ORF为1053 bp。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包含信号肽、MHC结构域、IGc1结构域和跨膜区,并存在丰富的磷酸化位点。与其他硬骨鱼类和哺乳类的相似性在26.86%~74.0%。从6尾鱼中共分离得到6条不同的MHC ?α cDNA序列,其序列中存在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说明MHC?αcDNA存在丰富的多态性。qPCR检测表明, MHC?α基因在脾和心中表达量较高,中等程度表达于鳃、肠和肾中,在脑、肝、胃、皮肤和肌肉中表达量较低。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后, MHC?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鳃、肾、心脏和脾4个组织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MHC Iα基因参与罗非鱼免疫反应,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通过研究尼罗罗非鱼MHC?α的生物学活性、功能和表达调控,旨在为揭示尼罗罗非鱼免疫抗感染机制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利用MHC?α作为候选基因筛选尼罗罗非鱼抗病相关分子标记、辅助抗病品系的选育奠定基础。
黎建平高风英卢迈新曹建萌朱华平可小丽刘志刚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多态性分析
低温胁迫对尼罗罗非鱼水通道蛋白基因(AQP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以经过连续多代抗寒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耐寒品系为实验材料,克隆了尼罗罗非鱼水通道蛋白基因(AQP1)的cDNA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方法探讨了低温胁迫对罗非鱼AQ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AQP1 cDNA长度为1098 bp,包含36 bp的5′端非翻译区序列、783 bp开放阅读框(ORF)和279 bp的3′非翻译区序列,编码26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各物种间AQP1序列的同源性较高(96%~59%)。聚类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首先与同属鲈形目丽鱼科的斑马拟丽鱼(Maylandia zebra)聚在一起,再与其他硬骨鱼类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表明:在水温从30℃逐渐降到10℃过程中,肌肉和肝组织 AQP1基因的表达量从20℃开始均逐渐下调。其中肌肉组织中,与30℃时的表达量相比,耐寒品系在20℃时表达量大幅度下调,当水温为15℃时,其表达量下调幅度为22.16倍。当水温降到10℃时,其表达量下调了107.73倍。而对照组AQP1基因的表达量在15℃时,下调幅度为5.38倍。当水温达到10℃时,其表达量下调幅度为11.30倍。结果分析显示,耐寒品系与对照组AQP1基因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肝组织中,当水温降到15℃时,耐寒品系和对照组的表达量下调幅度分别为3.38倍、1.42倍。水温降到10℃时,其表达量上调幅度分别为18.85倍、9.01倍。结果分析表明,低温条件下耐寒品系与对照组AQP1基因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 AQP1表达对温度敏感,耐寒品系较高的耐寒能力与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肌肉组织大幅上调表达有关。由此可见, AQP1基因在罗非鱼低温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潜在的研究罗非鱼耐寒机制的候选基因之一,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的耐寒分子机制和开展鱼类抗逆育种提供参考。
朱华平刘玉姣刘志刚卢迈新高风英可小丽黄樟翰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低温胁迫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表达
Cloning,tissue distribution and effects of fasting on 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 in largemouth bass被引量:3
2015年
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 (PACAP) has a wide range of biological functions. We cloned the full-length cDNAs encoding PACAP and PACAP-related peptide (PRP) from the brain of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and used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to detect PRP- PACAP mRNA expression. The PRP-PACAP cDNA has two variants expressed via alternative splicing: a long form, which encodes both PRP and PACAP, and a short form, which encodes only PACAR Sequence analysis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higher conservation of PACAP than PRP peptide sequences. The expression of PACAP-Iong and PACAP-short transcripts was highest in the forebrain, followed by the medulla, midbrain, pituitary, stomach, cerebellum, intestine, and kidney; however, these transcripts were either absent or were weakly expressed in the muscle, spleen, gill, heart, fatty tissue, and liver. The level of PACAP-short transcript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expression of the long transcript in the forebrain, cerebella, pituitary and intestine, but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ong transcript in the stomach. PA CAP- long and PACAP-short transcripts were first detected at the blastula stage of embryogenesis, and the level of expression increased markedly between the muscular contraction stage and 3 d post hatch (dph). The expression of PACAP-long and PACAP-short transcrip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brain following 4 d fasting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diet group. The down-regulation effect was enhanced as fasting continued. Conversely, expression leve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3 d of re-feeding.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RP- PA CAP acts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appetite regulation in largemouth bass.
李胜杰韩林强白俊杰马冬梅全迎春樊佳佳姜鹏于凌云
关键词:FASTING
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NPY基因的DNA和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机体的摄食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哺乳动物最重要的一种内源性促食欲因子。为了解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NPY基因的结构及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大口黑鲈中的功能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大口黑鲈北方亚种(M.salmoides salmoides)和佛罗里达亚种(M.salmoides floridanus)NPY基因c DNA序列,结果表明两亚种NPY c DNA均包括一个编码99个氨基酸的ORF框和长度为52 bp的5'非编码区(5'-UTR);采用PCR和基因组步移技术获得了长度分别为3 561 bp和3 565 bp的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NPY基因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NPY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经MATINSPECTOR软件预测,在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启动子序列分布有TATA框、CAAT框、CCAAT-Box、GATA-Box等基本转录调控元件。实验在大口黑鲈两亚种NPY DNA序列间发现了6个单个位点碱基差异,与大口黑鲈北方亚种相比佛罗里达亚种启动子区域出现一个4个碱基的插入。不同物种间NPY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大口黑鲈与鳜鱼和石斑鱼的NPY基因核苷酸同源性最高,达90%和88%,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和95%。
刘浩白俊杰李胜杰
关键词:大口黑鲈亚种食欲NPY基因
不同盐、碱度下3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网箱养殖的生长比较被引量:27
2013年
以慢性驯化后的上海、山东、河北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试验材料,比较它们在盐度组(0、15和20)、碳酸氢钠(NaHCO3)碱度组(1 g.L-1、2 g.L-1和3 g.L-1)以及盐碱混合组(15,1 g.L-1;15,2 g.L-1;15,3 g.L-1;20,1 g.L-1;20,2 g.L-1和20,3 g.L-1)条件下网箱养殖成活率和日均增重率差异。62d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山东、河北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在不同盐度、碱度、盐碱混合处理组中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日均增重率的差异显著(P<0.05)。随着盐度、碱度增加,尼罗罗非鱼生长速度大体呈下降趋势;盐碱混合组生长速度较单盐、单碱组减慢。还发现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不同盐碱梯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相对生长优势。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适宜养殖的盐碱范围确定、品系筛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赵丽慧筴金华张艳红任炳琛王飞梁从飞庄青青颜标赵金良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幼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